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還記得第一次喝星巴克的情形。
十五年前,剛入職場,在陸家嘴的匯豐銀行大廈,領導請我喝了杯星巴克的新品星冰樂。咖啡冰沙,椰漿,奶油和巧克力碎的復合口感,讓我的味蕾深深著迷其中。
十五年前,一杯三,四十元的星巴克對我來說是奢侈的,在我心里它是高大上的咖啡文化。
十五年前,點星巴克的拿鐵,咖啡師會為你沖出心型的拉花;點摩卡,咖啡師會用心裱上漂亮的奶油,灑上誘人的摩卡醬......
在圣誕時節才有的太妃榛果拿鐵,也曾是紅極一時的明星產品,它成了許多人在冬日里對于咖啡的一種念想。
霍華德.舒爾茨創造的星巴克神話,讓它在中國很快成了快消品,如肯德基,麥當勞般在各商業廣場到處可見,但它似乎與“將心注入”的企業文化漸行漸遠。
如今,咖啡的品牌越來越多,咖啡的文化也越來越多元,真正懂咖啡,會喝咖啡的人,是一聞咖啡豆就能知道產地,而他們喝的咖啡是手沖的,不加奶,也不加糖。品清咖的味道,才能品出咖啡豆真正的味道,體味到時光對于咖啡的意義,而星巴克已不在他們追捧的名列。
我是個念舊的人,我也品不來清咖。
我依舊在星巴克的坑里,用星享卡傻傻的參加集星星的活動。我是真喜歡喝它的咖啡,還是為了懷念當年那一杯讓我著迷的星冰樂?也許是情懷變成了習慣,不愿意輕易改變罷了吧。
2019年4月15日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