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說:自知者明。翻譯成白話就是:認識到自己的無知,便是聰明。我覺得人最無知的地方應該就是不識人、不知己,既不了解自己處在一個什么樣的狀態,又老常從一些表象去認識人,有時候還常去模仿別人。
上一份工作里認識一個女孩,第一次見她時她給我的印象就是冷漠,打招呼也是淡淡的,給我交代工作的時候也都是沒有笑臉,說實在的我最怕和冷酷不親切的人接觸,因為受不了那種冷場的氛圍,同在一間辦公室里,我們倆性格不同,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不屬于那種自來熟的女孩,所以在最初剛認識的日子里,要是另一個同事不在,整個辦公室就是一片死寂,有時我甚至覺得相互之間不交流有點低氣壓,想交流又不知道說些什么,以至于有那么一段時間里我都把她列進我接觸不了的那類人里,慢慢的一兩個月下來才發現其實她是個容易相處的人,生活里有時候很孩子氣,挑食、高興愛瞎唱歌、不順會抱怨;嚴肅場合下待人接物又比我這個大她一歲的姐姐要老練一些;私底下熟了后對我很好,明明比我小卻總照顧我,總讓我感動。把她放在這篇文章里我就覺得我很無知:胡亂把她的真性情給貼上了一個冷漠的標簽,這就是我的愚蠢---不識人就下定義。
另一種無知就是不知道如何對待自己,高一剛入學軍訓的時候那些個教官都不嚴厲,盡管玩的項目多但是有些也不要求要全班都去做,我記得有個室內攀巖的運動,當時分成男女兩邊,男生的那邊增加了一些坡度,有些難;女生的這邊很平整倒是簡單些,總的講它不是個危險活動,基本不會受傷,所以教官說想去玩的都可以去試試,男生那邊三五成群的一個接一個排隊上去,女生這邊一個個扭扭捏捏沒人舉手,看著男生玩的那么高興,我自己心里也想去試試,教官也問了幾遍我們有沒有人要上去,猶豫忐忑之下我竟然第一個主動要求去攀巖,到今天我都不太理解我為什么會自告奮勇?這要是放在平時里:盡管心里再喜歡但只要沒人去嘗試的話,我一般是不會主動去做那個第一個出頭的人,所以我也很費解怎么就打雞血似地第一個上去了,套上了那些繩子,也沒想過會不會丟臉就那么傻呵呵地沿著墻上那些石頭那么爬到最上面,爬得快卻不敢下,在上面磨蹭了一會便聽著下面教官喊:“把手往外推”,照做之后我人就懸在外面,然后下面拽繩子的人就這么慢慢的把我放了下來。
我以為在我之后應該還會有女生和我一起上來,可惜,那天我是我們班惟一一個去攀巖的女孩。很多人不知己所以不敢嘗試,我想那么多女孩子里應該還有和我一樣想攀也能攀的人,只是她們都太過于害羞內斂錯過了讓自己嘗試的機會;不過嚴肅說來那天我也是個不知己的人,一個不了解自己能不能做的人在興趣使然的推動下就得到了一個知己的意外驚喜,這樣的結果倒讓我今天感到挺驕傲。
聽過一個故事,一群烏鴉想徹底改變自己的壞形象,它們夢想成為鷹,一只烏鴉便去觀察鷹生養孩子,回來后告訴大家說:“不多不少,老鷹孵卵花了整整三十天。毫無疑問這是老鷹從小就擁有強健體魄的原因。”于是,烏鴉們孵卵也用去整整三十天。再然后,一只烏鴉又去觀察老鷹練飛的情況,回來告訴大家說:“我準確算過,老鷹每次練飛到離地一萬米的高空再停飛,這肯定是它們擁有強大飛翔能力的關鍵。”于是,大大小小的烏鴉們努力向一萬米的高空沖去,從不停歇,可直到它們相繼累死過去也沒有一只飛到那么高的位置。烏鴉還是烏鴉,它們到死也沒改變,與其不切合實際地去幻想成為一只鷹,倒不如實實在在地做好自己。
那些真正能了解、認識別人叫做智慧,能認識、了解自己才算聰明的人,就是老子說的自知者明,知人者智。有自知之明的人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不盲目模仿別人,始終安穩地走在自己的路上,他們是聰明的,所以也最明白該如何善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