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化不知從何而來,但有無處不在。
我們生活在一個幾乎不停地遇到非連續性的世界里。競爭對手以近乎隱秘的方式崛起,突然間出現在你面前。
未來的四種顛覆性力量:
經濟活動和推動力開始向中國等新興市場及其城市轉移
技術的范圍、規模和經濟影響力的加速;技術應用與創新的節奏正在縮短企業的生命周期,迫使管理者不得不更加高效地制定決策和調配資源
人口老齡化,生育率持續下降,銀發人口的比重快速增長。
世界在貿易、資本、人口以及大數據等方面的互聯程度,即所謂的“流動”
四種力量幾乎同時發生意味著世界將會被徹底顛覆,這個世界將于我們大多數人成長、進步和如直覺般熟悉的那個世界完全不同。
企業日益發現,技術使得交付新產品、服務新客戶或完成交易的邊際成本趨向于零。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通過全球通訊和商業系統連接在一起,網絡效應讓這些系統更有價值,同時也為有能力進入這些系統的人創造更多價值。
基于我們的經驗所建立的直覺制定決策,依然是我們進行決策的基礎,世界變化太快,每個人都需要從最基本的原則開始對自己的直覺進行一次徹底的檢查,并在必要的時候重置。
到2025年,計算機將取代1.4億知識型員工的工作。
城市化是一個進行中的大趨勢,正在發展中國家提供支持和動力。城市貧困是一種真實和暗含危險的現象。
?城市成為強大的經濟增長引擎的原因有很多:規模經濟、勞動分工、知識溢出和貿易等因素都提高了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區的生產率;城市人口密度提供了加強社會與經濟互動的機會,從而推動了生產力的超線性提升。
有效利用新增長城市并非易事,需要具備超高的區域市場智慧,無情的優先排序和駕馭風險的能力。
2010~2025年,發展中國家的440個城市將貢獻近50%的全球GDP增量。比如蘇特拉、佛山、阿雷格里港等。
人口稠密的城市對創新者和創業者更加有吸引力,他們一般聚居在更容易接觸到同行、導師、金融機構、合作伙伴以及潛在客戶網絡的城市。
城市具備超線程的規模特征,平均而言,城市人口每翻升一倍,每位居民的財富就會增加15%,生存能力和創新能力也會得到提升。
隨著工人和越來越多的白領選擇生活在城市核心區,許多城市都在發展市區和市中心的居住空間與多功能空間。
作為人口和政治環境的一個縮影,城市很適合私營公司和公共部門開展試驗。
企業在城市的運營成本不斷上漲。
技術與智能應用是大公司和創業公司與各城市政府展開合作的又一個領域。
在一個快速巨變的時代,僅僅截取經濟生活中的某個片段加以研究,可能會造成重大的誤導。
了解新興城市時,應發掘表象下的活力,珍視其中的寶貴機會,同時降低對風險的敏感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