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走著走著就散了,有些人想著想著就忘了,有些事看著看著就淡了。
你還記得自己小時候最好的朋友嗎?小學的?初中的?高中的?大學的?時間跨度有點大?那么最近幾個月的?
驀然回首,你會發現,似乎,朋友一直在換,每個時期感情最深的朋友似乎都不一樣,多數朋友都只參與了自己的一小段人生,友情,也就是一段時間的期限。分開后,雖然還是掛著朋友的身份,但感情卻不復當初,越來越淡。
當然也有人反駁,哪里,我最好的朋友是我發小,從小到大都是。不否認,確實存在這么長期未變的友情,然而前提是你們或者在時間、空間上未曾分離,或者彼此的生活還有不少的關聯。
友情存在的基礎是你們情投意合,志趣相似,三觀切合,并能保持有效的溝通。這其中,有效的溝通是友情能保持的最重要一項。能聊得來,是友情的保鮮劑。
朋友間建立感情基礎后,需要相互間不斷溝通新事物新想法,保持彼此觀念、看法的契合。
現實生活中,友情的期限多是一段時間,有些人走著走著就散了,有些人想著想著就忘了。當一個人在你的世界里露臉的時間少了,你腦子里想的也就少了。失去交流的彼此,情感得不到強化,也只會淡化了。
究其原因,不外乎,聊不來了。張愛玲選擇不理友人炎櫻,亦是如此。炎櫻定居日本后,她移居美國,炎櫻多次給她去信,問她“為什么莫名其妙不再理我?”
張愛玲說:“我不喜歡一個人和我老是聊幾十年前的事,好像我是個死人一樣。”
人生每個不同時期,接觸的人不同,朋友亦不同。情感的建立是需要不斷接觸,共同參與過一些事的。而不是炒冷飯,讓彼此的關聯只停留在以往的事情上,畢竟再深刻再有趣的事一談再談,也會變得味同嚼蠟,索然無味。
重情的人,不少會如炎櫻一樣,內心只單純熱切希望友誼地久天長,面對友情的淡去難以忘懷,唏噓慨嘆,遺憾不已。但其實,延續友情,不能一廂情愿,讓彼此聊得來,才是關鍵。
若想彼此聊得來,必須保持同頻成長。友情好比兩個人結伴趕路,一方快,一方慢,所見所聞皆不同,二者溝通存在時間、距離、見識的差別,必然是聊不到一塊去。保持相似的頻率趕路,友誼的馬車方能并駕齊驅。
友情的期限多只是一段時間,不必介懷,一個有追求有企盼的人必是不斷向前的,不同的人生路上有不同的風景,相偕而行的也會有不同的人!
有些事看著看著就淡了,人生路上沒誰能陪你到永遠,合適的友情不是生拉硬拽,而是聚散兩相宜,不求地久天長,只愿曾經擁有!
友情的期限多只是一段時間,這是人生常態,面對友情,我們當學梁實秋,你來,無論多大的風雨,我要去接你。你走,我不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