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數據行業備受關注。無論是傳統企業還是新型企業都希望運用大數據來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在不斷更新的內外部環境下,數據分析結果應用于企業經營中所帶來的作用逐漸變得更加明顯。那么,大數據為企業帶來了哪些價值?未來大數據產品在企業應用中還能創造哪些亮點或新價值?對此,我們采訪了博曉通大數據的創始人張宇。
專訪嘉賓簡介:張宇,博曉通大數據創始人&CEO。
以下為猿團記者專訪內容,原創作品,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猿團:張總,您好。博曉通成立五年來,一直專注于大數據應用的項目研發,首先請您簡單介紹下目前的發展情況?
張宇:謝謝猿團。博曉通是從社交數據分析起步,為企業客戶提供靈活的社交數據分析能力,在幫助客戶不停積累企業外部數據資產的同時,幫助企業解決垂直行業的具體問題。我們的服務目前主要聚焦在汽車、旅游、家電、時尚四個行業,根據這些垂直細分行業的業務需求特點推出了不同的產品和行業解決方案。
我們目前已經服務了500多家客戶,其中200多家是企業客戶,與國內很多高校科研機構都有合作,與公關公司、廣告公司、數據營銷、市場調研咨詢公司等也有不同形式的技術合作。
目前博曉通的業務來源大致兩種:一種是直接品牌客戶,如英特爾、美國國家儀器等,需求比較前沿;一種是合作伙伴,指對大數據有分析需求,但短期內沒有技術資源的伙伴,通過與我們合作來為最終客戶解決問題,比如零點、尼爾森等。
猿團:對社交數據等的分析對企業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張宇:通過對社交數據的使用,企業可以掌握什么人在什么時間什么平臺討論了哪些與企業服務、品牌、產品相關的內容,對后續的經營會帶來什么啟發等。
在國外,廣義的社交數據電子商務也是社交媒體的一部分,所以博曉通所說的社交數據,包含了社交數據和電商平臺數據——這也是博曉通的特長。
猿團:博曉通作為大數據分析平臺,給客戶帶來的價值點體現在哪里?
張宇:行業趨勢預測、競品跟蹤分析、消費者的研究等等這些企業客戶所關心的問題都是可以通過博曉通大數據平臺來實現的。
博曉通是以SaaS模式來提供服務的,跟傳統方式相比,企業在規避技術風險的同時,大大減輕了研發成本壓力,最關鍵的是縮短了服務生命周期,實時保持著最前沿的產品和配套服務的優勢,我認為對客戶來講這是最大的價值和意義。
猿團:那么傳統行業在大數據運用的過程中主要有哪些不同之處呢?
張宇:大數據趨勢在過去幾年變熱,整個市場的教育過程基本結束。互聯網公司,尤其是巨頭公司有很好的技術人員儲備,有很多這樣的場景需要處理數據,如交易數據、內部日志數據等等;而傳統企業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缺乏足夠的技術基因來駕馭新的技術。
實際上,傳統企業或者說任何企業傳統的痛點并沒有發生變化:怎樣獲取新客戶?怎樣進行產品創新?怎樣銷售轉化?怎樣留住客戶?這幾個貫穿企業業務始終的核心問題并沒有改變,而是外部環境發生了變化,迫使企業需要新的手段來解決這些問題。
大數據在企業中應用需要的解決幾個環節在于:數據在哪里,怎么獲取,怎么有效的組織管理,怎么分析和應用。尤其是最后一個環節,在數據分析上需要新的技術,傳統技術不再適應這種變化,所以從技術工具來講傳統企業要駕馭起來;另外大數據在企業經營過程應該如何用?如何解決企業的痛點?就需要對技術的掌握和豐富的行業經驗。
從博曉通的角度來講,就是要幫助企業進行互聯網公開數據收集,然后通過SaaS服務提供一條數據處理平臺,加工管理數據。對于大型客戶,博曉通除了提供可視化的服務界面,也做增值服務,提供數據服務上一些參考性意見。
當然,大數據應用場景很多,這里就不一一描述。國內跟大數據創業相關的三種形態:一是做數據資源,二是做數據配套工具,包括可視化,產品底層的數據支撐等,三是為企業客戶提供支撐。如何幫助企業更好得應用大數據,在國外是一個趨勢,但無論是大數據、云計算、還是saas服務,不管概念多時髦,最終衡量大數據企業的價值還是是否解決了具體問題。所以對傳統企業和新型企業來說,對數據的分析都是共性的需求。
猿團:您剛也談到了國外大數據的運用,那在您看來國內外最明顯的差異是什么呢?
張宇:除了個別的企業,我認為整體上看國內外企業在這一塊的起跑線還是比較一致的。只是,國外在層次上更精專一些,整體的行業環境也會比國內更具優勢。
比如國外的slack,增長速度很快不是偶然現象,而跟整個環境是相關的。國外的企業客戶很早就有數據積累,同樣類型的創業項目,國外企業是更多的替代舊的需求,對客戶來講更多的是替代的過程。而國內,因為這種需求原來沒有發生,加上對大數據又有很高預期,所以就變成了新的需求,相對而言,由于原來沒有這種投入,更難獲得支持,所以做大數據方面更困難一點。
對于國內企業而言,合作成本則相對較高。這導致一些大數據工具性廠商,也要做一些更接近客戶的行業方案,不得不把產品融在方案中做銷售。很多公司在應用的時候很難選擇到更好的產品,又去做技術上的代開發或者產品的再創新,這主要由于整個創業環境或者大數據合作氛圍還存在壁壘。
另一方面也說明,市場是需要培育的。
猿團:現在都知道大數據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可以說行業競爭也會日趨激烈。那么對此您是怎么看待的呢?
張宇:大數據成為趨勢是必然,會變成生產要素。現在大量的數據因為經營活動產生,對此進行分析能夠產生價值。為企業提供大數據服務與2C相比會有本質的不同,分析結果應用于企業生產經營實際中才能產生價值。
即使行業競爭日趨激烈,但增長空間仍然存在。以博曉通來講,大家都有自己特定的領域和行業。我們歡迎行業競爭,這對團隊發展具有推動作用,同時因為更多友商的存在,市場才能得到更多培育,才能共同做大市場。市場做大以后,才能談到后面的整合、資源優化等。
猿團:近期博曉通有沒有一些新的動態可以跟大家分享的?接下來的發展規劃是什么呢?
張宇:資本方面我們會有一些新情況,到時候會跟大家分享。
我認為,企業發展有兩種戰略,一是航母戰略:在一個平臺上,不停構建垂直的事業部,把企業體量越做越大,最終是以大體量形式存在;二是舢板戰略:對具有資源的咨詢公司、專家學者等進行數據資產輸出,共同打造面向不同細分行業的小驅逐艦,每個驅逐艦都非常靈活,能夠得到平臺的資金和技術支持,可以解決行業的具體問題。將來的數據和數據分析無處不在,博曉通要能在各種場景下為有需要的人提供支持。
猿團:之前您分享的內容其實對我們行業內的創業者來說有許多干貨可以學習。那么對創業者,請您談談您的一些建議。
張宇:創業有三種資源,在都具備有的情況下會讓創業更加順利。一是技術:技術資源拿出來做轉化;二是資金:對創業團隊非常重要。在同一個創業方向會出現大量的競爭團隊,往往拼的就是資金實力。三是特殊的資源:如果在傳統行業中有很深的經驗積累,帶著對行業的成熟經驗和看法出來創業也能產生非常大的成果,成功幾率更大一些,
這三種條件,創業者不一定完備,但無路是選擇2B還是2C,契機方向很多,風險很多,個別領域也特別熱鬧,創業者還是應該靜下心來,實實在在解決具體問題,解決好生存問題,才能謀求發展。
如果你也有一個創業夢,歡迎關注【猿團專訪】,了解每個CEO背后的故事,或者創投信息;如果您創業成功,想與我們一起分享創業故事,歡迎發送CEO簡介或公司簡介至郵箱:liuqiying@yuantuan.com?或wf@yuant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