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到了,學期準備結束,學生們即將迎來他們的暑假。這個暑假對于喬雨來說是特別的,因為她報名了學校的一個支教項目,雖然不能像往年一樣打暑假工賺錢寄回家,但支教是她一直以來想去做的事,既然大學的時候沒有完成,就要趁這個機會去實現。幸好學校會報銷食宿的費用。
七月初,一切準備妥當的時候,也就要離開了。喬雨幾乎每天晚上都在網上教YS學英語,當然YS有時也會通宵拍戲。這時候喬雨就可以做點自己喜歡的事了。但離開之前喬雨告訴YS說可能要暫停兩個月,因為她要去山區支教了,那邊的網絡聽說很差。YS那時在忙拍戲,也沒空多問。
YS沒有表現的像影視里那樣活潑,喬雨也不會多問。
在山區里醒來的每一個早晨,空氣新鮮,就連陰天也不會讓人想待在被窩里。山坡上的風和云彩總有讓人放風箏的沖動;菜園里的蔬菜讓人禁不住每天去看幾眼,木棚里羊和雞、以及每天在眼前晃來晃去的小狗莫名地讓人心情大好。
喬雨沒有選擇住在學校宿舍,而是選擇了替村里住院的奶奶看院子。這讓她想起了在老家的日子。多年在外工作和生活,已經很久沒能像小時候那樣靜靜地與自然接觸了。那些村頭坐著的老人、菜地里忙碌的婦人以及門口嬉戲玩鬧的小孩,常常讓她陷在了兒時的回憶里。
山里的環境于常人是無比艱苦,對喬雨卻有心靈放飛的快感。
但其實這里的條件其實也沒有喬雨想象中那么差,人們也算是能自給自足,自己種糧食,自己建房子,加上這里的人沒什么太多的需求,對現在的生活感到滿足。因為民風純樸,孩子也沒有太多惡習。唯一的不足就是孩子的知識面太窄,在課堂上學到的東西太單一,除了語文就是數學。因此除了在學校教學生學英語外,喬雨還在村莊開設學堂或辦一些興趣活動,歡迎各種年齡階段的村民前來參加。畢竟個人力量有限,喬雨會利用朋友圈鼓勵身邊的人給那里的小孩子捐書、捐運動器材等。她的活動受到了很多學校老師以及一些社會人士的支持,每天都有捐贈物資寄到山里。喬雨有時候會聯系附近山區的小學,把物資分給他們。
看著那些圍繞在自己身邊的學生的單純眼神,喬雨很容易就會想到自己童年的無助與孤獨。每當這時候她就會在心里默默提醒自己更加努力一些,為這些孩子多做一些,為身邊的人多做一些。
半個月的時間,當所有的一切都算是安頓下來之后,喬雨想起了YS,來到這里后發現這里的信號不能視頻,但是語音還是可以發出的。便發短信問他要不要繼續學英語,畢竟這事停下來就沒用了。YS還是在忙拍戲,但聽到經紀人說喬雨發來短信后,他感到很開心。看到她的朋友圈時,就很想跟她說,他準備到她們那邊拍戲。那部戲已經拍到后半部分了,最后一個取景點便是喬雨支教點的附近。他讓經紀人如實轉告了他的話,并告訴喬雨一周后YS會再聯系她。
一周后,“大部隊”來到了最后一個拍攝點。一天下午,喬雨接到了YS的電話,這是他們第一次通話。聽到這聲音,喬雨覺得很親切。YS說拍戲需要到很多群眾演員而且大多數是小學生,可以讓她的學生過來。
其實,兩天前喬雨已經知道了這件事了,村里有很多小孩都報名了。也許大多數的孩子都不是沖著錢去的,畢竟這里從沒有劇組來過,沖著好奇心孩子們都想去看一下拍戲的場面。喬雨也明白,YS是想幫她。雖然近,但喬雨也不方便去看他。也不知道有沒有機會見面,為了感謝他,喬雨花了一下午熬了土雞湯,讓相熟的學生幫忙送過去。里面放了張紙條——知道你拍戲辛苦,熬了雞湯給你補補,親古哪,fighting!(笑臉)
在大山里收到雞湯,還是朋友親手做的,YS激動地都想哭了。立馬回了短信——雞湯好暖(感動)。還發了微博——在大山里收到朋友親自熬的雞湯,好感動(附上與雞湯的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