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石58
秦可卿是《紅樓夢》中的一枚可人兒,20歲左右,身材裊娜纖巧,容貌堪比寶黛。雖然娘家家世一般,而且是父親抱養的女兒,但是她的人緣才干使得她在賈府仍然能夠享有尊貴的地位。她是寧國府第四代的女主人,是一個非常聰明而且有雄心的少婦,心思縝密,性格和順,善解人意,辦事穩妥,上上下下的人都對她頗為嘉許,尤其是賈母心中重孫媳婦的第一個得意之人。而且她與王熙鳳私人關系不是一般的好,時常在一起互訴衷腸。只是風格香艷,與公公賈珍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系。這就是俗世中的寧國府的重孫兒媳秦可卿。
但是小說《紅樓夢》中,很顯然還有一個秦可卿,則是高人秦可卿。她有著似乎政治家的眼光,哲學家的智慧,經濟學家的謀略,諳熟國家形勢及法律,對事物的發展規律也有著清醒的認識,因此觀察家事盛衰目光如燭,考慮周密,并且懂得如何順應事物發展規律,對家事有作出應急安排的智慧,顯然是對賈府觀察日久了。
這些不可能是一個嫁到賈府不久,異常年輕的孫兒媳婦所能夠有的水平。以前每每讀到這些章節,總疑惑作者為何要如此拔高秦可卿呢?后來才恍然醒悟,她們本來就不是一個人。
第五回賈寶玉神游太虛幻境,那位警幻仙姑說得很清楚,她是受寧榮二公之靈的囑托,說是家道運數將終,希望她用聲色點醒這個略可望成的賈寶玉,并將自己的妹妹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許配給他,讓他醒悟仙閨幻境不過如此。
可卿是警幻仙姑的妹子,與秦可卿同名,只是沒有冠上姓氏。俗世的秦可卿只是仙姑的一個托身而已。
第十三回里寫到,秦可卿臨終前,她的魂靈來與王熙鳳道別,自稱是要回去了,別時說了一大段話,重點表達了對賈府前途的擔憂的,這與警幻仙姑的說辭是多么的一致。她的理論是“月滿則虧,水滿則溢”,認為“登高必跌重”,“榮辱自古周而復始,豈人力能可常保的”。但是“如果能于榮時籌劃下將來衰時的世業,亦可謂常保永全了。
秦可卿前來與王熙鳳道別
她建議鳳姐趁著如今富貴在祖塋附近多置田莊房舍地畝以備祭祀,將私塾也設于此,等等。還說“即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這祭祀產業連官也不入的。便敗落下來,子孫回家讀書務農也有個退步。”
這一段話很長,雖然是嘴里喊著“嬸嬸”,但是卻語氣冷靜,措辭嚴峻,已經不是平日里與王熙鳳說話的那般謙和。
特別是最后,她還說,“眼見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也不過是“瞬息的繁華"“天機不可泄漏,只是我與嬸嬸好了一場,臨別贈你兩句話,須要記著。因念道‘三春去后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則更是神仙可卿無疑了。
與其說法銜接的果然是一件特大盛事:元春省親。
賈元春省親
賈府里元春省親,可以說是這個貴族家庭最為隆盛的時期,那種鋪張奢華,直追皇家。賈府為貴妃回家省親,大動土木,建造私家園林省親別墅,建造中無不竭盡奢侈。一家子老小,一味的富貴排場。
元春省親時,剛到大觀園時,書中寫了這么一句:且說賈妃在轎內看此園內外如此豪華,因默默嘆息奢華過費。
省親結束時,賈妃拉住賈母王夫人的手,緊緊地不忍釋放,再四叮嚀:......倘明歲天恩仍許歸省,萬不可如此奢華靡費了。
賈元春與賈母等
賈元春是皇宮中的人,她尚且覺得太過靡費了,可見賈府此時的膨脹有多厲害。當然,元春身為貴妃娘娘,經得多見得廣,貴族大臣們這樣的張揚豪奢,能有什么好處?她是在為娘家擔憂,她的危機意識是比較強的,也就形成了與秦可卿說辭的一個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