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低落到極點,感覺所有壞事情都涌了上來,大腦像交通堵塞完全癱瘓,注意力固著在一個魔鬼毛氈刷上,被粘得一動不動。胸中像壓了一塊大石頭,簡直無法呼吸。糟糕透了!
必須要運動一下了!
以前喜歡運動之后暢快淋漓的感覺,還真沒深究過它背后的原因,樊登讀書會前段時間推薦的《運動改變大腦》這本書,就為我們揭開了運動的奧秘。
第一,運動平衡大腦
大腦中約80%的信號是由兩種神經遞質傳送出去的:谷氨酸鹽和γ-氨基丁酸。前者刺激神經沖動,后者抑制沖動。它們和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等神經遞質一起調節大腦的活動。
失衡的大腦會引發抑郁癥、焦慮癥和強迫癥。現有的大多數改善精神狀態的藥物,都是以調節這些神經遞質為目標的。事實上,長跑1600米就能產生和服用藥物一樣的效果,因為運動提高了神經遞質的水平。
第二,運動讓大腦成長
神經遞質執行信息傳遞,調節大腦平衡,而另一些神經營養因子則負責建立、保養神經細胞回路,構成大腦自身的基本結構。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簡稱BDNF,它被稱為“大腦的優質營養肥料”,是大腦的可塑性的重要推手。而運動會讓這種神奇的腦細胞肥料變多。
第三,運動誘發神經新生
很長時間以來,人們都認為神經元的數量是恒定的,只能被消耗,不能新生。通過先進成像儀器觀察發現,運動會誘發這種神經元細胞的新生。
第四,運動壓力的狀態,使人越壓越勇,越健康
輕微的壓力可以激活神經元內在的修復和恢復機制。可以說,沒有壓力我們就不會擁有出色的適應和生長能力。運動的壓力可預知、可控制,而且還是你可以自主的。你隨時可以在生活中引入運動,以激活神經元過度補償,變得更加強壯。運動不僅可以預防慢性壓力,還能徹底轉變它們,從微細胞到心理的各個層面。
第五,運動讓大腦知道焦慮是一種認知錯誤
焦慮就是恐懼。焦慮癥如此難以治療的原因是,恐懼的記憶一旦被建立,那個特別的通路就駐扎在大腦中了,鮮明得遠遠超過它實際的樣子。想要撲滅焦慮,就要建立新的記憶,并且不斷強化,逐步形成新的神經回路,把觸發器和典型的反應斷開。科學家把這個過程稱為重新歸因。運動是重新歸因最簡易的方法。運動會引發類似于焦慮的生理性癥狀,當你把它和由自己發起的這種可控行為關聯起來,嶄新的記憶會逐步形成,取代恐懼的記憶。
第六,運動掙脫抑郁枷鎖
清晰的大腦成像技術讓人們發現,某些抑郁癥患者的大腦的確出現了問題,不但灰質發生了生理性的萎縮,高含量水平的壓力激素、皮質醇還毀壞了海馬體的神經元。神經元的突觸基本停止生長,樹突也大都枯萎,導致神經元的交流被阻斷。這解釋了抑郁癥患者為什么總是處于消極思維,也許是因為大腦無法擴展旁路來形成替代記憶。
運動剛好是這一新發現的解決對策,因為人們就發現運動催生的BDNF可以保護海馬體等區域的神經元免受皮質醇的干擾,讓神經元回復自然的放電狀態。
第七,運動產生內啡肽-天然大麻
神經學家近來發現,大腦中存在一個止痛分子機制。在劇烈運動期間,大腦中直接產生的內啡肽,能夠減輕身體疼痛,同時在心理上產生欣快感。許多人沉迷于馬拉松,內啡肽風暴不可小覷,帶來極度愉悅感,被稱之為身體中的天然大麻。
第八,運動調整激素水平
女性的激素水平始終有規律地波動著,運動能夠緩解激素帶來的某些消極作用,同時,它又能加強激素帶來的積極影響。對于經前期,懷孕以及更年期,運動把紊亂的激素從爆破手變成溫順小助手,有著出色的預防和療愈效果。
第九,運動延緩衰老,不讓你的心智字典萎縮
運動不僅能預防大腦的損壞,還能逆轉與老化有關的細胞退化。問題是很多老人會因為衰老而逃避。他們為了避免沮喪,逐漸斷絕有意義的人際關系,回避這個世界。挑戰可以增強我們的適應力,顯然,運動是挑戰自我和大腦極為有效的方式。
第十,運強度多少為宜
運動量的標準建議則是,每周6天進行45分至1小時的有氧運動,其中4天中等強度運動,2天高強度運動。最好和同伴一起。不要擔心沒精力,沒精力恰恰是因為缺乏運動。
運動了這么多年,終于識得了廬山真面目。不過,無論是運動改變大腦,保持年輕狀態,還能延年益壽,最終還需要我們自己邁開腿,循序漸進,養成運動習慣,運動才能真正改變我們的生活。畢竟運動是一種自律,不是間歇性自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