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二十二年前,我在縣里的高中讀書,學校的對面就是我們縣的廣播電視臺。
? ? ? 那時的我,把廣播電視臺視為神圣的殿堂。雖然當時還沒有有線電視,但是電臺的聲音傳遍了縣城的大街小巷。每當課下或午休,恰逢電臺播音,我就靜靜地站在學校操場的一隅,收聽新聞或文藝節目。放學或周末,住校的我時常流連在廣播電臺的門口,巴望著院內的一切,想象著里面的人們工作的親情景。
? ? ? 幾年后,我回到家鄉的小學任教,心里的落差讓我經常苦悶和失意。業余時間,愛好文學的我,把家鄉的新人新事寫成新聞稿投寄給縣里的廣播電視臺。稿子第一次被采用的時候,我給我的學生們讀了好幾遍。此前,在報刊雜志發表過文學作品的我,還沒有接觸過新聞,是縣里的廣播電臺首次圓了我的新聞夢。后來,在縣教育局與縣廣播電視臺聯合舉辦的征文比賽中,我獲得了一等獎,頒獎的地點就是現在的縣廣播電視臺。參觀著電臺當時并不先進的機器設備,仰視著在廣播中發出甜美聲音的播音員、主持人,我心中那份激動真是無法形容。廣播電臺的一草一木像磁場一樣吸引著我,廣播電臺的人更是“光芒萬丈”,就連看門的老大爺也讓我覺得氣宇軒昂、不同凡響。
? ? ? 一九九三年,我們縣的廣播電視事業迅猛發展,成立了有線電視臺,招聘了一批編輯記者,我有幸以一名廣電人的身份雀躍著邁進了廣播電視臺的大門。環顧著院內并不陌生的一切,打量著一張張并不熟識的面孔,我的眼里噙滿了淚水,不敢相信從今以后自己真的就是這個集體當中的一員。
? ? ? 一九九五年,我們縣里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澇災害,在肆虐的洪水和和驚濤駭浪面前,我第一次見證了廣電人集體的力量。記者們不顧生命危險,與搶險官兵一道乘著沖鋒舟到人民群眾最需要的地方,攝錄下一幕幕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畫面;編輯們打破了原有的作息時間,挑燈夜戰,隨時發布洪水動態,傳播救災實況……整個廣播電視臺就像一支神勇的樂隊,新聞工作者們恰似一個個激蕩跳躍的音符,奏響了一支震撼人心的雄渾壯歌。
? ? ? 現在我在廣播電視臺已經工作20年了,記者、編輯、制片人……不同的角色讓我經受不同的歷練,也讓我更加熱愛自己的工作,熱愛自己的集體。每當天災人禍來臨的時候,我們的團隊就像一把大火一樣熊熊燃燒起來,驅走寒冷、點燃希望、迎來曙光。
? ? ? 二十載的光陰荏苒,二十載的日升日落,我們的廣電家園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的廣電事業像朝陽一樣紅紅火火;有線電視信號覆蓋了全縣的村村鎮鎮,有線電視隊伍也由當初的十幾人發展到現在的逾百人;而始終不變的唯有那份執著的廣電情結,她長進了我的心里,與我的血液融合在一起,成為我永久的愛戀;她的每一分進步,都會讓我怦然心動、興奮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