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棉之秋
早上跑步,我發現路邊的芝麻是倒垂著開花的!一朵朵潔白的小花,像一只只反扣的酒盅,又像一個個羞澀的小鈴鐺。
這是我從來沒有注意過的現象!忙用手機拍下來,發到朋友圈。有個朋友吃驚地說,一直就這樣啊,你怎么才知道?
說起來,是在慚愧。我是農家女,也是農家婦,但我從來不知道芝麻是下垂著開花的。我也并非不認識芝麻,想想應該是我太粗心,沒有認真地看過它。
被我的粗心所忽略的豈止芝麻花。
我能大致說清楚節氣和生長過程的農作物,也就水稻和小麥兩種。黃豆、玉米、山芋這幾種我們這兒常見的作物,我就完全搞不清楚該何時播種,何時收獲了。
更不用說,自然界里田野里隨處可見的花草,它們的名字,它們的生長,我不清楚的太多太多了。
現在回想,我對自然的那點深刻印象,全來自兒時。
清晨,新鮮的太陽慢慢爬上村東的屋頂,傍晚戀戀地將霞光灑滿西天;一滴露珠在晨光中,隨著微風在葉尖舞蹈,一不小心跌入泥土;一只秀氣的紅蜻蜓輕盈地立在荷尖,一只花青蛙驀地從這片荷葉跳往那張荷葉,頓時,兩片葉子上珠玉亂滾;晨曦里,林間輕煙繚繞,仿佛一襲柔紗纏繞。一只鳥醒來,試探似的唱兩句,立馬有鳥唱和,不一會兒百鳥合唱……
這些,都是記憶中幼年時的自然,我早已遠離了它幾十年。雖然我的居住并沒有離鄉間多遠,但我遠離了田野,我的眼里早已沒有了自然。
被我忽略的,豈止自然景物,更有我的生活——
孩子的成長。
父母的衰弱。
對自己的關照。
……
回望成年后的這些年,我根本沒有多少能記住的日月。仿佛孩子是一夜之間長大的,父母是匆匆老去的。而我自己,沒有詩,更不曾遠方。
這些年,我到底在忙什么?為什么活得如此潦草?
回首這幾十年,不過是為了生存,被日子裹挾著向前,向前。沒有明確的方向,也沒有力量去改變。麻木地一路向前。
只不過為了生存,而已。而我賠上的,是前半生(前大半生)的歲月。
當我意識到這些,有種想哭的無奈。而這種無奈,無處述說,因為說出來似乎是一種矯情。
因為,總有人說,羨慕你啊,你嫁了個那么好的老公,你生了個那樣優秀的女兒。我要是你,睡著都笑醒了。
也常有人說,你是個優秀的老師,是個優秀的班主任,你是個賢妻良母。
唯有我自己知道,這些年我過的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在很多年的歲月里,自己也不是我喜歡的自己。
而當我一點一點認識自己,漸漸認清生命的本質,猶如在渾渾沌沌中,突然醒來。但許多美好都已離我遠去,心里涌起莫名的悲涼與無助。
那些錯過的,永遠遠去。
生命如此之輕。
往后余生,我想努力按自己喜歡的狀態去過活,好好關照善待自己——這個穿過幾十年的光陰,終于遇見的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