移用、化用、創用,呈現不同藝術效果。這是材料的核心議題。
這個“題對額”材料中的移用、化用、創用現象能和生活中什么作類比?
它體現了人們從事任何活動都會遇見的三種狀態:直接依葫蘆畫瓢,有樣學樣,引用到同樣或類似情景,學什么用什么,一目了然,這是人類文化的延續傳承必有基礎狀態;間接借鑒化用,在有樣學樣基礎上,能夠做簡單變化,運用創新以至于能更契合情境,仍能看到學習招數的痕跡,這是人類文化進步的創新狀態,是適應復雜不確定性世界的必需;綜合消化,化有招為無招,融會貫通,發明所未有,這是人類文明有質的飛躍的創造狀態。
比如理發師,先是有樣學樣,做出基礎發型,后有某些地方的創新,有了變化發型,最高級的能做出創意發型。
比如廚師,先是中規中矩,直接按菜譜做,后多添個佐料、換個配菜等些許創新,高超則是獨創。
比如服裝、建筑等設計師,皆是平常始,再嘗試創新,后創造別具一格。
總之,引用、化用、創用呈現在人類文化的各個方面,才使人類文明延續、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2022全國甲卷高考作文
2022-06-07
適用地區:云南、廣西、貴州、四川、西藏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紅樓夢》寫到“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時有一個情節,為元妃(賈元春)省親修建的大觀園竣工后,眾人給園中橋上亭子的匾額題名。有人主張從歐陽修《醉翁亭記》“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賈政認為“此亭壓水而成”,題名“還須偏于水”,主張從“瀉出于兩峰之間”中拈出一個“瀉”字,有人即附和題為“瀉玉”;賈寶玉則覺得用“沁芳”更為新雅,賈政點頭默許。“沁芳”二字,點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親之事,蘊藉含蓄,思慮周全。
以上材料中,眾人給匾額題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鑒化用,或根據情境獨創,產生了不同的藝術效果。這個現象也能在更廣泛的領域給人以啟示,引發深入思考。請你結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經驗,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