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自由”這個概念你一定不陌生,有一種公眾比較認同的說法是:
當一個人的被動收入大于主動收入的時候,他就獲得了財務自由。
但,這個定義里存在3個bug,也是被很多人質疑詬病的地方。
Bug1:如果主動收入本身就吃不飽,說得極端一點,比如在2021年只有500元,被動收入超過500元就財務自由了嗎?
Bug2:由于通貨膨脹的存在,就算現在的被動收入已經可以覆蓋目前的生活支出,但難保以后仍舊可以持續覆蓋。
Bug3:一些投資手段的收益并不穩定,被動收入存在波動。比如余額寶剛出來時可以達到4%~5%的年化收益,而現在只有2%~3%;甚至理財產品目前都開始要小于4%。這樣的趨勢下,被動收入的絕對值何以為繼?
既然被動收入大于主動收入的目標路徑看起來走不通,那到底要怎樣才好?
本篇我們就從目標和路徑2個方面入手,在鼠年結束之前,給自己制定一個有機會抵達的具體路徑,來為看清我們到底應該怎樣通向財務自由。
01
先看目標,你到底需要多少錢?
《錢,7步創造終身收入》的作者托尼·羅賓斯曾經采訪過一些用戶,他問對方覺得擁有多少錢可以生活無憂。
對方開口就是10億美元。
你可能覺得這人是獅子大開口,但他哪怕喊1億人民幣仍舊高估了自己的消費能力。
這是為什么呢?
Tony老師讓這位用戶描繪一下賺了10億以后的生活情景,對方立刻說了1個場景:擁有自己的私人飛機。
接著,Tony老師開始算賬:
一駕私人飛機的價格大約為6000萬美元,加上各種保養成本和人工費用,的確價格不菲。
然而,私人飛機在使用場景中屬于低頻消費,就算瘋狂使用,1個月也用不了2次。
如果用租賃的方式,一小時的成本為2500美元,就算每次使用10小時,一個月也只有20小時,一年也僅僅240小時,這樣算下來僅僅60萬美元就搞定了,只有租賃成本的1%。
如果用租賃而不是購買的方式,租賃可以用上100年,而且每次還能使用不同款式的飛機。
私人飛機可能離你我都挺遠,但如果換成私家車可就不遠了。
一臺車目前大約10萬元(不含牌照),每個月的養護、保險、停車等各項雜費大約2000元。
如果我們一天叫網約車的費用為50元,一個月20個工作日也只有1000元。
雖然遠不能和私人飛機1%的租買比相提并論,但獲得使用權的優勢依舊好過獲得擁有權。
所以,你到底需要多少錢?
是1億還是5000萬,還是多少呢?
02
我們來算一筆賬就知道了。
別去看網上算出來奇高無比的賬單,那種算法只會讓你更焦慮,卻無法提供任何建設指導性。
Tony老師以一位中年女性為典型用戶畫像,這位中年女性認為自己需要300萬美元才能不為衣食煩惱。
結果仔細計算之后,她的日常花銷如下:
住房:17000美元/年
交通:8700美元/年
餐飲:6000美元/年
水電煤手機:3500美元/年
服裝、醫療、娛樂、學習:8000美元/年
禮物、個人護理、煙酒、讀書:2600美元/年
總計:大約46000元美元/年
如果按照每年6%的年化收益去做低風險投資,這位女士大約需要多少錢可以滿足她目前的花銷呢?
答案是:80萬美元就夠了,即80萬x6%=4.8萬,大于4.6萬。
這是美國的案例,我們再來看一個中國一線城市新中產的畫像。
租房:6萬/年
交通:2萬/年
餐飲:1.5萬/年
水電煤手機:1萬/年
服裝、醫療、娛樂、學習:1.5萬/年
禮物、個人護理、煙酒、讀書:1萬/年
總計:大約12萬
依舊按照每年6%年化收益去做低風險投資,這位一線城市新中產需要多少錢可以滿足目前的花銷呢?
答案是:200萬人民幣,即200萬x 6%=12萬
現在一線城市一套房就是200萬以上,這是不是意味著只要賣一套房,就可以衣食無憂了呢?
03
當然不是。
先不說有多少人能有一套一線城市的房產,哪怕就算有房,也不可能簡簡單單地賣掉,因為房子在中國人的心中是安全感的保證。
而且,就算把房賣了,有200萬現金可以進行年化6%的低收益投資,每年獲得12萬的被動收入,那也只是進入了財務自由的第1階段:財務安全。
是的,財務自由一共有5個階段,他們分別是:
財務安全、財務活力、財務獨立、財務自由以及絕對財務自由。
第1階段:財務安全,顧名思義,達到了這個階段可以讓你在短時間里不會由于主動收入的丟失而感到過多的焦慮。
因為200萬現金以及6%的年化收益已經能讓你仿佛家里養了一只會下金蛋的鵝,暫時不用擔心沒有過日子的費用。
而且哪怕失去了工作反而會讓你的支出費用進一步降低,因為你可以搬到更遠、租金更低的房子里,交通費用也會銳減,吃飯也可以自己燒,不需要每天吃價格稍高又缺少營養的外賣了。
但正如我們前面提到的,由于通貨膨脹的存在,就算近幾年每年12萬的收入完全可以覆蓋支出,但把時間延長到3年、5年甚至更多的歲月,這點錢就會日趨捉襟見肘。
因此,你還需要達到財務自由的第2階段:財務活力。
財務活力需要你擁有更多的被動收入,達到每年24萬。
因為多出來的12萬不僅可以讓你把用來下金蛋的鵝越養越肥,即:本金保持增長從而抵御通脹,而且還能讓你偶爾奢侈一把,比如等疫情過后去瑞士做一次深度游、去馬爾代夫或斐濟渡個長假。
大多數人通過努力都有可能踏入財務活力的階段。
第3階段是財務獨立。
達到了這個階段后,你就再也不用為錢而煩惱了。度假乘坐頭等艙,住酒店住個豪華套房基本上也可以不在話下。
因為普通人的消費能力很難一個月花掉3萬元。所以如果你踏入了這個階段,這輩子基本上不會再去考慮什么車厘子自由、M9和牛自由,而是專注在怎樣攝入合理的卡路里,追求自律的人生。
人生能達到財務獨立,精神世界的追求將成為下一個目標。
第4階段就是所謂的財務自由了。
這個階段除了比財務獨立階段可以多做慈善事業去幫助弱者之外,其他并沒有太大的區別。
如果一個人可以被動年化收入達到100萬,就基本踏入了財務自由的領域。
第5階段是絕對的財務自由。
絕對財務自由聽起來不錯,但此時金錢的增長帶來的其實很可能是負效應。
除非你是一個特別低調的隱形富豪,否則社會負面事件可能就會悄悄靠近,有錢人雖然有錢,但畢竟也有有錢人的煩惱。
做人知足常樂,作為普通人的我們,把目標聚焦在實現財務活力足以。
04
說完了可能達成的目標,那么具體要怎么實現呢?
我們回過頭來看公式:
被動收入=本金 x 年化收益率
所以想要踏入財務活力,我們就只有下面3條路可以走。
第一,省錢。
是的,你沒聽錯,第一條路居然是簡單的省錢。
你知道巴菲特為什么愛喝櫻桃味的可口可樂嗎?
答案是櫻桃口味的可口可樂經常打折,所以有錢如巴老也愛通過購買打折商品來省錢。
第二,提升主動收入的能力。
這方面的輸入本質上是職場技能的進階。
你可以通過學習個人成長類的內容提高自己的職場競爭力,種下善因,收獲升職加薪。
第三,提升年化收益率。
我們前面說6%是相對安全的低風險收益,但12%~15%的年化收益完全是有機會可以做到的。甚至我們再退而求其次,別人要求15%,我們只要求8~10%。
而就算只有8%~10%,要實現財務活力--年被動收入24萬,我們就可以把年化6%時必須達到的剛性指標400萬本金降低至300萬甚至240萬。
所以,在我們以后的內容中,我會把更多的筆力聚焦在如何和你一起穩定做到8%~10%的年化收益上。
讓我們一起共勉吧。
--
好了,今天就講到這里,
每次為你凝結一個知識結晶,
每次都和你一起有策略地成為更好自己。
我是行為心理的研究者和踐行者,
暢銷書《行為上癮》作者,我是何圣君,我的文章會定期更新。
請賜點贊、轉發、評論、關注我,
希望通過本文的交流只是我們彼此成就的開始,
因為人生所有的修煉都只為在更高的地方遇見你。
--
如果你是一位編輯,請你聯系我,今年計劃撰寫和出版一本和投資心理學相關的書籍,倘若你感性興趣,打賞1.01元并私信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