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過幾天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了——清明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的詩讓人不覺得想起每年在這個季節回老家上墳的情景。
? ? ? ? ?清明節祭奠先人,但祭奠的背后是什么呢?我們在先人面前叩拜的是又是誰啊。為什么叫清明節。
? ? ? ? “清明”節,是來自晉文公與介子推的故事:晉文公重爾,曾一度逃亡,幾乎餓死,其時,介子推從自己身上割下肉來給晉文公吃,以保得性命。之后晉文公重新得勢,執掌晉國,封賞大臣時卻忘記了介子推。當他想起介子推時,卻找不到介子推了,后來聽說介子推帶著自己的老母隱居到棉山了,于是專程去找,介子推藏在山里不出來,晉文公便派人在山的三面放火,只留一面專等介子推被火逼出來,但介子推最終也沒有出來,和老母一起被燒死在山上。火滅后,晉文公帶人上山,找到了介子推母子的尸骨,并在介子推用背脊擋著的樹洞里找到了一塊布,上面是介子推專門留給晉文公的一首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做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 ? ? ? ? 晉文公感慨萬千。介子推活著救了他的命,死去,又救了他的心。于是才有了后來晉國的繁榮,更有的晉文公這樣一個歷史明君。
? ? ? ? ? 清明節,哪里只是對祖先的祭祀那么簡單啊!我們從中應該得到的是關于生命價值的啟示,是關于人生境界的覺悟,是關于自我成長的反省。
? ? ? ? ?“人生難得”!這是在清明節我們應該引發的思考。如此的思考才是我們每年一次清明節的意義所在。否則我們將忘記面對死亡,也就會忘記反省,忘記生命本該追求的價值。
? ? ? “大任擔當”!這是在清明節我們應該引發的思考。一個人來到世間,在家是孩子的父母,盡養育之責。是父母的孩子,盡盡孝的報恩。在單位,做應盡的義務。如果想的多是自己,該做的不盡心,何來面對先人。
? ? ? ? ?“清凈干凈”!這是在清明節我們引發的思考。每到清明節,我們都應該面對祖宗的眼神,坦誠地打開自己,審視自己,看自己的內心一直以來是否清凈,自性是否光明;看自己能否做到坦坦蕩蕩,勇敢堅強;看自己是否還能夠對得起先輩,對得起祖宗。如此,我們才能像介子推那樣浩然長存,無私無畏。我們才有可能像晉文公那樣,時時反省,刻刻清明。獲得成功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