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作為金融行業的老司機,日常經常被各種親戚朋友詢問如何配置保險,尤其是面對市面上五花八門的產品該怎么選,產品的各種術語是什么意思,每個產品的不太配置又該怎么挑。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老司機在這里一次性把重疾險給你掰開了,揉碎了講清楚,爭取用最通俗的語言讓每一個看到這篇文章的同學都可以自己獨立自主的形成對重疾險的認識和判斷。
二、保險產品的分類
我自己的個人經驗,和我交流的大多數人,甚至都沒辦法區分報銷型的醫療保險和給付型的重型保險有什么區別,
更不用說核保的時候,甲狀腺結節、肝功能指標在什么情況下可以保,肺部陰影的情況又怎么處理的事情了。
有的人甚至認為只要買了社保其實我就不需要商業保險,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這本質還是因為整個社會的財商教育和保險產品特殊性導致的大眾的理解門檻。
1. 人身險的分類
重疾險是人身險中健康險中的一種,那什么是人身險呢?
人身險是以人的壽命和身體為保險標的的保險,與財產險相對,比如你的車險就是財產險,因為是對你的財產做的保險。
1)壽險
壽險的定義:
是一種以人的生死為保險對象的保險,是被保險人在保險責任期內生存或死亡,由保險人根據契約規定給付保險金的一種保險。
壽險的分類:
生存保險:以被保險人在保險期限內生存為條件,年金險即為最主要的生存保險。
死亡保險:以被保險人在保險期限內死亡為條件,按期限長短可以分為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
兩全保險:被保險人在保險期限內死亡或屆滿生存為條件。
創新型壽險:
? 分紅險:分紅險指保險公司在每個會計年度結束后,將上一會計年度該類分紅保險的可分配盈余,按一定的比例、以現金紅利或增值紅利的方式,分配給客戶的一種人壽保險。
? 投連險:又稱為變額壽險,身故保險金和現金價值是可變的。保障方面:保險期間身故會獲得身故保證金,同時可以投保附加險;投資方面:設立多個投資賬戶,保費直接進入賬戶,無保證最低收益率。
? 萬能險:包含保險保障功能并至少在一個投資賬戶擁有一定資產價值的人身險產品,萬能體現在交費靈活、保額可調整、保單價值領取方便,一般單獨賬戶部分擁有保證利率。
2)健康險
是以人的身體為保險標的,以被保險人因疾病或意外傷害而導致的傷、病風險為保險責任,使被保險人因傷、病發生的費用或損失得到補償的保險。健康險一般分為疾病險(重疾險是其中一種)、醫療險、失能收入損失險、護理保險四類。
3)意外險
以人的身體為保險標的,以被保險人遭受意外傷害導致的殘疾(或死亡)為給付條件的保險。
三、保險產品的配置策略
從不跑題的角度,我應該直接講重疾險,但是按照我的經驗,絕大多數人是不知道如何給家庭或者個人配置保險的。
所以我覺得還是很有必要先說下家庭配置保險的原則。避免你直接去買,你可能不需要的重疾險。
因為我經常能看到有些人給老人買重疾險,給孩子買壽險,而沒給自己配齊保險,這都是保險配置中很錯誤的做法。
家庭配置保險的首要原則就是給予家庭經濟支柱全面的保障,而孩子在家庭中并不產生經濟貢獻故壽險的配置是沒有必要的,老人由于年事較高重疾險保費也相應較高甚至可能產生保費倒掛現象(保費>保額)故配置重疾險性價比很低
1. 家庭保險配置三原則
保險本身就是對抗風險的產品,尤其在經濟下行的階段,更是可以有效幫助你填補風險敞口,是個人和家庭轉嫁風險的最佳方式。
原則一:先需求后產品
每個人處于不同年齡,性別、職業,因此大家對應的需求也往往不同,保險產品的購買必須從需求出發。
人身險的配置,所對應的無非是“生、老、病、死、殘”的需求。 (什么是人身險后面會說到)
粗略的來看,“生、老”對應的即是年金保險、“病”
對應醫療險和重疾險等健康險、“死”對應壽險、“殘”對應意外險。
我們應當理性得根據自身的需求出發來選定對應的保險產品。
原則二:先經濟支柱后其他家庭成員
這個最樸實的保險產品購買原則,居然很多人是不知道的。
我接觸過很多人,很多時候都是為了盡孝心去給父母買重疾險,確不知道不僅保險產品買錯,投保的順序也錯了。
這是一個很樸實的道理:
用大白話來講,就是優先保證作為家庭的經濟來源的人,只要經濟來源不斷,家庭就會持續有抵御風險的能力。
作為家庭經濟收入的主要貢獻者,為其購買保險是防止一旦家庭經濟支柱倒下生活來源中斷,家庭生活難以為繼的局面。以此來看配置保險的順序一般為父母、孩子、老人,但順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如重疾險的配置就從家庭成員的具體身體狀況出發,在同等條件下家庭經濟支柱即父母優先配置。
原則三:先保障后理財
這也是保險產品里的一個大坑,很多人喜歡買理財型的保險,擔殊不知保險的理財收益是相對很低的。
保險設計的初衷就是保障功能。以較少的財務支出獲得彌補潛在經濟損失的保障,保險是具備杠桿作用的金融產品,這也是保險的最大優勢。
一般而言,保障型保險的杠桿遠高于理財型的保險,因此可以更有效覆蓋因身體抱恙而造成的經濟損失。
最后:家庭成員如何配置保險
一句話總結:
作為家庭支柱的父母首要配置“壽險+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
接下來是兒童配置“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
最后是老人配置“意外險+醫療險”。
2. 保費和保額的分配建議
一般來說,配置保險有個行業通行的雙十定律,
什么是所謂的雙十定律呢?
即家庭年保費支出不超過家庭年收入的 10%,保障額度不超過收入的 10 倍。
那這個原則的具體的保額該如何定呢?
1) 家庭經濟支柱的壽險保額
理論上的保額= 該保障人年收入*剩余工作年限
比如給家庭中年紀30歲,年收入30萬的爸爸做保障,理論上的保額=30萬*20年=600萬
但是一般實際的保額是從家庭需求出發:
實際保額=?為家庭負債(房貸、車貸、消費貸等)+5 年以上家庭必要開支(撫育子女+贍養老人)
2) 重疾險的保額
重疾險上面說過了,也是優先配置家庭里的年輕人,其次是孩子,最后才是老人。
重疾險的保底保額=治療費用、基礎保額為治療+康復費用
重疾險的標準保額= 治療+康復+因病收入損失費用(3-5 年)
四、如何挑選重疾險
中國的重疾險發展到現在已經20多年了,重疾險在市場上可以說是五花八門,大家從下圖里也能看到重疾險的總產品數量當下已有數百種之多了。
那么面對五花八門的重疾險該如何選擇,重疾險里的各種產品配置又是什么含義?這里給大家一一解答。
高能預警高能預警,以下全是干貨。
1. 是否需要購買重疾險?
這是先要解決的前提性問題。
1)預期壽命
以國家統計局和衛健委披露的相關數據來看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在 2018 年已達 77 歲,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則分別為 82.2、83.6、82.3、81.3 歲。
2)重疾發生概率
一個人一生在 60 歲以后重疾發病率加速提升,男女到 60 歲罹患 25 種重疾的概率分別為 19.60%、15.08%,至 70 歲達 39.20%、29.15%,而其中 6 種重疾隨著年齡的推移更是占據 90%以上的發病病例。
從25種重疾的發病率角度看, 男性在30-70歲、71-80歲及81-105歲區間內發病概率分別為38.4%、26.6%、34.0%(不考慮死亡),在70歲以后仍然有較高的發病率。
而重疾死亡占全部人數死亡的比例在 40 歲之后開始超過一半。
因此可以很容易的推斷,在我們的預期壽命中,77 歲時因罹患重疾而死亡的概率已經超過60%,是非常高的比例,而用高杠桿的保險來轉移這個風險對于我們來說就非常有必要了。
2. 重疾險的保額選擇
重疾險的保額選擇
重疾險的保底保額=治療費用、基礎保額為治療+康復費用
重疾險的標準保額= 治療+康復+因病收入損失費用(3-5 年)
建議 30-50 萬元為基礎保額,我們可以通過 25 種重疾治療費用來大致框定重疾險的最低保額。就最高發的惡性腫瘤,其基礎的治療費用在 12-50 萬元不等,值得注意的是治療中的 CT、伽馬刀、核磁共振等社保并不完全報銷,昂貴的進口藥物也基本需要自費。
3. 不同重疾險的主要差異點
以下這個圖是幾個不同的上市保險公司推出的重疾險,你跟區分下面的不同的重疾險之間的差異么?
很多人甚至連不同的配置都理解不了,這里給大家一一說明:
1)重疾險的責任認定和賠付方式
1)) 如何理解
重疾險有三種賠付方式:
[1]確診即理賠
比如說是癌癥,就只病理報告是癌癥,就可以理賠,完全不用擔心有的保險公司賠,有的保險公司不賠。
[2]完成手術后理賠
這類,比如像是某些重大器官移植或造血干細胞移植,冠狀動脈搭橋這樣的重疾是完成手術后理賠。
[3]達到一定狀態理賠
比如像是腦中風后遺癥,一般要求患病180天后,身體某個機能完全喪失,比如不能說話,不能咀嚼;
急性心梗,達到三個條件(條款中),外科醫生有講只要是急性心梗能滿足這個條件,不要擔心保險公司不賠;
終末期腎病,要一個人腎衰竭,腎透析90天,或者換腎,可以賠付 。
2)) 如何選擇
而我們一般說的25種重疾如下(這是中國保險協會制定的)
為什么制定這25種重疾呢?
因為在重疾實際的理賠數據中:
重疾險理賠中的惡性腫瘤(也就是癌癥)的理賠占比約70%~80%
6種必保疾病病種在重疾險理賠中占比90%~95%
25種高發重大疾病在重疾險理賠占比98%以上,其他疾病占比不到2%
但是在實際產品中,一般除了這25種疾病以外,保險公司還會自行增加其他疾病種類,并制定相關定義。
比如市面上的產品,多的包含的重疾有120種,少的也有30-40種。
雖然保監規定的25種重疾占到了重疾理賠的95%以上,但是一定要完全包含這25種重疾才可以選。
除此之外,包含的更多種類的重疾就看個人需求。
2)消費型重疾 OR 返還型重疾
1)) 如何理解
重疾險主要包含三種類型:
①無返還消費型
②返還已交保費(或現金價值取大)型
③保額返還型。
重疾作為主險情況下返還主要通過身故/全殘/疾病終末期保險金的形式體現。
2)) 如何選擇
不建議返還型重疾險,返還型重疾險相當于捆綁銷售。無返還型重疾險從保障層面來說更值得推薦。此外,從保險公司定價角度來看,返還型重疾險類似于捆綁兩全險銷售,保費自然偏高。
價格層面看無返還消費型重疾價格最便宜,返還保額價格最貴,返已交保費價格居中,測算下保險公司返還所隱含的收益率并不具備顯著優勢。
比如,我們這里選擇國華人壽的健康福終身作為說明:
前提:
假設26歲男性,20年繳、50萬保額的終身重疾險,無返還情況年繳保費7482元;
返保費則最多返還170,070元,年繳保費8504元;返保額50萬元則年繳保費9902元。
下圖可以清晰地看到,返還型的保險,其年化的收益也就是2.5%-3%左右,是非常低的收益。
如果你個人投資的收益是高于3%的,非常不建議你買返還型的重疾險。
3)是否需要惡性腫瘤多次賠付
1)) 如何理解
惡性腫瘤發病率極高且易復發,同時凈生存率也在整體提升,因此很多重疾險給用戶設置了是否需要多次賠付的選擇。
不少重疾險產品都帶有多次賠付,或者可以附加惡性腫瘤二次賠付,帶100%保額的惡性腫瘤二次賠付,一般要看是否帶返等還要再加15-25%左右的保費。
2)) 如何選擇
在預算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可以選擇注意癌癥二次賠付或額外保額。
大部分重疾險消費者更傾向于選擇多次賠付,而多次罹患重疾的概率是不低的,比如友邦保險的數據,二次重疾賠付占首次理賠的 11%,其中癌癥占 8%。
而隨著醫學進步,重疾的5年生存率在不斷上升,二次罹患重疾的概率也在不斷上升。
但是重疾的發生以及相關的治療對于人身的損害隨著次數而遞增,3 次以內的重疾尚有治療意義,3次以上的概率極低且對于患者來說治療意義不大,從保障的角度來說效用較低。
因此,優先購買多次賠付重疾險(預算約束下,購買單次賠付+癌癥額外賠付),對于癌癥來說,優先選取二次賠付(或額外增加保額),間隔期三年就綽綽有余了。
4)單次賠付/分組多次賠付/不分組多次賠付
1)) 如何理解
什么是分組?
簡單來說,重疾分組就是把一個重疾險中所涵蓋的幾十個甚至上百個重疾分成了不同組,同一組的疾病只能賠付一次。不分組,顧名思義,就是指重疾疾病在該產品中沒有分組。
這個如何理解呢,這個和癌癥二次賠付很像。
如單次賠付則首次重疾賠付后合同即終止。
2)) 如何選擇
1)在預算前提下,可以考慮選擇多次賠付,或者可以考慮高發重疾(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二次賠付。
2)多次賠付之下不分組優先,分組則考慮:
a、分組越多相對越好;
b、6種最常見重疾盡量分散在不同的組別下,尤其是高發疾病(惡性腫瘤等)最好應單獨分組
5)重癥/中癥/輕癥
??
1)) 如何理解
重疾的理賠需要依賴定義且通常定義較為嚴格,同時很多疾病會在沒達到重疾標準之前被發現,在重癥基礎上引入相對應的輕癥、中癥概念,輕癥和中癥,顧名思義,還尚未達到重疾的標準,但是這個時候身體可能已經出現了明顯的體征,或者在檢查過程中被發現,醫生會強烈建議我們進行治療,可以延緩或者防止重疾的發生。
因為輕癥和中癥所涵蓋的病種、理賠定義等等,保險協會沒有統一的規定,所以產品之間差異也比較大。我們在選擇重疾險的時候,其實最需要關注的也是這部分責任。
特別是一些高發的輕癥、中癥,更要多加關注,例如輕度腦中風、不典型心肌梗塞、微創冠狀動脈搭橋、慢性腎功能衰竭等。
2)) 如何選擇
當前各類產品重癥、中癥、輕癥疾病數量差異不大,熱門產品基本包含100種以上重疾,整體看25種有標準定義的重疾整體賠付超過95%,因此更多關注賠付比例情況,而對具體病種定義差別一般投保人很難去具體辨別。
6)賠付比例
1)) 如何理解
各個重疾產品,重疾的賠付比例都是100%。
也就是說,買了100萬保額的重疾險,如果不幸罹患重疾,可以賠100萬。
但是輕癥和中癥的賠付比例,各個產品的差異還是比較大的。
輕癥和重癥的解讀見上一個部分。
目前市場上的產品,一般輕癥賠付20~50%,中癥賠付50%~60%不等。
有些產品,還會有額外賠付的約定。
比如,被保險人60歲之前重疾額外賠50%(也就是60歲之前罹患重疾,100萬的保額,可以賠150萬)、保單前十年重疾額外賠付50%、首次確診惡性腫瘤額外給付25%的惡性腫瘤關愛金等等。
2)) 如何選擇
從賠付比例上說,肯定是越高越好。
所以一般在不考慮預算的情況下,重疾險的等級分類如下:
7)保費豁免
1)) 如何理解
投保人豁免為繳費期間投保人發生約定事件(如輕癥、重疾、全殘或者身故等),能夠豁免后期保費,而保險合同仍然有效且保障內容不變,本質可以理解為給投保人的減額定期重疾,同時投保人也需要進行健康告知。
同樣是豁免保費,但是規定的細則不一樣。有的產品是身故和全殘可豁免保費,有的則是輕癥、中癥、重疾、身故、全殘、疾病終末期可豁免保費。
這里給大家做一個比較,可以比較清晰得看出來不同:
2)) 如何選擇
【1】優先關注產品本身的保障內容;
【2】如為自身購買,且產品保額已足夠,可選擇不購買,同時大多重疾產品不設置自身投保的投保人豁免項。
【3】如被保險人非投保人,而投保人為家庭主力經濟來源,或為子女投保及夫妻互保,可以考慮購買,且該附加險一般保費較低。
8)身故責任
1)) 如何理解
帶身故責任的重疾險,是具有壽險功能的。
要么按重疾標準賠給被保險人,如果被保險人沒有重疾理賠就身故了,那么這筆錢就會在其身故后給受益人。
因為這筆錢保險公司遲早都會賠,結果非常明確,所以帶身故責任的重疾險保費就相對較高。
這種保險就是返還型的保險,見第一點,消費型重疾和返還型重疾區別。
2)) 如何選擇
如果預算充足可選,若不充足,不建議選。
9)保障期限
1)) 如何理解
重疾險一般有時間期限的保障,比如保到70歲或者80歲,也有保障終身的。
【1】終身重疾險
優點:保障時間長,不擔心隨著身體的變差而無法購買保障;
缺點:保費較高。
【2】定期重疾險
優點:保費要比終身低將近一半
缺點:保障到期后,患病概率提高了,但是可能會因為年齡、健康等問題,無法繼續買保險了。
2)) 如何選擇
以預算為基礎,如預算有限優先選足額,可先選擇至70或80歲,保障杠桿更高;
后期可考慮再疊加終身,這樣70或80歲以前保額更高,更為合理。
家庭建議:
預算充足:大人終身重疾+小孩終身重疾
預算一般:大人終身重疾+小孩定期重疾
預算很少:大人定期重疾+小孩定期重疾
10)繳費期限
1)) 如何理解
繳費有期交和躉交之分(躉交就是一次性交完所以保費),期交又分為是交20年還是30年,還是交到70歲或者交到80歲等不同的區別。
2)) 如何選擇
先說結論,綜合杠桿倍數和通貨膨脹,繳費期間越長,對于消費者來說越有利。
另外,千萬不要選擇躉交,即千萬不要選擇一次性交完所有保費
為什么?
我們需要從兩個維度來考量,首先是觸險的時間分布、其次是資金的時間價值。前者指該款保險產品框定的風險是發生在保險期間的前期、中期還是后期,后者指期交保費的收益率(也即折現率)。
選擇期交保費的一個好處是保險豁免條款,當發生保險合同規定的情況,投保人無需再繼續繳納保費,但依然享有保險保障。但如果在繳納保費期間沒有觸險,那么就要考慮資金投入的時間價值。
我們擬采用具體的產品進行分析:
這里假設投保人為 30 歲男性(同時為被保人),保額為 50 萬元,保障至 70 歲。
我們對所有繳費期限進行杠桿分析(保額/保費),以 3.5%折現計算則 50 萬元保額的最低現值為 12.63 萬元(剔除 70 歲內無罹患重疾賠付為零的情況)。
我們可以清晰地從下圖看到,當被保認在不同年齡段,35、45、50歲時患重疾的測算。
可以清楚得看到,繳費時間越長,保險的杠桿效用越大。
11)保險公司品牌
1)) 如何理解
大家在選擇保險的時候,可能會想是否要選擇大公司的品牌,因為保險一保障保障幾十年甚至終身,經常會有考慮保險公司經營穩定性的擔憂,想著萬一保險公司倒閉了怎么辦?
但是其實無需擔憂此種風險,因為在我國保險相關人的利益是受到法律保護的,我國《保險法》對此作出明文規定,以立法的形式保護消費者權益不受影響。那么對于保險產品的選擇就更應落實到產品本身上。
《保險法》條款如下,大白話就是保險公司不準倒閉!
這里多提一句,如果買的不是大陸的保險,買的時香港的保險,
雖然香港地區也對人身險公司的經營作出了破產清盤的相關規定,但條例中只是寫:
“清盤人須繼續經營有關保險人的長期業務,目的是將該業務作為正營運中的事業而轉讓給另一保險人”
就是香港的保險業務是沒有法律兜底條款的,所以選擇香港保險的時候,盡量選擇大品牌。
2)) 如何選擇
選擇保險時,只需要專注于選擇產品本身,如果不考慮保險公司的軟性服務(包括大公司網點全、落地服務及時),那么對于保險產品的選擇品牌層面可以弱化,可以不用看公司品牌。
五、幾款市面上優秀的重疾險
重疾險根據預算不同,可以劃分成以下三類:
1. 經濟實用型
1)) 適合人群
純重疾/重疾+輕癥,可保到70歲,典型的“錢花在刀刃上”。對于積蓄不多的年輕人,尤其是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或是已經買了重疾險,想加保把保額做高的,都適合這么買。
適合客群:
預算區間:3000元以下
保障特點:優先保障核心重疾
適合人群:
a.積蓄不多的年輕人
b.保額沒買夠,需要再加保的
代表產品:康惠保/瑞泰瑞盈
2)) 適合產品
但凡性價比高一些的產品,都會在上線一段時間收緊保障范圍。
比如嘉和保、優惠寶、鋼鐵戰士1號、無憂人生等,都曾陸續進行了調整。
一般調整的手段:不是捆綁身故責任,限制投保保額,就是下架定期版本,甚至直接停售下架。
價格適中,保障全面,為消費者考慮的產品,自然也會博得消費者的喜愛。
但是產品性價比太高,對于保險公司而言,需要承擔的風險也更大,產品自然也不會太長久。
現在這個市場上:
現在可以保至70歲、還不強制捆綁身故的重疾險產品,已經所剩無幾。
【1】百年人壽康惠保重疾險
這已經時互聯網上非常有名的產品了,吃土年輕人的上車利器。保證保額足夠的情況下,康惠保的性價比最高。
在不附加輕癥的前提下,康惠保的價格是同類產品最低的。
30歲買50萬保額,保到70歲,30年交,每年保費只用2500左右。
給大家算下,康惠保保100種重疾,30歲買,保額50萬,保到70歲,30年交:
男生,只要2650塊/年
女生,就2200塊/年
典型屬于保險公司賺吆喝賺人氣的而非想要賺錢的產品。
不過保障相對簡單,而且不支持核保,更適合健康的人群。如果預算非常拮據,也可以先通過康惠保上車。
等到將來預算提高,再配置一份保障更全面的產品。
投保直通車:?百年人壽康惠保
【2】鋼鐵戰士1號重疾險
鋼鐵戰士1號重疾險就是開始時大家說的,一開始是不綁定身故責任的,性價比巨高。
但是火爆銷售一段時間之后,保險公司覺得口碑打出來,于是開始更改保險產品配置,增加了強制綁定身故責任,導致性價比下降。
而現在,我個人猜測是因為修改產品配置后,導致銷量受影響,加上快到2020年底,保險公司需要沖量,因此原來那個性價比無敵的鋼鐵戰士1號又回來了,大家可以趁著這段時間抓緊買,畢竟買到就是賺到,沒準過不了多久,又買不了了。
投保直通車:?官網投保地址
2. 中端進階型
1)) 適合人群
重疾+輕癥+中癥/重疾+輕癥+中癥+癌癥二次賠付,可保到70歲/終身,這2類屬于目前市場的主流配置,覆蓋更全面,也適合絕大多數家庭配置。中癥,病情嚴重程度和賠付比例金額都介于輕癥和重癥之間。
適合客群:
預算區間:3000-6000元
保障特點:保障既實用又全面
適合人群:
a.大部分家庭
b.看重癌癥保障的
代表產品:超級瑪麗2號Max/康惠保2.0
2)) 適合產品
康惠保2.0
這款產品的最大的亮點:
1)60歲前患重疾,額外賠60%保額,是目前最高配置。
假設保額買50萬,那么60歲,重疾保額都有80萬。
畢竟60歲前,剛好是我們掙錢最多、家庭責任最重、也是最病不起的一段時間。
2)首創前癥保障?
12種前癥,賠付1次,15%保額。?
前癥,就是比輕癥更輕的疾病,容易引起重疾的一種前兆或病征。?
這些病可防、可控、可治愈,多數可以通過體檢或一些身體癥狀發現。?
不過有些疾病的理賠條件比較嚴苛。?
康惠保2.0,可以說是輕癥+中癥+重疾+癌癥二次。
投保直通車:?百年康惠保2.0版本
3. 高端全面型
1)) 適合人群
輕癥+中癥+重疾+癌癥二次+心血管二次/重疾多次賠付+癌癥二次賠,保終身,除了癌癥高發,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也不低,還很容易復發。一旦復發,會對健康、收入等產生很大影響。所以,多加一些錢,把心血管二次賠付也附加上,保障更加全面。
適合客群:
保費預算區間:6000-8000元
保障特點:重點優化賠付次數,保障更厚實
適合人群:
a.有心血管家族病史
b.預算充足,看重多次賠付
2)) 適合產品
守衛者3號頂配版
守衛者3號:不分組多次賠重疾險首選
不分組多次賠的重疾險,大部分身故必選,但是守衛者3號可以不選,因此它成了這個類型里目前價格最有優勢的產品。
30歲,50萬保額,保終身,交30年,每年只用6000元左右。也就比單次賠的價格,貴了幾百塊,性價比很高。
除此之外,守衛者3號居然還有個癌癥津貼。如果患癌1年后,還沒治好,不管是持續、復發、轉移還是新發,都能領30%保額。最多領3次,也就是90%保額。相比前面提到的癌癥二次賠,賠120%,雖然少拿了一點賠償,但拿到理賠金的速度更快。
投保直通車:守衛者3號頂配版
六、最后的最后
最后想說的是,保險是特別個性化的東西,每個人和每個家庭都區別很大,大家各自的身體情況不同,收入情況不同,家庭階段不同,對產品對公司的喜好不同,對孩子未來的人生規劃不同。
因此適合每個人和每個家庭的保險也會各不相同,所以最開始一定要清清楚楚了解什么樣的是最適合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