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唐 裴休《黃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明 於言下忽然默契,便禮拜云:‘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某甲在五祖會中,枉用三十年工夫。’”
第一次看見這句話的時候,是在一朋友的個性簽名上,而我,也還是那個年少,輕狂,無畏的女孩。自然的拋開這句話的本意,運用不太完美的理解能力,自己想什么便是什么。于是想著是不是朋友經歷了什么,讓一向開朗的她,竟把這句話擱置的如此直白。
像人喝水一般,水是冷是熱,只有在喝的自己才知道。是什么像什么,是什么像人喝水一樣知冷暖,知個中滋味,只不過是只有自己知曉。
那時的我只道是朋友經歷了太多,只道是世人或親近的人以淡漠寒了她的心,只道是作為一個活在社會中的人的無奈與心酸。
畢竟在地球上,有這么多的人,有這么多的事,有這么復雜的社會,有這么繁華的世界。我們活在其中,或輕,或重。
崇光:“我們都是小小的星辰。”
在大大的宇宙中,是許許多多的小小的我們。生活軌跡就像旋轉木馬,一停不停的走著,只要有電。你和我的距離也就這樣在人為之下,保持不變,無論風雨。所以你的軌跡不可能與我相交,我的軌跡不可能與你相撞,哪怕你和我在走同一條路。既然自己的路,只有自己走,那么別人的路,即使看見了,也不要理會。
是這樣嗎。這也許就是輕狂的我所理解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再后來,驀地在古文書里看到它的翻譯。
泛指自己經歷的事,知道感受,(旁人)不宜明說(譴責/評說)。自己直接經驗過的,自己最了解。禪宗比喻內心的悟證。
確實,自己經歷的自己最了解。僅僅他們看見自己在經歷亦或是告訴他們自己經歷的,他們又能說什么呢,你又想要他們說什么呢,是要他們表示同情僥幸還是贊賞羨慕?或許他們曾經經歷過相似的事情,可終究不是那個你。歷經世事,不必多言,自知足以。
要理解,理解他們的“淡漠”。言語不是溝通交流的唯一途徑,有些東西盡在不言中。當自己成了別人眼中的旁人,也要“淡漠”。遇見他人的經歷,不必多言,真心足以。
前前后后,從不知世事的輕狂到閱歷漸豐的周到,想來也有三五年之久。時鐘轉啊轉,誰知道,再過三五年的自己又會經歷什么,又會變成怎樣一個自己。
放肆而談。我的心是我的,我的歷練是我的,我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是我的,也只屬于現在的我。誠然,你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也只屬于現在的你,不是嗎?
Lavender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