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認識的人確診了鼻咽癌,感覺很不安。關于癌癥我聽得很多,但是認識的人確診卻是極少的。在這種不安的驅使下又重新確認了一下自己買的保險是否足夠。
我總帶著一種時日無多的隱憂在過每一天,別人不理解我為什么總是沒心沒肺地笑,快樂得像個傻子,大概是因為我體驗過好幾次站在死亡邊上又活過來的感覺吧。這些經歷讓我學著放下執念,沒有那么多的貪嗔癡,就更容易因為一些小事而發自心底地開心。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除了身體上的疼痛是真切的痛苦外,大部分的掙扎糾結其實都是自己解讀事情的角度造成的。除了普世價值觀(比如殺人犯法,1+1=2等),很多事其實都是中性的,沒辦法用簡單的是非標準去評判它的好壞對錯,所以很多事轉念一想都不值得掛心。只是多數人,不管年齡多大都是二元論(世界非黑即白)的擁護者,覺得自己的標準才是這世間唯一的答案,并且喜歡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不認同ta的人。
兩個人的關系質量有時取決于那個更焦慮的人,因為人性的黑暗決定了一個人過得越是不快樂越會把自己的焦慮強加給那個看似更快樂的人,從而把對方拉到和自己一樣的水平。這是很多親密關系的典型模式:追逃,一方緊追不舍要把自己的恐懼傳遞給另一方,而另一方如果沒有很好的邊界感,不懂拒絕,就只能選擇逃避。
見證這種模式長大的小孩大概率會復刻追逃模式,要么變成一個追的人,要么找另一個強勢的人來“追”自己。蕓蕓眾生能逃脫輪回,不再強迫性重復父母模式的人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人的人生都只是復制粘貼,而已。
我知道自己的底線,但卻不喜歡把自己的標準強加給另一個人。人生短暫,世事無常,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趟獨一無二的旅程,生命本就沒有標準答案,能照顧好自己就已經是最大的修行,哪有時間去控制別人。
今天中午看《再見,愛人》又被傅首爾和老劉感動。這一季不知為什么我對他們的代入感很強,時常忍不住流淚。這個節目的前幾期通常都是迷霧重重,充滿各種矛盾對立的表象,但隨著旅程的深入,撥開云霧就能看到他們更加完整而真實的互動模式。當他們能看到自己對另一半的期待,接納自己的憤怒,失望,無力等情緒,愛才能重新浮現,在彼此之間流動起來。
這世間所有的遺憾都是沒能好好告別,那些來不及言說的憤懣和感激,以及心中的種種困惑都無從得知,只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讓自己慢慢釋懷。不管最后的結局是在一起還是分開,至少他們都曾努力想要彼此靠近或者好好告別,縱使分開我想心中也不會有太大的遺憾吧。
但愿我們都不曾后悔有彼此陪伴走過的那些歲月。
2023.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