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蕭瑟秋風,毫不留情的將最后一樹黃葉搖落,飄散,唯有那一葉孤單的附在光禿禿的枝丫上,不被輕易的放松,它的內心是怎樣的?
? ? ? 收獲榮譽,興致勃勃的將滿心的激動告訴那所謂的朋友、同學,與他們分享自己的歡樂,但面對煩惱不快時,卻不知向誰傾訴,你是否會有這樣的時刻?
? ? ? 懷念母親的溫暖懷抱,懷念朋友的鼓舞加油,懷念他人的肯定的眼神,但當這一切都消失不見時,你是否會,孤獨?
? ? ? 孤獨,是必然的。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從呱呱墜地之時直至化為塵土那刻,沒有什么是永遠會伴著我們的。朋友會因工作等原因離開,父母會年老而逝去,愛人也不會陪我們每時每刻,所以人注定是孤獨的。
? ? ?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 ?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蘇軾被謫居于黃州所寫的《卜算子》,其中尤其“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有人認為這是東坡居士被貶后的孤獨寫照,令人蒙生對他孤獨的同情和憐憫。孤獨的人總被人投以同情的目光,但在我看來卻并不如此。孤獨亦是蘇先生的真情流露,卻不是為了大家去同情他。人是社會性的,與社會中的的人和諧共處無疑會顯示我們的好人緣高情商,但若把一生都用來處理人際關系,那庸俗不堪注定是我們的一生。而蘇東坡就是這么一個不愿與他人合群的孤獨者。
? ? ?孤獨的,不合群的總給人一種不擅交際的印象,不擅交際在當今這個人際關系復雜的社會誠然是一種性格弱點,但如果不能忍耐孤獨更甚是一種靈魂缺陷。
? ? ? 孤獨是一個人最好的增值期。這是前幾天一個微博話題。或許一些人不會同意這種觀點。人,作為社會性物種,與他人交往,情感交際,利益往來,在這人情世故的應酬之中可以獲得信息,情感慰藉,同時也會對自己有所獲益,增長見聞。我卻不這樣認為,孤獨的人更善獨處,而獨處更像是一個檢驗,測出靈魂深度,是靈魂生長的必要空間。當我們從他人和事務中抽身而出回到自己時,我們會看到自己的內心,鮮活的……
? ? ? 著名演員羅蘭曾說過,“在孤獨中,我正視在自己的真感情,正視真實的自己。我品嘗新思想,修正舊錯誤。我在孤獨中猶如置身在裝有不失真的鏡子的房屋里”。每個人可以有很多朋友,也可以有很少的朋友,朋友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但這些可多可少的朋友中千萬別把自己漏掉。自己作為對自我了解最深刻而且長久陪伴我們的朋友,自己是眾多朋友中最重要的一個。反省內心,與自己對話。孔子也曾強調過反省自身的重要性。與自己內心談話可以達到與別人談話時無法企及的深度。當我們與別人對話時,總會有所保留,即使再親密的朋友,那些私密的難以啟齒的抑或難以用言語表達的內心想法,所以不會讓自己通透,和自己談話交流則不同,不論什么樣的內容話題,自己從不會避諱,因為自己從不會擔心自己嘲笑自己或自己泄露這些談話內容,但可以使我們更深刻認識到自己的靈魂。
? ? ?除此之外,閱讀同樣是孤獨的人最好提升自己的方式。冬日午后,泡一杯釅釅的綠茶,穿著舒適的家居服,在一間安靜的房內,找一個自己舒服的姿勢,騰空自己的內心,擇一本適合自己的書,品讀其中的深意與美好,讓自己與書,與作者進行靈魂的交談,同樣不失為一種詮釋思想深度的方式。何必強迫自己同他人逛街,聊一些毫無營養的天,勞累身體,盡量展示自己的合群呢?
? ? ? 古巴漁夫圣地亞哥在連續八十四天沒捕到一條魚的情況下,終于獨自釣上一條大馬林魚,他孤獨的與其斗爭了三天才殺死,雖然最后只剩一具白骨。孤獨從不象征著微弱,它同樣也戰斗力十足,同時也會迸發出驚人的創造力。巴赫、貝多芬、莫扎特在孤獨中創造了震撼人心的傳世樂章,而凡高、畢加索、達芬奇在孤獨中同樣不乏成就卓著的畫作流傳下來。
? ? ? 孤獨,孤是王者,獨是獨一無二。也就是獨一無二的王者,王者可以在任何環境下平靜獨行。孤獨并非壓抑自己的心情,抑或是失戀后那種空虛與寂寞。這些根本稱不上孤獨。孤獨是一種狀態,只有孤獨的人,才有時間去思考,只有孤獨的人,才能聆聽內心和外界的聲音,只有孤獨的人,才能真正體會生活的樂趣。
? ? 予己一份孤獨,作為對自己最美好的饋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