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鍋盔灌涼粉:是四川省南充市的著名特色小吃,該品既有新鮮出爐鍋盔的香脆,熱氣騰騰,又有川北涼粉的晶瑩剔透,麻辣綿軟。芳香可口,獨具特色。另廣安市武勝縣也有一道類似小吃,叫做武勝涼粉鍋盔。
滬州五香糕:是四川省瀘州市的著名小吃,其前身是民間油糍粑,已有60多年歷史,冷、熱均可食用,風味別具一格。
自貢掌盤牛肉:是四川省自貢市的著名特色小吃,不僅可作零食佐酒,更可上桌成菜,該品因在舊時將風味涼拌牛肉盛于“掌盤”兜售而得名,流行于解放以前的沿灘、仙市、鄧井關一帶。
廣元核桃酥餅:又稱核桃餅,面食,特點:色淡黃,松軟香甜,餅圓形佳。烹制法:烤。此品是四川省廣元市的傳統小吃之一。
武隆羊角豆干:是重慶市武隆縣羊角鎮的著名特色小吃,該品相傳采仙女山下天然泉水,納滔滔烏江悠悠清風,匯數百年傳統工藝,取營養保健研究成果,終凝聚成這一爽滑留香的民俗精品。
武隆縣羊角鎮是中國豆腐干之鄉。羊角鎮豆腐干系列產品是羊角鎮傳統名特產品,歷史悠久,已有200多年的發展歷程,有“中國豆腐干之鄉”之稱。豆腐干系列產品采用該地獨特泉水和優質大豆為原料,配以各種名貴中藥材,利用幾百年傳統工藝,結合現代食品加工技術精制而成。品種、規格齊全,產品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無防腐劑,無色素,是理想的健康食品,是饋贈親友、居家旅游的佳品。產品遠銷北京、成都、重慶、黔江等地,市場供不應求,是武隆縣10大重點產品之一。
蛋烘糕:形色美觀,油亮飽滿,酥泡適口,咸鮮香甜。清道光年間,成都文廟街石室書院旁一位姓師的老漢從小孩辦“姑姑筵”中得到啟發,遂用雞蛋、發酵過的面粉加適量紅糖調勻,在平鍋上烘煎而成。因吃起來酥嫩爽口,口感特別好,遂成成都名小吃。
巴塘團結包子: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縣的一道特色小吃,該品與傳統意義上的包子有明顯區別,包子做得特別大,一個蒸籠一個包子。一個大包子可供一個班的人吃一頓。
玻璃燒麥:細嫩化渣,皮透明發亮似玻璃,鮮香可口。烹制法:蒸。玻璃燒麥因其皮薄、熟制后皮料浸油呈半透明狀,透過皮亦可見其餡,故名玻璃燒賣。
蓮茸層層酥:是四川省和重慶市等地的風味傳統小吃,既作為小吃應市,也做筵席點心上桌,特點為:色澤金黃,形態美觀,皮料酥香,餡鮮味美。該品酥層分明,口感酥軟,口味香甜滋潤,配備甜羹湯食用最宜。
酥皮雞餃:色澤金黃,形美,皮酥香,餡味鮮。烹制法:炸。此點心亦可用烤的方法制成,不過要先刷蛋漿,才入爐烤制。
達縣燈影牛肉:是四川省達州市達縣的著名特色小吃,該品因肉片薄而寬、可以透過燈影、有民間皮影戲之效果而得名,具有片薄如紙,色紅亮,味麻辣鮮脆,細嚼之回味無窮的特點。
缽缽雞:是一種四川傳統名小吃,屬于川菜系。從清代流傳至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是以陶器缽盛放配以麻辣為主的佐料,加上多種調料的去骨雞片拌和而成。有皮脆肉嫩,麻辣鮮香,甜咸適中的特色。吃奶湯面時配以缽缽雞,別具風格。
麻辣燙:是起源于四川的傳統特色小吃。麻辣燙雖發源于四川,主要包括重慶麻辣燙和成都麻辣燙兩大麻辣燙口味,就像一個省兩個地區的口音不同,兩個口味也各有千秋。
韓包子:是四川成都地方傳統小吃之一,從創業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包子應該是中國最普遍的小吃了,從北到南,從東到西都能見到包子,做出名的也很多,成都韓包子便是其中一例。原料特級面粉、肥瘦豬肉、化豬油等及各種調料。皮薄色白、花紋清晰、餡心細嫩、松軟化渣鮮香可口。
賴湯圓:即湯圓,四川省成都市傳統名小吃。賴湯圓創始于1894年,迄今已有百年歷史,一直保持了老字號名優小吃的質量,其色滑潔白,皮粑綿糯,甜香油重,營養豐富。
紅糖糍粑是用紅糖、糯米制作的一道川渝地區傳統的小吃。紅糖營養豐富,釋放熱量快,營養吸率高,除含蔗糖以外,還含有少量的鐵、鈣、胡蘿卜素等物質。
麻辣兔頭:老媽兔頭起源于四川省成都市雙流縣。麻辣兔頭是一道以速凍鮮兔頭為主要食材制作的川菜。
冰粉:部分地區又稱涼粉,是起源于云、貴地區的一道著名小吃,后傳入四川彭山(武陽),近年在成都頗為流行,是著名的夏季小吃。冰涼香甜,嫩滑爽口,生津解暑,清涼降火。作為夏天的一道美食,因其爽滑、透明、冰爽、美味、價廉而倍受人們青睞。
肥腸粉:是四川省成都市眾多地方傳統名小吃中最有特色的品種之一。
肥腸粉麻辣鮮爽,色紅味美,配上特色的拌肥腸既可作為小吃品味,也可權作特色一餐。
雞絲涼面是四川的傳統小吃,歷史悠久,在四川全省有很大影響,近年已流傳于全國各地,特別是北方廣大地區。
雞絲涼面的制法是機制的面條入沸水中煮熟。煮時不能煮得太軟,撈出放案板上趁熱,灑熟菜油少許,抖散快速降溫,到互不粘連且已冷卻為止,成為涼面。
美食太多啦!如有遺漏,歡迎留言。
感謝觀看,喜歡美食的可以關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