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位對寫作感興趣的人,你更要好好研究一下這本書。看看一本霸榜幾十年的暢銷書,是如何練成的,有哪些寫作技巧值得你學習和借鑒。
寫一本書不難,難得是寫出一本暢銷書。
寫一本暢銷書也不難,難得是寫出一本能霸榜幾十年的暢銷書。
有位作者寫了這么一本書,出版幾十年了,長期霸占暢銷書排行榜前列。《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新華書店、亞馬遜書店、各大電商網暢銷書榜都能找到它的身影。
是的,你猜對了,這本書就是《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下面我們來看看為什么要讀這本書,以及書里講了些什么。
一、為什么要讀這本書?
要回答這個問題,可以從你閱讀的目的出發。
這本書會告訴你如何探索自我。有三個習慣讓你從依賴到獨立,幫助你實現個人領域的成功。有三個習慣讓你從獨立到互賴,從而實現公眾領域的成功。它還會告訴你有一個習慣幫助你不斷進步,自我提升和完善。
如果你是父母,關注子女教育,你要好好學習這本書。因為作者在書上寫了許多教育子女的案例,而且他言出必行、言傳身教、終生踐行,被授予“美國最佳父親獎”。
如果你是位對寫作感興趣的人,你更要好好研究一下這本書。看看一本霸榜幾十年的暢銷書,是如何練成的,有哪些寫作技巧值得你學習和借鑒。
有了這么多閱讀這本書的理由,我們再來看看這本書到底講了些什么。
二、這本書講了些什么
一開始,作者就指出:人的求知有一扇“自內開啟的改變之門”,除非自己敞開心靈,拋棄舊有觀念,否則沒人能夠為你開門。
只有認同和接受書中的觀念,你才會收獲成長。這段話的意思是,相當于說,你要把腦電波的頻道調整到和書中的頻道一致,才能接收到有用的信號。
這個很重要,只要價值觀有了認同,你才能聽得進去作者在說什么。如果你采取的是一種質疑、排斥的態度,那沒人能幫到你。
如果上圖所列的情況,你有幾條中招,那么你讀這本書就對了。其實做為普通人,我們都會犯這些錯誤,或者說處于這些狀態。那么如何去解決呢?
跟著作者給出了解決思路:
想具體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探索自我。只有明白自我的問題所在,才能想辦法去解決。
首先作者闡明,問題所在是人們存在思維定勢,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進行思維上的轉換,然后養七個習慣。
閱讀的時候請注意作者的寫作邏輯:從現狀到探索自我的話題,再點明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從而引出七個習慣。
前面已經指出這七個習慣并非是簡單的平行并列的關系,而是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
如果用模型來表示,是這樣的:
就像前面說的,如果你決定打開這扇“改變之門”,認同此書的觀念,那么你會得到這些收獲。
你的成長雖然是漸進的,效果卻是革命性的。前三個個人成功的習慣,可以大幅提高你的自信。你會以內在的價值標準,而不是別人的好惡或與他人比較的結果,來衡量自己。
你會發現,當你不再介意別人對你的看法時,你不再讓別人影響情緒,反而能接受改變。
而追求公眾成功的三個習慣,能夠幫助你重建人際關系。包括那些以往惡化、甚至斷絕了的人際關系。
第七習慣可以加強前面六個,讓你持續成長,持續進步。
對自己要有點耐心,因為自我成長是人生中最大規模的投資。你投資在這本書上的時間,絕對是有超值回報的。
這本書獲得如此空前絕后的成功,肯定不是運氣好。介紹完書中的內容,我們來看看這本書的寫作特點。
三、這本書的寫作特點
我們以《第三章 習慣一 積極主動》為例,來深入分析一下這本書的寫作特點和邏輯結構。
其實這類書并不好寫,很容易就流為簡單的說教。灌輸一些觀點,然后熬一些雞湯。看多了都是一個套路。
一開始,作者沒有爭著拋出觀點,也沒有急著給積極主動去定義。而是引導讀者在讀這本書的時候,試著跳出自我,用心客觀審視自己。一連問了幾個問題:
你能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來觀察自己嗎?你能描述現在的心情嗎?你現在精神狀態如何?……
從這幾個問題出發,引出“自我意識”和“自我思維”。緊接著,作者拋出了“社會之鏡”以及用來解釋人性的三種決定論:基因決定論、心理決定論和環境決定論。隨后進行了歸納,三種方法都是以“刺激-回應”理論為基礎,從而引出下一節的內容“選擇的自由”。
在這一節里,作者講述了一個故事,一位出生于奧地利的美國神經學與精神病學教授維克多·弗蘭克爾,在二戰期間被關進納粹德國的死亡集中營。
有一天,他忽然有了全新的感受。他通過選擇自我意識,以旁觀者的身份審視自己,可以決定外界刺激對自己的影響程度。納粹可以折磨他的肉體,卻沒辦法控制他的自我意識。
通過這個故事,作者給出重要觀點:在刺激與回應之間自由選擇就是我們最大的能力。
接下來作者開始定義“積極主動”:
積極主動不僅僅是指行事時的態度,還意味著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任。個人行為取決于自身的選擇,而不是外在的環境,人類應該有營造有利的外在環境的積極性和責任感。
如果一開始作者就拋出這個定義,做為讀者也許你會覺得,這很普通啊!這四個字我們天天聽到啊!
但是經過了之前的鋪墊,現在你會發現作者所說的積極主動不僅僅文本上的普通含義,你現在明白了他在說什么。
接下來,作者又用羅斯福、圣雄甘地等人的故事,來繼續闡述和補充強化。
除了闡述觀點,作者還給出了具體的行動方案。比如求職對象面臨何種難題?有效表達方式是什么?如何證明自己能幫他們解決問題?
這種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寫作方法,比起一般書籍的簡單羅列觀點要更容易讓人接受。你會覺得作者是一個朋友,一個循循善誘的長者,用講故事的方法把他知道的道理對你娓娓道來。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學者,盛氣凌人的指責,不顧一切的灌輸。
簡單地說,就是放下身段和讀者做朋友,你善待你的讀者,你的讀者也會善待你。
四、怎么使用這本書
上面我們舉例說明了這本書的寫作方法和結構邏輯,那做為普通讀者以及熱愛寫作的人,這本書對我們到底有哪些幫助,該如何使用這本書呢?
圖示、表格、調查、故事分享、案例運用,作者用盡一切可以運用的方法為的就是幫助讀者自我成長。
所以這本書的核心觀點就是成長,通過打開改變之門,對七個習慣進行認識,然后把這些習慣運用到我們日常的工作和學習中去。
所以運用就是這本書的正確使用方法。
我們拿關注圈和影響圈的概念來做例子來看如何運用。
所謂關注圈,就是就是每個人格外關注的問題。有的人關注健康飲食,有的人關注娛樂八卦,有的人關注國防戰爭,就是你關心的事:
而所謂的影響圈,是指可以被你掌控的事情,在你能力范圍的事情。
積極主動的人專注于“影響圈”,他們專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能使影響圈不斷擴大,讓自己成長。
反之,消極被動的人則喜歡注意“關注圈”,緊盯著別人的弱點、環境的問題以及超出他個人能力范圍的事情不放,對影響圈內,自己能力所及的事情選擇忽略,結果造成影響圈日益縮小。
比如說秋葉大叔,他的影響圈就是PPT,他所有的注意力都在想辦法擴大這個影響圈。你在他的微博、公眾號、課程上只會發現和PPT以及個人成長有關的內容,他絕不會發一些諷刺時事、國家政治、環境問題,這些他無法掌控的東西。
彭小六也是,你看他的文章都是和他影響圈息息相關的內容。我沒有看過他發什么社會熱點、娛樂八卦的內容,他天天擴充影響圈的時間都不夠用,哪有時間去關注這些?
反過來,你看看那些消極被動的人,整天就在怨天尤人,關注的都是自己無法改變的事情。你在街邊駐足,你會發現那些閑來無事聊天的老大爺,最喜歡講的就是國家政治,可惜沒有人會邀請他們來參政。
拿寫作來說,很多人都提到定位的問題。其實也就是關注圈和影響圈的觀念。你越在影響圈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你的影響圈就會越來越大。那些寫作大V、大咖們都有自己的定位,運營公眾號也是如此。
六神磊磊的影響圈是金庸人物,如果他想擴大關注圈,去寫瓊瑤的東西,估計粉絲會掉得很快。咪蒙的影響圈是一二線城市職場白領,如果她去寫鄉村愛情故事,估計篇篇10萬+的閱讀量很快就會掉下來。
這只是舉了一個例子,其實書中還有很多實操性很強的觀點、方法。
比如作者說到我們面對的問題可以分為可直接控制的(問題與自身的行為有關),可間接控制的(問題與他人的行為有關)和無法控制的(我們無能為力的問題,例如過去或現實的環境)。
比如寫好這篇文章是可直接控制的,這和我自身的行為有關。可間接控制的是你讀了我的文章后,覺得好,你會點贊。不過這畢竟是你的行為,你不點贊,我也不會從屏幕里跳出來。
無法控制的那就太多了,對這些問題我們要做的就是改變面部曲線,用微笑、真誠與平和來接受現實。
好了,這本書介紹完了。不管你是用它來改變自己,實現自我成長,還是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都應該把它放在手邊案頭,經常翻一翻,想一想,隨時運用到自己的工作學習中去!
近期人氣文章:
《花上幾分鐘跟我做!這么漂亮的PPT,你也能做出來!》
《思維腦圖軟件神器Xmind入門教程,升職加薪就靠它了!》
《職場神器everything -用10分鐘學會用法,用1秒種驚艷你的領導!》
《如何用10分鐘拯救那丑爆了的PPT?》
無戒寫作訓練營三期第6天,學號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