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下了一天的小雨,淅淅瀝瀝,飄飄灑灑,下得我心情愉悅,下得我心馳神往。雨是大自然的饋贈,從小愛雨。童年大部分的美好記憶都是跟雨聯系在一起的。
? ? ? ?幾乎每次下雨,那幅畫面都會在腦海中浮現。外面下著雨,一個腳后跟貼著紗布的小男孩,白天醒來時發現媽媽不在,內心急切又悲苦沖到院子里,發現大門被反鎖,又跑上平房,順著雞籠跳到泥濘的地面上,一深一淺的奔到小姑姥家。這時紗布早已不知何時被打濕脫落,然后就在小姑姥的懷里,邊哭泣喊爸爸媽媽,邊接受她心疼的責備。
? ? ? ?這仿佛是昨日的夢。夢里的爸爸在遠方工作,不知多久能回一趟家,似乎爸爸背上軍綠色的帆布包里有我想要的一切,看到它,心就會踏實。夢里的媽媽身體不好,因為農活繁重,無多余閑暇照顧我,我還老惹她生氣。夢里的我,時常帶著憂郁,期盼快點長大。
? ? ? ?為什么腳后跟會有紗布?因為它掩蓋的是個傷口。而它的誕生,也是在一個大雨將至的下午。
? ? ? ?下吧,下吧。無論是柔風細雨,還是狂風驟雨,盡情的沖刷這污濁的世界吧,在滌蕩這廣袤天地時,也凈化著我的心靈。雨天也是我思考最多的時候。
? ? ? ?有很多作家寫過雪,寫過風,應該也有寫過雨,但我沒怎么讀過,印象里只有《駱駝祥子》里描寫炎熱夏日大雨突降前后的街道畫面。就當沒有作家寫過童年的雨吧,我來補一筆。
? ? ? ?愛大雨。
? ? ? ?瓢潑也好,傾盆也罷,所到之處,鏗鏘有力,似乎是老天爺在發泄心中的不快,想要擊碎一切,連我看著都解氣,也許這就是我對暴力美學審美最初啟蒙的來源。
? ? ? ?雨砸向地面。水花四濺,如同碗掉地上,破散開來,碎了一地。但由于力道過猛,雨撞擊地面的那一點卻似乎是干的。眼睜睜看著雨滴粉身碎骨,那是一種美。
? ? ? ?雨砸向瓦片。方向各異的水花在空中二次碰撞,似乎是頑皮打鬧的孩童相互推搡著去搶糖果。最終還是順房檐流下撞擊地面,一排小淺坑印證著水滴石穿的真理,坑里還帶著些許斑駁的銹色。
? ? ? ?雨打著井,還有井上的鐵桶。雨打著窗,還有窗上的玻璃。嘀嘀嗒嗒,噼里啪啦,如交響樂一般,讓心都飛起來了,騰空與天地間的雨交織在一起。后來求學生涯的集體生活,稍微有異聲就難以入睡,翻書聲、低喃聲,抑或外放音樂電影聲,但唯獨雨聲,能讓我心安。
? ? ? ?愛中雨。
? ? ? ?中雨這個詞,生活中已很少聽到,基本只出現在天氣預報里:中雨轉小雨、中雨轉大雨、小到中雨、小到中雨轉大雨。它的出現似乎只是為了彌補天氣預報的不精準,跟你在玩弄文字游戲。
? ? ? ?“萊蕪-日照-青島-煙臺-威海”,這就是山東省臺17地市天氣預報的一段。預報順序,二十多年如一日,未曾改變。偶爾回家趕上天氣預報,還依稀能從天氣預報中折射出童年的殘影。彼時的記憶容量不大,威海之前只記得住四個城市,但這足夠能讓我把握好提前量,在天氣預報與動畫片之間流暢切換,游刃有余。不免偶爾馬失前蹄,聽到“濰坊”,失之毫厘,追悔莫及,此時便會招致父母螺旋交叉而來的責罵,聲色俱厲,因為那時打開電視的意義就是聽天氣預報,尤其是農忙時節,現在回想起來,那真是父母的血和汗。“濰坊”之后便是“東營”,姐姐所在的城市,知道她的城市是陰是晴,是風是雨,仿佛了卻了父母和我每天對姐姐那份牽掛。也許是天氣預報導演文學功底扎實,深諳首尾呼應的道理,再記得住的就是開頭和結尾城市,我們偉大的省會-濟南。但直到上了大學,我對它許多美好想象隨之破滅。
? ? ? ?愛小雨。
? ? ? ?乍一看,像句情話,“小雨,不要走,我愛你,我要把你捧在手心里”之類。仔細想想,雖然那么喜歡小雨中漫步,但也未曾停下來把它捧在手心凝視或是親吻,大抵是我還不夠浪漫吧,只是單純的享受著她親吻著我的臉頰。
? ? ? ?小雨中不打傘的習慣一直從兒時保持到現在。小時候不打傘,是因為無暇顧及,那時可能在田間收割,可能在地頭澆水,也可能在屁顛屁顛放學的路上。到大學后,下毛毛雨,看貴州舍友打傘,腦子里蹦出的兩個字是矯情,笑罵他奶油小生扛不住小雨點,關鍵是他真的很白。工作后,已經嘗過愛情苦頭的我,雨中獨行時更期盼的是身邊有個懂自己的人,一起享受這片寧靜的天地間。
? ? ? ?后來的后來,搬離了平房,玲瓏雨聲已漸漸遠去。但童年的記憶,是美好的,也是奢侈的。每每陶醉其中時,我仿佛還是那個未經世事天真無邪的孩子,雨中奔跑,迎著我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