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遺傳讓每個種族中的每個人都有著某些共同特征,把這些特征加在一起,就是這個種族的氣質的構成。不過,當這些個體中的一部分人聚集成一個群體是為了一個行動時,我們僅僅從他們聚集在一起這個事實就可以觀察到,不但原有的種族特征,他們還有一些新的心理特征表現出來,這些特征有時與種族特征有很大不同。
2、如果我們想要待在狹窄而安全的界限之內,利用科學來獲取知識,不想進入模糊的猜測與無用的假設的領地,那我們一定要做的事情就是,留心這些我們能夠接觸到的現象,讓自己限制對它做些思考。從這些思考中得出的所有結論肯定都是比較幼稚的,因為在這些我們能夠明確看到的現象背后,還有一些我們只能隱約看到的現象,但是它的背后,還有很多我們全無所聞的現象。
3、造成文明痛改前非的唯一重要變化,是對思想、觀念和信仰的影響的變化。
4、群眾勢力慢慢壯大,第一個原因是某些觀念的傳播,讓它們不斷地在人們的頭腦中扎根,第二個原因是個人逐漸結為社團,希望能將一些理論觀念得以實現。正是通過結社,群體掌握了一些同他們的利益相關的觀念,哪怕這些利益并不是很正當,但是界限卻是非常明確——并終于看到了自己的力量。
5、要想領導他們,不能根據建立在純粹平等學說上的原則,而是要去發現能讓他們動心的事情以及能夠誘惑他們的東西。
6、實際上,在群眾眼里,或許最不公平的才是最好的。那種既不十分清楚易懂又看起來負擔最小的辦法,才最易于被人們所接受。
7、一個人一輩子性格一直不變這樣的事情,只會出現在小說里。環境的單一性才能造成明顯的性格單一性。
8、各種性格的可能性構成了精神結構,環境的突變就會讓這種可能性變現出來。
9、在群體中,不管什么感情和行動都有傳染性,其程度完全可以讓個人為了集體利益隨時犧牲他的個人利益。這種傾向和他的天性極為對立,如果不是群體中的一員,他很難會具備這樣的能力。
10、在對群體的基本特點進行研究時我們曾說,可以說它完全是被無意識動機所支配。他的行為主要不是受大腦的影響,而脊椎神經。在這個方面,群體與原始人十分相同。從表現這個角度來說,他們的行動可以沒有瑕疵,但是這些行為并不是被大腦支配的,個人是依據他受到的刺激因素決定他怎么行動的。所有刺激因素對群體都有控制作用,并且它的反應不斷地產生變化。群體是刺激因素的奴隸。孤立的個人和群體中的個人一樣,也會被刺激因素所影響,但是他的頭腦會告訴他,被沖動擺布是不值得贊揚的,所以他會約束自己不被擺布。可以用心理學語言來表述這個道理:孤立的個人具有掌握自己的反應行為的能力,群體則不具備這種能力。
11、所以,群體根本不需要任何預先策劃。他們可以先后被最矛盾的情感所激發,但是他們又總是被當前刺激因素所左右。他們就像被風暴飄揚不定的樹葉,朝著不同方向飛舞,最后又落在地上。
12、我們在對群體進行定義時說過,它的一個普遍特征是容易受人暗示,我們還指出了在一切人類集體中暗示的傳染性所能達到的程度:這個事實也是群體感情可以向某個方向迅速轉變的原因。不管人們認為這一點多么微不足道,群體通常總是處在一種期待注意的狀態中,因此很容易受人暗示。最初的提示,經過相互傳染這個過程,會很快進入群體中所有人的頭腦,群體感情的一致傾向會立刻形成一個已經確定的事實。
13、群體因為自己的感情進行夸大,所以能打動它只有極端的感情。
14、觀念想要被群眾所接受,就得采取簡明扼要的形式,所以要對它進行一番徹底的改造,才能變得簡單明了。當我們面對的是有些博大精深的哲學或科學觀念時,我們更是會看到,為了與群體低劣的智力水平相適宜,就需要對它們進行非常深刻的改造。這些改造是由群體或群體所屬的種族的性質決定的,不過它的正常趨勢都是觀念的通俗易懂。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從社會的角度看,現實中很少存在觀念的等級制,也就是說,很少存在著有高下之分的觀念。一種觀念,不管它剛出現時多么崇高或準確,它那些高深或偉大的成分,僅僅因為它進入了群體的智力范圍并對它們產生作用,便會被全部剝奪。
15、既然群體沒有思考和推理能力,所以它們不認為世上還有做不到的事情。通常他們也會認為,最驚人的事情往往就是最不可能的事情。一個事件中特別的、富有傳奇意味的一面會給群體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原因就是這。實際上,對一種文明進行分析就會發現,那些神奇的、傳奇般的內容就是它能得以生存的真正基礎。在歷史上,表象和真相比起來的作用更重要,不現實的因素比現實的因素更重要。
16、只會形象思維的群體,能打動他們的只有形象。只有形象能吸引或嚇住群體,這是它們的行為動機。
17、但是有時因為形象的暗示而產生十分強烈的感情,所以暗示通常都是傾向于付諸行動。
18、自有人類誕生開始,它就一直有著兩大關切,一是某種傳統結構的建立,二是當有益的成果已變得很衰敗時,人類社會就會努力將這種傳統摧毀。沒有傳統,就不可能有文明;沒有將這些傳統破壞掉,同樣也不可能有進步。如何在穩定與求變之間取得平衡,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困難。如果一個民族自己的習俗太過于鞏固,它再發生變化的可能性就很小,這和中國是一樣的,變得沒能使之得到改進。在這種情況下,暴力革命的用處也很少,讓整個過去一成不變地再現,或者是對被打碎的事物置之不理,無政府狀態很快就會把衰敗取代。所以,對于一個民族來說,將過去的制度保留,只用不易發現的方式一點點地改進它,這是最理想的狀態。這個理想實現起來很難,只有古羅馬和近代英國人讓它變成現實。
19、時間是唯一的真正創造者,也是唯一的偉大毀滅者。具體來說,時間將群體的意見和信念裝備起來的,或者它們生長的土壤是它提供的。一些觀念可以在一個時代實現,在另一個時代卻不能實現,原因就在這。當這種信仰和思想的碎屑堆積成山的時間,從而某個時代就能夠有觀念產生。這些觀念的出現并不是如擲骰子一樣依靠運氣,它們都深深駐扎在漫長的過去。當它們開花結果時,時間已經為它們做好了準備。如想對它們的起源進行了解,就必須回顧過去。它們不但是歷史的女兒,而且是未來的母親,但是也一直是時間的奴隸。
20、這時我們就必須意識到,這種制度和一個民族的偉大和另一個民族的衰敗都是沒有關聯的。支配著各民族的偉大和另一個民族的衰敗都是沒有關聯的。支配著各民族的是它們自己的性格,凡是與這種性格有矛盾的模式,都不過是一件借來的外套,一種暫時的偽裝。
21、詞語的威力與它們所喚醒的形象密相關,同時又獨立于它們的真實含義。最模糊的詞語,有時影響反而是最大。例如像民主、平等、自由、社會主義等等,它們的含義很不明確,哪怕一大堆專著也不能說明它們所指的是什么。但是這簡單幾個詞語擁有的神奇的威力,似乎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錦囊妙計。各種極不相同的潛意識中的抱負及其實現的希望,全都集中到它們身上。
22、但是不管群眾付出的代價有多大,他們都要擁有自己的幻想,遇事他們就和趨光的昆蟲一樣,本能地轉向迎合他們需要的花言巧語的人。推動各民族演化的主要因素,是謬論,而非真理。
23、群眾對于真理從來就沒有強烈渴望過,面對那些不喜歡的證據,他們會置之不理,假如謬論讓他們覺得很有誘惑,他們更愿意崇拜謬論,凡是能供應幻覺給他們,成為他們的主人就變得很容易了,凡是讓他們幻滅的,就只能成為他們的犧牲品。
24、那些知道如何影響它們的演說家,借助的不是它們的理性,而是它們的感情。邏輯定律對群體沒什么作用。讓群體相信什么,第一就要搞清楚讓它們興奮的感情是什么,并且偽裝成自己也有這種感清,然后以很簡單原始的組合方式,用一些非常有名的暗示性概念去將它們的看法改變,如果有必要的話,這樣才能夠再回到最初提出的觀點上來,慢慢地探明引起某種說法的感情。這種根據講話的效果不斷對措辭進行改變的必要性,讓一切有效的演講完全不能事先進行準備和研究。在這種事先備好的演講中,演講者遵循的不是聽眾的思路而是自己的,就這一個事實就會導致他不會產生任何影響。
25、如果想在很短的時間里將群體的熱情激發出來,就必須讓群體對暗示很快做出反應,其中榜樣的效果組好。不過想要達到這個目的,群體應當在事前就有做一些環境上的準備,特別是希望影響他們的人應具備的品質是什么,對于這種需要深入研究的品質,我把它稱為名望。
26、當領袖們打算用現代的各種社會學科等觀念和信念來對群體的頭腦產生影響時,他們所借助的手段也不同。其中斷言法、重復法、傳染法三種手段最為重要。他們產生左永有些緩慢,但是一旦生效,效果卻是會很持久。
27、拿破侖曾經說過,重復是最為重要的修辭法。
28、人和動物一樣天性中有模仿。模仿對他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因為通過模仿會讓一件事情變容易。正是因為這種必然性,才使所謂時尚的力量非常強大。支配大眾的不是論證,是榜樣。
29、利用斷言、重復和傳染進行普及的觀念,因環境而獲得了巨大的影響力,這時它們就會具有一種神奇的力量,也就是名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