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一
“昨天,老板又朝我發火了,他說我提交的文件不完整。我真的很生氣!”
“這幾年,我每天都努力工作,天天加班,但是因為業績不好,我做的都是無用功。”
“我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么,女朋友要跟我分手。”
……
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挫折,也可能會經歷失戀、離婚、被朋友出賣、陷入經濟糾紛這些“痛苦的事”,沒有人會一輩子完全避開這些生活。
面對同一件事,為什么有些人整天悶悶不樂?有些人卻能當做什么事情都沒發生,完全不受情緒影響呢?他們到底藏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情緒整理秘訣?《好心情練習手冊》給出了我們想要的答案。
本書作者是日本作家西多昌規,他是精神科醫師、醫學博士,也是斯坦福大學醫學系睡眠、身體節奏研究所客座講師。
他結合了自身經驗和豐富的臨床診療案例,寫成了《好心情練習手冊》這本書,書中介紹了28個不被情緒左右的習慣,目的是幫助人們擺脫沮喪,擁有好心情。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5個好心情秘訣。
秘訣一:化“憤怒”為感謝
有些人對多年前被上級欺壓、被戀人拋棄感到憤怒,甚至對父母的怨恨一直耿耿于懷。一個人長期處于憤怒、怨恨之中,這就是“容易被情緒影響”的典型案例。
西多昌規認為,我們無法強硬地“刪除記憶”,既然忘不掉,就只有把這些“轉換”為其他感情。
書中舉了一個例子。D先生家里經營著一家老字號旅館,他被家里理所當然地認為是旅館的繼承者。然而,他卻反抗父母,進入了戲劇圈。后來,他的父親中風了,他不得不承擔家族企業的重任。因為管理能力不足和揮之不去的排斥心理,他多次萌生了棄之不干的想法。除此之外,他還抱怨命運的不公,抱怨父親的病。
D先生憤恨的情緒是如何化解的呢?原來是因為他經常對員工表達感謝。
他覺得,想讓員工接受訓練,服從自己的領導,就必須做出改變,整天沉浸在悶悶不樂這種狀態中,自己撈不到任何好處。對員工表達感謝,對身邊的事物表達感謝,養成把感謝說出口的習慣,讓他收獲了工作的幸福。
總結來說,獲得好心情的秘訣之一就是對關系親近的人表達感謝。
秘訣二:擊退“后悔”和“迷茫”的絕佳方法就是直接行動。
“要是那時候我這樣說,也許她就不會離開我了。”
“如果我有多余的錢,就能做各種投資賺大錢了。”
當我們感到不開心的時候,我們常常會說出類似的話:
“如果……”當時那樣做的話
“要是……”在那里這樣做的話
我們總是會對我們沒有做的事情感到遺憾,后悔自己當初沒有選擇其他的選項。
但是,每次都做出正確的選擇,或者做出有利于自己將來的選擇,這是不可能實現的。
告別這種“假設性思考”,才能造就一顆不被情緒影響的心。
怎么做呢?可以想想自己所做的決定是“做”還是“不做”。有四點:
其一,不要為參與挑戰或采取行動后會感到后悔而擔心,因為做都做了。
其二,如果當初自己的意愿是“不做”,現在你也不后悔這個決定,那你更沒有必要糾結。
其三,“沒錢”、“沒時間”這都不是你做出的選擇,你不需要把它當作借口來折磨自己。
其四,如果你想清楚了,就行動吧。
總結來說,與其因為沒做而后悔,不如直接行動!
秘訣三:用快樂的記憶覆蓋不快樂的記憶
我們都知道,我們很難忘記不愉快的事。與其一直陷于不愉快的牢籠,不如尋找新的刺激,讓自己開心起來。
西多昌規認為,要刪除不愉快的記憶,有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以其他的愉快記憶覆蓋上去。
大多數情況下,不是我們想快樂,就能遇到讓我們快樂的事,我們需要自己制造快樂的經歷。
這可能有點難,但是我們可以很快找到令人心曠神怡的風景和物品,這類事物在我們周圍存在不少。怎么做呢?
比如說,我們可以選擇適合自己、覺得漂亮和美麗的東西來觀賞。你可以在辦公桌上放上活潑靈動的小擺件,每天換一束鮮花。
再比如,你工作太久了,全身僵硬、心情郁悶。你可以離開辦公室休息放松一下,看看大自然的青山綠水,發現一處洗滌心靈的美好空間。
簡單來說,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選擇能讓自己變得快樂的家具和風景。
秘訣四:學會換位思考,接受多樣性
因為電子郵件和社交網絡的出現,人們聯系更加方便。相對來說,因為面對面溝通減少,表情、語氣語調、肢體語言等非文字敘述的微妙部分也變得難以傳達。因此,人們常常會因為溝通不到位引發人際矛盾,出現情緒問題。
西多昌規自己就發生過這樣的事。多年前,他在推特上發表個人看法,遭到陌生人的嚴厲批判并被要求道歉,最后還被人身攻擊。最后,他的情緒變得很不穩定。
西多昌規認為,自己的意見絕對正確,價值觀與自己不同的人就是錯的——這樣的想法,會讓人漸漸無法容忍他人。這正是否定對方且攻擊對方的原因。
怎么辦?作者給出的建議是,當我們面對某個與自己價值觀不同的人心生厭惡時,不妨停下來想想為什么對方會這樣。
回到作者被網絡攻擊的這件事。被一個陌生人狠狠地抨擊,這滋味必然是不好受的。但是,西多昌規這樣想,“應該是我的文章與這個人的想法相悖吧。”他努力地以“原來也有這種看法”來接受對方的批評,同時想辦法避開情緒化的言辭。最后,他成功地走出了痛苦的泥潭。
你看,你可以“不被情緒左右”,只需要換位思考他人的言辭、行為,并找出其中的價值點就可以了。
簡言之,面對同一件事,我們可以接受觀點多樣性,寬以待人,釋放情緒。
秘訣五:假裝微笑,真的會開心起來
人類的喜怒哀樂到底從哪里來?
有個從現代人觀點來看十分新鮮的想法,那就是人類的情緒不是來自腦(中樞),而是來自身體(末梢),即所謂的“詹姆斯—蘭格理論”。這個理論在日本被稱為“末梢起源說”。
這個理論認為,人們因為哭所以傷心,因為打人所以生氣,因為發抖所以害怕。
簡單講就是,不是因為傷心而哭,不是因為生氣而打人。
如果這個說法正確,那么人們在遇到挫折或失敗后傷心的時刻,只要強迫自己笑就能開心起來。可能嗎?有可能。
因為有一種假設認為,人類生氣時臉部肌肉的動作會回饋給大腦的下丘腦和大腦邊緣系統,產生“憤怒”的情緒。這叫“臉部回饋假設”。
西多昌規認為,我們還可以這么想,想擺脫憤怒和悲傷這類負面情緒,強迫自己微笑,可能比什么都不做要好。按照上面的說法,當你微笑時,你的臉部肌肉會動,這些肌肉的動作會傳到大腦,也許你真的會快樂起來。
法國哲學家亨利?伯格森也在《笑》中寫道:“人類并非因可笑而笑,是因為笑才可笑。”
可見,笑一笑,可能真的會開心起來哦。
結語
我們可以通過多向他人表達感謝、及時采取行動、創造快樂、換位思考、多笑一笑等方式獲得好心情。
讓自己擁有一個好心情,開心快樂過好每一天,是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事。
學習了這么多好方法,哪一種最讓你心動呢?馬上嘗試一下吧。祝你開心快樂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