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取消流量“漫游”費,移動網絡流量資費年內至少降低30%。這是繼2017年三大運營商取消長途漫游費之后,又一重大惠民利民消息。對于流量漫游費下降的問題,你怎么看呢?
1--忽如一夜春風來
2017年底,工信部曾公布,2017年全國手機上網流量平均資費為26元/GB。如果按照本年工作報告中“資費至少降低30%”的目標,2018年全國手機上網流量平均資費至少將降至18.2元/GB。2018年2月2日工信部發布的《2017年通信業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手機上網流量達到235億GB,比上年增長179%,在移動互聯網總流量中占95.6%;全年每月人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達到1775MB/月/戶,是2016年的2.3倍,相當于每年人均互聯網接入流量約為20.8GB。
按照預期的流量費費用,即使2018年人均流量數據20.8GB不變,可計算出2018年每人每年在移動流量資費上將由原來的540.8元降低到378.6元,人均每年減少162.2元的移動數據支出。再加上對于漫游費的取消,全國流量的單價高于本地流量單價,人均在流量上的支出將減少更多。
因此,不管是對于普通大眾,還是對于以移動網絡為基礎的商家都在降低成本支出上是有利的。一夜春風過,省得幾多雪花銀。
2-- 漫卷詩書喜欲狂
成本支出的降低,必然會引來歡呼一片,但是也必然會出現不和諧因素。
國民對于所謂的壟斷行業詬病已久,尤其是針對三大運營商的態度基本也是罵聲一片,不管是什么方面的信息,評價都是以黑、貴,滾結束。這里邊當然有國有資源集中因素,有某些頭腦狂熱的極端主義者的個人行為,也有過分以人為本的服務本位主義,但更多的是跟風、湊熱鬧的吃瓜群眾被“群體事件”了。好像大家都在抨擊一件事情,你不說兩句就是思想落后,就是跟不上潮流,就是甘愿吃虧的冤大頭。
工信部明確7月1日前取消流量漫游費,估計三大運營商會迎來一大波口水仗。試想如果運營商按期取消漫游費了,有人會說看吧,咱們的呼吁是有效果的,早就該取消了;如果到期沒有達到理論要求,有人還會說,運營商就是牛X,工信部提出的政策都不執行。
細數十年的物價水平,房價漲了、材料漲了、電費漲了、水費漲了、教育費漲了、停車費漲了,衣食住行連買個饅頭都在漲價,貌似只有汽車和通訊費在下降。然而,汽車和通信行業卻并沒有得到感恩,甚至認可。
總之,任何事情做好預期,放平心態,不喜不悲才是最佳的處世之道。
3--物換星移幾度秋
通信的發展,費用的降低,林林總總的絮叨,到頭來個人還是受益的,通信的時代變遷,表現出來的是手機的變化和更新,體會到的確是生活習慣的變化。
手機當之無愧是最偉大的發明。手機干掉了誰?干掉了電視機,干掉了電腦,干掉了手表,干掉了座機,干掉了照相機,干掉了收音機,干掉了手電筒,干掉了鏡子,干掉了報紙,干掉了iPad,干掉了游戲機,干掉了錢包,干掉了臺歷掛歷,干掉了身份證……不知道未來還會干掉什么?但是肯定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短信時代的到來,讓我們把寫信變成了一種僅存在于書本上的溝通方式,讓上課的時候神不知鬼不覺的聊天,讓“拇指族”成為潮流,讓“動感地帶”火遍了大學校園。
語音通話費用的降低,讓我們告別了“你給我打過來”的時代,讓我們懷念“手機響兩聲你就下樓,不要接”的清純,讓我們說“隨時打電話聯系”的時候毫無壓力。
流量時代的到來,讓我們丟掉了錢包,讓我們隨時開始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讓我們天涯若比鄰,讓我們從聽眾變成主播,讓乞天橋下邊的乞討者也用起了二維碼。
現在流量費用的降低,一個新的時代肯定又在改變,你想得到的,想不到的,它都在那里,不離不棄。
從企業和個人角度而言,打電話便宜了,個人的通信費卻增加了。運營商也沒有因為通信費單價的降低而倒閉或者虧損。因為西方經濟學中有一個叫做“產品均衡價格”理論。最終的企業盈利能力,取決于替代產品出現,以及產品的價格彈性了。
4--病樹前頭萬木春
然而,全國人民歡欣鼓舞的同時,也有一些人面露難色。取消漫游費勢必給三大運營商的營收途徑帶來新挑戰。
一直以來,移動數據在移動通信收入中的占比不容小覷。根據工信部《2017年通信業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17年,在移動通信業務中,移動數據及互聯網業務收入5489億元,比上年增長26.7%,在電信業務收入中占比從上年的38.1%提高到43.5%,對收入增長貢獻率達152.1%。
假設政策實施之后三大運營商不改變套餐政策,僅以潛力最大的4G用戶來計算,根據之前計算的新政后人均每年減少162.2元的數據流量支出,在移動流量方面,三大運營商共10.23億的4G用戶,合計最少將讓利1659億元。
參考以上調到產品的均衡價格理論,運營商在不能改變體系的前提下,只能是提升自身素質、自身的硬氣。作為一個央企,沒有必要非要做某行業的“某老大”,但在整體的行業環境中需要硬起來,高富美的外表下,少一些猥瑣和膽怯的心。
流量收入被稱為運營商的最后一塊遮羞布,但降費也絕不是赤裸裸的賠本生意。運營商還需要在兩個方面深挖潛力:一是改變產品營銷思路,從產品營銷到內容營銷;二是推出新的產品,防止做管道被OTT。
回到最開始的一個問題,取消流量“漫游”費,你怎么看?
呵呵噠,我坐著看,然后打賞、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