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多接觸新事物,是會有成就感的。沒接觸剪輯軟件之前,我不知道剪輯是個什么樣的技能,接觸了之后打開了我認識電視劇,接收新聞的新思維。接收信息一定要有批判性思維,因為你接收的信息——音頻,視頻,文字等等,都是經過別人篩選剪輯過的。一部影片可以影響無數人,影響有正面和負面,所以一部影片的價值導向正確很重要。
每一個完整的視頻背后,都有不為人知的故事。前期拍攝,后期剪輯都是耗時耗力的工作。雖如此,每一次剪輯的過程其實我還是挺享受的,剪輯容易讓我進入專注的狀態。專注能幫助一個人做成很多事,比如:很多人想減肥卻抵不住零食,甜食的誘惑;那么如果你能在這期間找到一個自己專注的事情做,化妝、美甲、打游戲…….,就不會總是陷入零食的怪圈內出不來。
因為大三開始電腦卡頓,剪輯的樂趣離我漸行漸遠,導致現在對剪輯的概念僅僅是有任務需要他來完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于從事操作技能的工作,硬件好真的很重要。攝影、PS、PR、AE、CAD等等,每一個都是硬技能。
很久沒有拿起單反拍東西,因為有拍攝mv的任務在身,不得不拿起來重新拍攝。雖然有些陌生,如何使用的技能依然在。技能這東西,還是要經常用,否則很快就會忘記,作為學習技能的過來者,我是深有感觸。
學一個東西最快的方法:就是把它用起來。你練打字,什么方法好用,還不會讓你感到厭煩?和別人聊天,用微信,用qq,別不信,不知不覺你的打字速度就提上去了。中國學生從小學就開始學英語,一直到大學,學了十幾年依然學不會,不會說。為什么呢?不是缺乏說英語的環境,是因為我們一直在學,而學的目的是為了考個好成績,從未想過用它。這是大家學不好英文的重要因素之一。
成年人學東西與小孩子學東西是有區別的:
首先,自愿。小孩學習一般是家長安排的,我們不會允許自己的孩子不上學,但成年人是有選擇的,我們可以選擇不學習、只娛樂。所以,成年人的學習內容,必須讓我們看到緊迫性才行。
第二,經驗。小孩的腦袋是空的,他/她可以接受任何新事物。但成年人有自己的經驗,我們在學習的時候,往往會把學習內容跟經驗做個對照,決定是否接受。同時,如果學習內容超出我們的經驗太多,往往我們也很難看到價值。
第三,自主。相比小孩來說,成年人有更多主見。我們接受哪些信息、哪種方式,都是有自主性的。所以,我們選擇的學習,應該是能讓我們有參與感,而不是說教型的。
第四,行動。如果學習的東西,我們沒機會應用,或者不知道如何應用的話,我們就會忘記。不管學習的內容有多好,只要不能使用,我們最終都會覺得沒有價值。
成年人學習一定要知道出發的點在哪里?按需學習,即學習的東西是否對現階段有價值。如果你不能從學的知識中獲取成就感,價值感,真的很難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