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來已十日有余,奈何飲食上始終隱有悵然若失的無奈感。為何如此?大抵是回娘家被媽媽做的飯菜慣壞了。其中有何出奇之處?不過家常飯菜罷了,奇就奇在味道上,不論是肉還是菜,都是上乘的口感和滋味。
蔬菜無公害,純天然,均勻分配在一日三餐中。吃著吃著,我竟覺得紅薯葉天天吃不膩的,搭配紫蘇的茄子也別有一番風味。而南方絲瓜更是清甜厚重,讓我吃完這頓還想下頓。且不說還有各種野菜,都是綠油油的,每日一例的快滾湯不可缺也。
肉品是媽媽一大早從菜場嚴挑細選買回來的,看著就讓人覺得品質到位,再加上媽媽的好廚藝,一出鍋就是色香味面面俱到,不論是湯還是粥,抑或清湯面和炒菜,都輕松拿捏著我的味蕾,揪住我的胃,讓我一碗接一碗,欲罷不能。所以,才一個禮拜,我就發現自己胖了,每次穿褲子都覺得,肚子卡緊了,緊身的上衣只能光榮地放長假了。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安慰,更多的是催眠自己:沒事的,沒事的,回去努力減減就好。繼續吃,不礙事,要相信自己對身材的管理能力,極具可塑性。
就這樣,45天后回到自己家的我做飯沒動力,吃飯的勁頭一下子就頹廢了。去買菜,看啥都不順眼,根本下不了手。打水肉,冰凍肉,色澤,肉質都差得太遠了,更別說煮的時候散發的怪味,我更沒了食欲。奈何妞爸一而再再而三提醒我:該給我做飯了,我要吃你做的飯。早午晚飯,一頓也別想賴。
我只能打起精神,多逛逛,多挑挑,總能買到勉強合格的,有時候,運氣好的話,也能買到眼前一亮的菜品,美美地做出自己想要的一葷一素。我不斷地告訴自己:該回到現實了!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很重要。沒事兒多煲湯,別忘了小妞的需求,也不能忽略了妞爸的訴求。至于自己,一切從簡,慢慢調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