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與妹妹聊天,她說到了很多的事情,家里的孩子不聽話了,老人難以相處,脾氣古怪了等等,反正都是糟心的事情,她無精打采的說:怎么別人都是活得那么的精彩呢,我們怎么會這么的煩惱與不開心呢?
與一位生了二胎的母親在說到孩子的時候,她的怨言與不滿也是不言而喻的,她說:“我在生了二胎孩子后,加之我們需要還房貸,大的孩子二歲多就讓奶奶強行領到鄉下生活,而在我坐月子的時候,幾乎是一個人與孩子,因為老公需要上班,而且下班回來倒頭就睡,這時,我經歷了最黑暗的幾個月時間,后來孩子讓婆婆帶著,我就上班去了,我的情緒才稍微好點,我感覺我再這樣下去,我就自殺了。我無數個深夜都是失眠的。還想自殺呢。”
真是沒有想到呢,現在看到她對于兩個孩子耐心十足,我還佩服她的耐心與愛心呢,看來她也是從地獄里走出的人,當說到她在痛苦的日子里的煎熬,她幾度潸然淚下,誰能想到她曾經經歷了多少失眠與痛苦的歲月。
小陳,是我見過自帶光環的陽光般的媽媽了,每次帶著她的三歲的兒子到院子里玩的時候,不僅她穿著得體,美麗大方,連孩子的衣服都是干干凈凈的,時尚潮流的樣子。我不禁一次的夸贊她對生活的積極性。
隨著接觸的加深,有一天,她向我陳述了她驚險而不可思議的生活:與丈夫幾乎兩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一周就會發展到動手的地步,最嚴重的時候,她的老公把他打得起不了床,于是她賭氣不管是白天晚上都在床上躺著,這樣持續了兩周的時間。我十分的不解,那么當你躺著的時候,你的孩子是怎么樣的呢,誰照顧呢?她不好意思的說,哎,都是父母不好的,孩子就一個人玩呀,玩累了就隨便吃點東西。
我們在外面看到的那一張張的笑臉,那清脆的笑聲,無不讓人情不自禁的感慨:為什么別人都是活得那么的精彩,而我們卻陷入了痛苦的深淵。那是我們放大了別人的開心,而忽略了自己當下的生活,我們的幸福時刻也是時時出現的,只是我們缺少了發現的心情而已。
《回歸內在,與你的內在小孩對話》這本書看過后,我終于明白了,其實我們每個人的不成熟,生氣、羞恥感與百感交集的情緒、歇斯底里的發作,這些都是我們內在小孩的不長大,讓我們隨時隨地的把自己的不滿、不快、對愛的需要用瘋狂的負面情緒呈現,這樣不但傷害了我們身邊的親人,也讓自己陷入內疚與掙扎的痛苦之中。那么,怎么看到別人的精彩生活,也看到自己當下的快樂生活呢?
正如回歸內在,與你的內在小孩對話一樣,與你的內在小孩持續的對話。用承認與接納的態度對待你的內在小孩,向曾經受傷的內在小孩表白:“我看見你也聽見你,而我也為你現在所是的樣子而看重你。我接受并尊敬你的真實。”
試著感受那個受傷的內在小孩的樣子,可以從嬰兒開始、學齡前的、小學的、有著叛逆的青春期的自己,問詢他們的問題是什么?聽到了那些你需要聽到的的表白了嗎?還有你的觸摸撫慰需求獲得滿足了嗎?
讓自己一一從這些角色中,先從嬰兒開始慢慢的感受與接納,并慢慢成長,當然,這不是一蹶而就的,需要時間,給自己足夠的時間,讓自己成長,包括給自己寫信、讓自己充當自己內在小孩的那個照顧的人。相信,隨著時間的長度,我們內在的小孩終會成長為一位有著自我意識的、有著自由的個人體驗的、對愛的能力的感知。而精彩生活將琳瑯滿目、一望無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