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題都城南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崔護
? ? ?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 ? ? 人面不知何處在,桃花依舊笑春風。
春光大好,出游郊外
霸陵橋邊的楊柳輕舞著枝椏,招徠過往的行人;曲江池里的尖尖細角在春風的拂動下,如娃娃一般,惹人憐愛。三月的長安城,換上嫩綠的輕紗,在暖陽的傾灑下,變得詩意盎然。春光大好,遠足郊外,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則會顯得十分愜意。
崔護,弱冠之年,便已進士及第,可謂當時大唐的年輕翹楚,又是出自博陵崔氏,七宗五姓之一,前途無可限量。
今日,長安城春意融融,陽光明媚,勾起了崔護去長安城外郊游的心意。崔護便叫上長安城內三五好友去都城南邊郊游。
“殷功兄有如此雅意,又盛情相邀,我等怎可忍心拒絕。”一位青年才俊笑吟道。
“是極,是極也。殷功兄遠道而來,我等應盡地主之宜”另一位儒雅的俊才附和道。
眾人準備馬匹行李,隨崔護一同奔往郊外。
都城南郊處,遍地嫩綠的小草油油的,倘若抓一把放在鼻尖聞一聞,頓時讓人神清氣爽。隨著崔護一行人的不斷深入,淺淺的小草變成高大的楊樹。楊樹抽出綠綠的枝葉,那新長出的枝椏在微風的吹拂下,沙沙作響。找到一片空地,崔護一行人便由下人牽著馬兒,他們駐足在此,四處張望,陶醉在滿目的春色之中。
“淺草沒馬蹄,深林掩春光。”看著這生機勃勃的景色,其中的一位才子不禁輕輕吟出來。
“沒想到道成兄如此有雅意,不之不覺中便已吟出詩賦來。我等遠不極也。”崔護在內的一行人紛紛向那位吟詩的人賀道。
也難怪,大唐作為一個詩的國度,詩歌幾乎融入到大唐各個領域內。豪邁的大唐人遇到什么讓自己心動的事情,喜歡吟出一兩句詩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殷功兄才華卓然,何不吟詩一首,讓我等一睹君之風采。”剛剛吟過詩的才俊說道。
“讓各位見笑了,在下雖有心,然春光正盛,小弟筆拙,實在無力啊……”崔護委婉的拒絕道。
眾人見此,也不便再相逼。
崔護見眾人各自歇息,也不便打擾他們,便自己往樹林深處走。
走著走著,越深入,林子越密了,陽光漸漸稀少,崔護心生怯意,準備返回。
正當崔護準備轉身,一陣風吹來,竟帶著絲絲沁人心脾的淡淡花香。這不禁勾起了崔護的好奇之心,回返的心意也淡了。崔護就聞著淡淡花香向樹林的另一邊走去。
春風自來,桃園邂逅
大概走了一炷香的時間,花香的味道越來越濃了,林子反而越來越疏了,陽光逐漸多了起來,周圍的鳥兒叫的愈發的歡快了。
很快,崔護發現幾顆桃樹,上面開著紅彤彤的桃花,散發著陣陣清香。崔護繼續往前走,原本零稀的桃樹逐漸多了起來,最后他才發現,原來自己不知不覺的陷入一片桃園之中。
身處花海中的崔護,突然發現自己迷路了,在桃園中,漫無目的的閑轉著。
這時一陣清脆悅耳的笑聲傳來,崔護聽到有人的聲音,便向著聲源處走去。很快,他就在一顆開的桃花燦爛的桃樹旁看到了一位姑娘。
他走過去,拱起手,彎下腰,向這位姑娘打聽路。
“某不小心誤進此片桃花林,敢問這位娘子出路該怎么走?”崔護謙遜地翩翩說道。
只見這位姑娘轉過身來,看到一位氣度不凡,英氣俊朗的郎君在問路。
而此時看到這位姑娘轉過身來后面貌,不由得癡了。
“秾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瓌姿艷逸,儀靜體閑……”不知不覺的一段《洛神賦》中描寫在腦子里回蕩。
“不知公子為何在此?”這位姑娘用清脆悅耳的聲音問道。
崔護被姑娘的問話打斷了思緒,回過神來,崔護答道:“閑來無事,便來郊外春游,聞著花香誤入此片桃花林之中,然花香林茂,竟迷了路,遂來問姑娘怎么走出去?”
這位姑娘聽到崔護的回答,覺得這人呆頭呆腦的真有趣,便不禁嗤嗤的笑了。
崔護看到那位姑娘迷人的笑容,嘴里突然禁不住說出:“真是人比桃花俏,好一個桃花姑娘!”。剛說完這句話,感覺頗有一些孟浪,看到那位姑娘并沒有怪罪的意思,便放心了下來。
“此片桃花林濃密茂盛,加之栽種時毫無格局可言,公子迷路了也在情理之中,既然如此,變隨我來吧。”這位桃花姑娘說道。
“多謝姑娘慷慨指路,某感激不盡。”崔護拱手道。
崔護跟在桃花姑娘身后,邊走邊欣賞周圍的桃花,不僅花美,人更美。
很快,崔護跟著這位桃花姑娘來到了桃花林的盡頭——一座莊園。
快要走到莊園門口與桃花姑娘分別時,崔護感嘆美好時光總是易逝。
“一路游玩,有些乏了,能否借一口茶水以解口腹之急?”崔護其實不是很累,為了能和桃花姑娘多待一會兒,便鬼使神差地說出了這樣的請求。
“是奴疏忽了,公子迷路來到蔽地,本該盡地主之誼。公子稍等,奴去去就來。”桃花姑娘回答道。
看著桃花姑娘遠去的背影,崔護看癡了,感覺“此女只應天上有,人間哪能幾回聞。”
崔護吃了茶水,坐了一會兒,看到日頭漸西,即使不情愿,也該告辭了。
“多謝姑娘款待,某多有打擾,告辭。”崔護起身,彎腰拱手道。
“公子客氣了,山野之人多有招待不周,還請見諒。”桃花姑娘回禮道。
崔護出了柴門,越走越遠,心中一股悵然若失之感也越來越強烈了。總想回去看桃花姑娘,然不知道該說什么,這個念頭也就放棄了。
一會兒,崔護便和朋友匯合,騎馬奔向長安城,爭取在日落之前趕到。
今日一別,便是訣別。
本來崔護想在第二天再去桃花林,然而事與愿違。
博陵送來急信,崔父讓崔護趕快回家。父命難違,崔護只好放棄了再去桃花林的念頭,急忙趕回家。
第二年春天。
大明宮朝堂之上。
“博陵崔護,貞元十二年進士及第,才思敏捷,國之棟梁,今令護為青州參軍,即日赴任,不得耽擱,欽此。”宣旨太監念道。
“臣崔護領旨。”崔護拜叩道。
返回住處,收拾完行李,崔護便和隨身書童一起雇了馬車前去赴任。
馬車行到城外,一片濃濃的春意便襲來。崔護正端坐在馬車里看書。
一陣淡淡的花香隨著軟軟的春風吹到馬車里,這時在讀書的崔護突然聞到一股熟悉的味道,想到這不是桃花的香味嗎。
崔護伸出馬車的窗簾,看到了去年的桃花林,便急忙命車夫停下來。
下了車的崔護,撇下車夫和書童,獨自一人奔向那片桃花林。
很快,崔護來到桃花林前的莊園,可是看到鐵將軍把門,心有不甘的崔護敲門,希望那位桃花姑娘來開門。然而崔護只能失望了,久久沒有人回應。
失望的崔護便繞開莊園,來到桃花林中,看到園中的桃花依舊開的艷麗,花香依舊很濃,然而卻不見了伊人。
崔護心情很悲傷,因為他要離開長安城了,自己日思夜想的伊人卻不見了蹤影,也許她早已經嫁做人婦了吧。
物是人非,此情此景,崔護便在柴門上寫道: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崔護扔掉手中的石頭,苦笑著說道:“該去的總是要去的,我又何必苦苦追求呢。”說罷,轉身便走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