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兩天看了微社群里姐妹們寫的文,兩個文特別有觸動。
? ? 燕顏的《如何解決問題》中談到她在讀書時遇到兒子早起的問題,她是如何解決的,特別是對她兒子心理上照顧的那一段,真是讓我感觸萬分:在他出門前,我感覺到,當著他的面請我的媽媽將他帶走,可能對他會造成影響。于是,我抱了抱孩子說,媽媽抱抱吧。媽媽要去讀書啦,你今天很棒,在媽媽讀書的時候,大多時間保持了安靜。下次,媽媽相信你會做得更好。孩子笑了,高興的說,媽媽,我要去上班了。拜拜。這一段摘自文中,看到這反觀自己很多時候的做法簡直是粗糙到極點啊,更多的是時候,我根本顧及不到孩子的感受,我只看到自己的需要,于是用命令、恐嚇、威脅等等要求她做到我說的,結果常常是雙方都陷入敵對情緒中,我既沒有達到自己的目的反而讓孩子經受了一番不愉快的經歷,為什么我做不到燕顏的淡定處理呢?而這其中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早上經歷的一幕,讓我仿佛有些明白了,早上娃起來挑衣服穿,剛開始說不穿褲子,我說可以你去挑吧,她挑了一件上衣,這衣服一看就必須得穿褲子,我把剛溜到嘴邊的話咽了回去,說出來估計又是一番不高興,給她換上她自己挑的衣服,換上后我對她說要穿褲子哦,她在穿上后明白是得穿褲子,上衣太短了,于是去挑了,選了一條褲子。事情算是告一段落,中途我有問她上衣要不要換一件呢,太薄了點,怕她冷(下次切記以后她選的無條件支持,不要再中途提建議了),她說不要。結果在出門送她去園里前,她告訴我她好喜歡一件衣服,拖我過去看,我沒有明白過來就去看了,她拿出一件衣服然后說要換這件,我直接拒絕了,于是她開始哭鬧,說我不喜歡你這個媽媽了……這中間我沒有憤怒,但是我有一種無力和不知所措感,我不知怎么對她說這件事,怎么安撫她的情緒,我沒有說話,只是平靜地看著她,過了一會,對她說要換鞋子我們要出門了,她去換鞋子了,但是還是有些憤怒,語言上對我還是有攻擊,我還是沒有接話,到了車子上,事情就這么過去了!下車送她去園里的路上,我問她心情可好些了,剛才對媽媽那樣解氣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現在回想這個過程,對比之前的做法,這后一件事為什么我當時有種無力和不知所措感呢?當時的我在擔心著折騰換衣服耽擱時間,老公已經出門在等我們了,如果耽擱了時間,老公肯定要指責我了(這是預想預想?。仪∏『ε聞e人的指責,是特別特別地怕,指責對于我意味著我被否定,沒有價值,沒有用處,不值得被愛,會窒息,會沒命的!潛意識中的這種害怕被指責讓我很焦慮很緊張,但是自己卻意識不到,在一個人焦慮緊張時,是沒有能力處理問題的,于是我就有了一種無力和不知所措感,其實不是我沒有處理問題的能力,只是我的意識屏蔽了這一點! ? ? ??
? ? ?寫下這段時,有種大悟的感覺,有些明白自己為什么在有外人在場時,處理不好和孩子的沖突問題了,主要還是潛意識的害怕被指責,害怕別人說自己孩子教育的不好,怎么當媽媽的!從而喪失了處理問題的能力!也是一種移情,當年媽媽的指責讓我就表現的像媽媽指責的那樣,什么事都不會做了,沒有能力了,如同媽媽指責的那樣,天啦,這負面關注和消極暗示的影響也體現出來了!這也是媽媽自己對我的投射,媽媽曾說過她笨、不會說話等等,她投射到我身上,我認同了,投射性認同出現了……
? ? 今天在看云燕的《我的防御機制之壓抑》中和孩子的對話,她和孩子解釋的那一段:跟孩子開始談話,首先說,媽媽不能跟你玩,看到你特別失望,很委屈,有的時候看你都要掉眼淚,媽媽好心疼。孩子點頭。第二,媽媽特別想跟你玩,也很想更多跟你玩的時間,可是媽媽真的做不到。而且看到你的失望,媽媽心里很愧疚,有的時候也很著急,覺得欠了你很多,很想做到,又做不到,媽媽也很難過。能夠看到孩子沉默中的理解。這時候,老公回來,孩子離開我,興奮的去找老公玩,老公滿身塵土,還有汗,直接去了衛生間洗澡,完全不管孩子的失望。我把孩子帶過來繼續聊。(我繼續隱藏對老公的不滿)第三,大人有大人的事,有的是家里必須做的家務,有的是大人自己喜歡的,就像你喜歡玩,我們也有自己喜歡的事情,你一天天長大,我們都要各自培養自己喜歡的事,學會自己玩,有時間的時候我們一起玩。如果媽媽本來正在忙,你讓媽媽跟你玩,媽媽也沒有玩的心情呀!這一段摘自文中,看到真是滿心歡喜啊,我也常常遇到類似的情境,只是自己都回避了,從來沒有這樣和孩子談過,我想除了上面的害怕被指責的原因,自己在某些方面的能力也確實是有待提高的,有時看問題不太全面,思考問題,思路有時不寬,(房樹人投射畫后老師有提到這些)尚處在初級思維過程啊,還是要多學習、看書、交流、體驗,反思和感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