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席與茶藝、茶文化一樣,也是新名詞、新概念。說茶席是新名詞、新概念,不意味著茶席就是新生事物。其實,茶席由來已久,有茶藝、茶道就有茶席,只是那時沒有用茶席的名稱。
中國使用茶席之名,始自臺灣茶人,可能源于日本、韓國茶道。印象中,大陸最先采用“茶席”的是童啟慶老師主編的《影像中國茶道》,“茶席,是泡茶、喝茶的地方。包括泡茶的操作場所、客人的坐席以及所需氣氛的環境布置。”稍后,周文棠在《茶道》一書中也給出茶席的定義:“茶席是沏茶、飲茶的場所,包括沏茶者的操作場所,茶道活動的必須空間、奉茶處所、賓客的座席、修飾與雅化環境氛圍的設計與布置等,是茶道中文人雅藝的重要內容之一。”顯然,這是對童啟慶老師茶席概念的繼承。在丁以濤主編的《中華茶藝》教材中,蔡榮章先生執筆的“茶席設計”章,關于茶席是這樣界定的:“茶席是為表現茶道之美或茶道精神而規劃的一個場所。”“茶席分成狹義與之分,狹義的茶席是單指從事泡茶、品飲或兼及奉茶而設的桌椅或地面。廣義的茶席則在狹義的茶席之外尚包含茶席所在的房間,甚至于還包含房間外面的庭園。”
個人覺得,應將茶席與品茗空間區別開來,不要混同。茶席不同于茶室、品茗環境、飲茶場所,茶席只是茶室、品茗環境、飲茶場所的一部分,當然是其中核心的部分、必不可少的部分。
如同我向來主張采用狹義的茶藝概念一樣,我也主張采用狹義的茶席概念。因此說,茶席泛指具有一定面積和空間的具備習茶功能的綜合體。茶席的構成要素有臺桌與鋪墊、茶具、茶花(茶花、盆花、盆景)、掛軸及其它。茶席可區分為普通茶席(日常生活茶席)、藝術茶席(為茶藝、茶道而設的茶席)。茶席的特性主要有四個,即:實用性、藝術性、綜合性、獨立性。
明確了茶席的概念,才能談茶席設計。喬納森《茶席設計》是中國最早的茶席設計專書,“所謂茶席設計,就是指以茶為靈魂,以茶具為主題,在特定的空間形態中,與其它的藝術形式相結合,所共同完成的一個有獨立主題的茶道藝術組合整體。”這一觀念,對后來許多人的茶席設計理念產生了影響。
其實,茶席設計是以茶具為主材,以鋪墊等器物為輔材,并與插花等藝術相結合,從而設計、布置出具備一定茶事功能的茶席。茶席設計是茶藝、茶道的基礎環節,是茶藝、茶道演示的先聲。茶席設計的優次,最能反映演示者的藝術匠心、綜合素養、審美境界。窺茶席設計一斑,往往可以見茶藝、茶道演示的全豹。所以,茶席設計在現代茶藝、茶道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