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不忘初心”是一個熱詞。很多人都在口口聲聲說自己不忘初心。
我覺得,不忘初心的前提是,首先你得有初心。初心,應該是一個人做某件事情的初衷,也可以說是最初的夢想吧。這是一個奢談夢想的時代,但是,做媒體的,還是要有一點理想主義色彩。很多年前,我的夢想是當一名作家,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畢業后我去了南方,成為一名教師。當然,教師也是一個很光榮的職業,可那不是我的追求。
2010年,那是我當老師的第三年。一個學生的媽媽哭著找到我說,希望我幫他們一個忙。原來,我這個學生的弟弟生病后被醫院誤診奪去了生命。沒有人出來承擔責任,家長哭訴無門,四處碰壁。家長希望我把他們的遭遇寫出來,引起輿論關注。身邊有人勸我不要多管閑事,但我不忍心拒絕一個無助痛苦的母親這個小小的要求。我把他們的遭遇寫出來發在天涯論壇,后來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南方周末》的一位記者報道了這件事,最終,正義得到了聲張。那是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文字的力量。
2011年,我告別教師生涯,成為一名新聞工作者。它和作家的共同點是,都是靠文字謀生,都要有情懷。我想,這也算是實現了我最初的夢想吧,至少他和我的初心是一脈相承的。我的初心就是讓我寫下的文字充滿力量。后來,我讀到《南方周末》最為著名的一篇新年寄語《陽光打在你的臉上》,激動不已:陽光打在你的臉上,溫暖留在我們心里。有一種力量,正從你的指尖悄悄襲來,有一種關懷,正從你的眼中輕輕放出。在這個時刻,我們無言以對,唯有祝福:讓無力者有力,讓悲觀者前行,讓往前走的繼續走,讓幸福的人兒更幸福。
當我奔走于街頭小巷、田間地頭,真正深入一線去采訪時才發現自己對新聞的理解是“淺嘗輒止”的。新聞報道不是信手捻來,也不是花前月下的抒情浪漫。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不僅要傳播黨委和政府的聲音,還要反映群眾的呼聲與訴求。抗洪救災,我們沖到一線,面對撲面而來的暴風雨,我們手拉手大喊:“來吧!我們不怕!”深入農村,我們訪貧問苦,面對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我們沉默無語,深感責任重大。
新聞人腳下的路寫的是:責任與堅守。我們在肩負責任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堅守。可是,堅守就那么容易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三年后、五年后、十年后,疲憊的生活會不會磨損我們的激情?當各種信息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各種聲音從四面八方涌來時,我們還能做到不忘初心嗎?有些記者開始浮躁了,沉不下去。跑時政的記者,到會場拿點資料就回來寫稿子;到農村的記者,讓基層干部找幾個村民,按照自己設計的思路問兩個問題,一條走基層的稿子就新鮮出爐了;有的人甚至門都不出,直接打電話采訪。正是因為這樣,新聞應景的多,深挖的少,東拼西湊的多,有思想有觀點的少。
特別是現在新媒體、新技術的日新月異,讓傳統媒體人有些慌亂。我自己心里也時常焦慮、迷茫,甚至得過且過混日子。
我的初心還找得回來嗎?
曾經有段時間,我每天早上出門時,總會看到一位老大爺拄著雙拐到社區的報刊亭去看報紙。后來,我突然發現他不去了。我很納悶,他怎么不去了呢?。直到有一天我在樓下碰到他才知道原來我們是鄰居。我忍不住說出了困惑。他告訴我說,社區干部看他行動不便,就為他訂了一份報紙。他也很奇怪我怎么這么關心他看不看報紙,我說因為那是我們生產的。從那以后,他每次碰到我都會跟我聊半天近期報紙的熱點。
還有一位朋友,是我很多年前的朋友,后來各忙各的,生活沒有什么交集,也沒有聯系。有一次,QQ上彈出他的消息,他很認真地說,有句話我忍不住要跟你說。我忙問什么事?他說,你寫的稿子我基本上都看過,最近這幾篇寫的真不怎么樣啊。
眾聲喧嘩中,有他們的信任,有他們的關注,有他們與我們一路同行,讓我知道了付出的價值、堅守的意義;讓我感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揮不覺得悲涼,是他們傳遞的溫暖讓我不忘初心,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