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級成長股之正海生物(1)里,是對正海的定性分析,今天的文章,則是通過財報數據的交叉分析透視其投資價值。
一.
最重要的資產負債表
償債能力如何:
點評:雖然因企業處于擴張期,流動資產逐年增加,貨幣資金逐年減少,但貨幣資金足以覆蓋流動負債和帶息債務,償債能力強,資金鏈無壓力。
點評:有息負債直到18年二季度有了594萬,占總資產比例接近于0(即有息負債率為0),健康。
應收賬款是否健康:
點評:連續2年營收增幅大于應收款增幅,且應收款占營收比例15年21.85%、16年22.97%、17年23.81%,整體占比不超過3成,比較良性;應收款周轉天數16年至今維持在75天左右,遠低于生物制品市場平均水平(118天),很健康。
點評:應收款/總資產,歷年分別為13.99%、13.39%、8.21%,占比極低,也無異常巨變和異常,很穩。
預付賬款情況:
點評:預付款占營業成本比例15年、16年、17年分別為8.08%、17.86%、7.09%,18年2季度11.45%,整體維持在10%左右,波動率不大,且占比較低,說明商業生態鏈上信譽較好。
存貨情況:
點評:16/17/18年一二季度存貨同比增長-9.75%/45.32%/55.79%及48.79%,同期營業成本同比增長41.62%/6.47%/48.88%及53.14%,存貨增長率未大幅超同期營業成本增長,無欺詐性提升毛利率(何況正海不需要)虛增利潤嫌疑。存貨無異常。
在建工程情況:
點評:可以看出,在建工程金額極少,且占固定資產比例極低,故不大存在(也沒必要)在建工程投入完工卻故意不轉入固定資產而美化當期利潤(規避折舊費)的動機。此項數據無憂。
典型的輕資產公司:
點評:生產性資產(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工程物資+土地)占總資產比例2015-2018年分別為12.1%、9.1%、4.78%、4.64%(18年一季度)、4.85%(18年二季度)。生產性資產幾乎不變的情況下,總資產高速增長,妥妥的輕公司,且越來越輕。
點評:歷年稅前利潤總額/生產資產分別為207.31%、227.38%、283.87%,輕資產創造利潤的比率比茅臺還高,且數據逐年提升,大部分利潤是由“輕”資產創造的。
二.
大家最喜歡的利潤表
成長能力:
點評:營收16-17年同比增長17.55%、21.35%,18年中25.10%,凈利潤15-17年同比增長26.24%、7.01%、35.63%,18年中91.39%。持續高速成長。
毛利率及營業利潤率:
點評:毛利率穩定; 營業利潤15年4003萬、16年4464萬、17年7060萬,18年中2724萬,穩步提升,營業利潤率加速,企業競爭力不斷提升。
營業利潤率17年是如何大幅提升的:
點評:15-17年,營業利潤占比為31.27%-29.65%-36.47%,營業成本占比5.99%-7.21%-5.97%,三費占比62.34%-62.45%-56.86%,稅金數額太小忽略。由此得出17年營業利潤率的提升主要是由于銷售和管理費占比下降導致的,明產品競爭力在加強。
是否專注于主營:
點評:數據對比可見,正海收入幾乎全部來自主營業務,營業外收支微乎其微,專心于主業經營。(凈利潤=營業利潤+營業外收支凈額-所得稅)
凈利潤的質量如何:
點評:連續3年現金流凈額/凈利潤,數值為106.65%、108.31%、106.16%,實打實的賺到了錢,凈利潤的質量高,印鈔機型企業。
三費控制是否得當:
點評:連續3年三費占營收比63.11%、63.63%、61.31%;三費占毛利潤比67.32%、68.63%、65.61%。三費占毛利潤比小于70%(最優秀的應小于30%),考慮到產品推廣前期,可以接受,應積極關注后期能否緩慢下降。(PS:因財務費用為負,故剔除,保守算法)
研發能力如何:
點評:連續三年研發占比為10.77%、8.41%、8.97%,均值9%左右,高于生物制品板塊2017年均值7.68%。(2017件生物制品板塊研發占比高于10%的有5家,占板塊的1/6)
三.
現金流量表
蠻牛型企業:
點評:現金流量畫像為“+-+”型,典型的蠻牛型企業,把掙來的錢和籌來的錢全部投入新項目,高速成長。
點評:16年、17年持續加大投入,18年一季度和二季度投資額逐步下降,18年二季度開始還錢。
幾乎無折舊攤銷:
點評:經營現金流凈額遠大于0,遠大于折舊攤銷,能為擴大再生產提供大量資金,潛在成長性超高。
盈利質量:
點評:連續3年銷售收現/營業收入為1.008、0.967、0.984,后兩年雖沒有大于1,但整體接近1,說明絕大部分銷售款項都以現金的形式收回,再次說明企業的的盈利質量較好。(理想數據1.17)
總結
交叉分析下來,正海給投資人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各項數據都是極其優秀的,但可繼續提高的地方有兩處:
一處是應收賬款的回款能力進一步提升,這個我相信隨著品牌和渠道力的提升會實現,當然由于打交道的是醫院這種也比較強勢的下游,提升預計不會太多。
另外一處是銷售費用占比可繼續降低,公司上半年在招募大量銷售人員的情況下,其占比提高的也不多,下半年業績釋放后這個比例預計17年會進一步降低,且隨著產品系列被更多醫院和美容機構認可,原先打入市場有多艱難日后的轉換成本護城河就夠有多高,這會讓產品推廣不再如以前費力,進而導致未來幾年三費占毛利潤比例會大幅降低,當然能不能做到小于30%的極優秀水平,還需要繼續跟蹤。
文/六便士?? ?雪球大V,成長股投資者,微信公眾號:投資人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