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A學習力授權導師」便簽輸出第3期《故事思維》第12天
拆頁十五
今日內容來自第八章 聆聽的力量
P185
新的思維需要成長的空間。當舊的信仰擠出新思維,那么舊的思維就會枯萎、消失。傾聽別人,幫助人們剔除一小部分現有的想法,使他們的大腦有空間接收新的思維。當你傾聽另一個人說話時,對方也在聽自己說話,有時候這已經足夠讓對方改變他們的想法了。
很多人認為自己懂得傾聽,但是事實并非如此,或者他們并沒有認真聽。關于“聽”,我所知道的最好的定義,是一個客戶告訴我的,他說“聽,就是等待輪到我們說的機會。”至少他是誠實的。
聽,就要多聽,要有技巧地聽。但是在這個只看重看得到、可測量結果的世界描述“如何”是非常困難的,導致我們失去興趣學習如何更有效地使用聽的技巧。
“積極聆聽”強調的是有效聆聽。但要將聆聽視為一種行為技巧又過分強調了可觀察行為,如眼神接觸、點頭、反饋性復述。所有我們所學的這些膚淺表現都是“偽聆聽”。誠然,學會這些在聆聽中的表現是很不錯的技能,假裝聆聽也比什么都不試要好。
通常情況下,那些看得見的、可度量的技能,需要經過現代常用的各種考核形式和“結果導向型問責”。但是,真正的傾聽是無法這樣測量的,因為它要比其他可度量的技能深刻得多。
當我最近在布達佩斯談及這個課題時,一位坐在教室后面的女士舉起手說:“聆聽就像性愛。”成功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后她繼續說道:“如果有欲望,怎么會沒技巧呢?
如果你想感化某人,去改變他對某事的想法,真正地聆聽比假裝在聽更有效。真實聆聽有一種深層次、變革性的力量。嘗試回憶一下從前當某個人很認真地聽你說話,你大概也會記起你慢慢地放松心理防御,最后完全信任對方吧。
被認真聆聽所獲得的安全感可能會讓你真實地表達你做了什么,你不明白所處的狀況和自己的想法以及行為。真實聆聽允許你大聲地坦承你內心的不確定。當你到達人們隱藏不確定的內心深處,那就更易具有影響力了。固定的已知因素難以形成和塑造,未知因素卻可延展和彎曲根據你聆聽時所反饋的態度,人們能感覺到是溫暖、值得信任還是冷酷、虛偽。
P197
如果你希望通過聆聽對方的故事促使他檢驗自己的思想,那么你必須充滿尊敬和好奇心。如果你因為“這些老生常談的故事早就聽過無數遍了”而選擇拒絕聆聽,你就是個偽聆聽者。優秀聆聽者聽到的不會是一樣的內容,他總會從一樣的故事中聽出全新的意義。
「I,重述知識」
優秀聆聽者和偽聆聽者的區別是什么,他們有哪些主要特點?
優秀聆聽者在傾聽時做到了積極、認真、誠懇、及時反饋,能夠讓傾訴者慢慢放松,完全信任聆聽者。
偽聆聽者從內心深處并不是真心想聽,只是做做樣子的聆聽,傾訴者不能感受到那份真誠。
「A1,激活經驗」
請描述你見過的優秀聆聽者和偽聆聽者,并舉例說明。
參加過兩次思考琦老師的私董會,正式開始前,她都會強調提問者在向案主提問時一定要注意不做評價性意見,要站在誠意幫助案主解決問題,引導她自己思考的角度去提開放性問題。我當案主那一期,我感受到大家真心誠意想引導我解決困擾,感受到大家對我深切的關愛,希望我走出困境的那份真誠。
說起偽聆聽者,讓我想到一個特別愛打聽別人私事的同事,她故作對人表示關心,但她急切想得到的是對方的隱私,在意自己步步緊逼的問題的答案,我因為和先生在一個單位上班,就感覺這位同事總時不時假裝關心我一下,找些八卦談資。
「A2,規劃運用」
給自己現在的聆聽水平打分(滿分10分),預計三個月后你希望達到多少分,請做一個規劃幫助你實現。(注意行動計劃要具體,并且多針對自己目前在聆聽方面欠缺的。)
目前是5分,希望三個月后達到8分。
01 昨晚和我的讀書營連長見面聊天,我的聆聽做的不太好,本來是聽她講她的困惑和問題的,有時卻成了我的問題向她請教,她講著我會插話打斷她,以前無意識,昨天意識到盡量克制,但還是沒能避免。
準備像她一樣約讀書營或拆書幫的朋友吃飯,比如參加線下拆書那天跟朋友約好,提前一個小時一起吃飯,邊吃邊聊,之后回顧反思傾聽方面的表現。
02 明天管鳳華師父開下午半天的線下課,可以提前到,約拆書幫小伙伴一起吃飯,聊天鍛煉傾聽能力,做到不打斷對方。
補充閱讀(提問是幫助聆聽的一種方法,所以補充在這里。)
P190
好的聆聽可以讓他們再一次回想他們的故事,回頭思考他們先前的結論,反省總結,再得出新的答案,糟糕的聆聽,咄咄逼人,將侵略對方的思維并攻擊他們的漏洞。
激進的聆聽和治療式的聆聽可能會提同樣的問題,但區別是他們會用不同的語調。當你引導人們向你訴說他們的故事,類似的問題如:最后一次發生是什么時候?在哪里?在場的有誰?接下來發生了什么?用一種非常真誠的語調,讓對方知道你確實非常想從他們的視角看到些什么。
你的目的是讓他們的內心回歸到故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復述出來,并且不要講出最后的結論。當他們再回想到那個時候,他們就自然而然會有新的答案
例如,汽車銷售員向客戶推銷一種有購買優先權的租賃,而對方聲稱“最討厭租賃”,這時聆聽比說服更有效。銷售員可以這樣問:“你曾經經歷了什么才會讓你這么覺得的呢?”或者:“你聽說了什么故事讓你覺得汽車租賃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如果汽車銷售員一直堅持只聽不說,那么最后他至少可以了解到這位客戶對租賃到底有什么不滿;最理想的情況是以客戶的回應結束:“我猜你這邊的租賃政策可能有所不同,和我說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