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yings:
今天的文章開始前,我想請所有女孩回憶一下:
兩年前的你,此時此刻正在做什么?
兩年后的現在,你的生活發生了什么改變嗎?
你可以在看完這篇文章里的故事之后,再回答這個問題。
兩年,可以走很遠,可以改變很多。
之所以聊起這個話題,是因為時隔兩年,我們再次和迪士尼一起記錄了一些女孩的人生。
兩年前,女孩們說:
女性可以關心比愛情、婚姻、家庭更宏大的東西。
那時,我們談的是如何面對外界的偏見、規訓、束縛。
兩年后我們想說:
對抗、掙脫之后,下一步呢?
是時候去關注自己,探索你內心的深處了。
我們和 4 位你熟知的女性深入聊了聊這個話題,并拍了支短片。
七堇年、吳彥姝、虎姣佼、丁臻瀅,還有更多和你一樣的女孩,下面是她們的故事,足以讓你相信——
內心足夠強大的你,有能力駕馭眼前的生活,也有本事征服星辰大海。
先說說七堇年——
80、90 后青春里的共同回憶。
2002 年,她寫下了一篇名叫《被窩是青春的墳墓》的散文——這句話后來成了很多人青春期的 QQ 簽名。
2003 年,她獲得了第六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在她前幾屆拿一等獎的,有韓寒、郭敬明、張悅然……
那時的七堇年 17 歲,上高中,年少成名。
現在的七堇年,下個月,就滿 35 歲了。
我們見七堇年的那天,是和她的導演朋友兼老鄉馬占冬一起,在朋友面前,她展露出自然、真實的一面。
是一個 35?歲女作家的焦慮——
“這兩年真的蠻卡的。”
“一個事情做上 10 多年,你會特別陷入一個反思,在想這個東西意義在哪?”
過去 18 年里,七堇年去讀過研,做過雜志主編、編劇、翻譯,也出書——雖然你可能已經很久沒再關注她了。
兩年前出版一本小說之后,她停了下來。
和很多這個年紀的年輕人一樣,她也遇到了“瓶頸期”。
或許你在工作和生活中也體會過這些感覺——
害怕趕不上:
“別人會提醒你,一定要一年有一個作品出來,才不會被遺忘。”
有年齡焦慮:
“讀者總會覺得你還是 20?歲。”
有自我懷疑:
“你不可能還是在重復你開始寫的東西對吧?”
朋友馬占冬的焦慮大多來自外界,七堇年面臨更多的卻是內心的困惑。
她覺得自己被卡住了。卡在別人的速度、期待與自己的節奏之間。
馬占冬說只能熬過去,七堇年卻決定,干脆停下來,捋清楚了再往前走。
她開始做很多跟寫作無關的事:摸魚。畫畫。偶爾發個微博,不寫書了。
反而是畫畫給她帶來了“頓悟”。
“上第一層顏料后,要等它干透再上第二層,等待的過程讓人焦慮,但你必須耐心。
丙烯的話等半天,油畫的話要等兩三天。
畫畫的朋友說,這就是教會你,尊重你的素材,尊重你創作方式。
這給我很大啟發。你曾經可能默認自己要像織毛衣那樣每天不停產出,但其實創作應該是自然的狀態,不用急于完成。”
里爾克在《給青年詩人的十封信》里寫道:
“好好忍耐,不要沮喪。如果春天要來,大地會使它一點一點地完成。”
復雜的環境里,人最容易亂了陣腳。
但所有事都有自己的節奏,當你一步一步找到自己的節奏,就不會再那么慌張。
35 歲本就是一個容易“被卡住”的年紀。
但你要相信,越往前活,就越沒什么能卡住你了。
這是我從 83 歲的吳彥姝女士身上得出的結論。
采訪中,吳彥姝的外孫問她:到了這把年紀,你現在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本以為她會嘮叨一嘴盼外孫結婚生娃,結果,這位 83 歲的奶奶回答:
“我說了怕你們罵我……我想學滑板!”
驚呆了在場所有人。
印象中的吳彥姝,是《流金歲月》里那個高貴的上海老太:
《北京遇上西雅圖》里結婚 70 年,仍被老爺爺寵愛的奶奶:
戲里戲外,都透露著優雅、端莊、精致。是很多人印象中“公主”般的氣質。
但,多了解她一點,你就會發現,她完全打破了人們心中傳統的“公主”形象——
她是小區籃球場上的高齡投手;
是潮玩娃娃癡迷者;是刷短視頻、刷微信、自己叫網約車的網絡潮人。
這樣一看,你就不會驚訝她 83 歲還想學滑板這件事了。
優雅端莊、精致、懂得分寸感是公主,
活蹦亂跳、不按常理出牌、躍躍欲試停不下來,也是公主。
相比七堇年在自我審視中找到出路,吳彥姝更像是,在對生活和世界熱情中,跑贏了時間。
熱情到什么程度呢?
外孫張桉迪吐槽她:會經常研究一些人的形態動作姿勢,“一投入起來,嗓門大到恨不得第 32 排的觀眾也能聽到”。
但其實,張桉迪又非常羨慕她對表演近乎執拗的熱情。
讀博期間的他,有點迷茫:
“已經有很多年輕的本科生,拿出了比我更好的研究成果,我就覺得自己還有沒有必要這樣堅持下去?”
吳彥姝不覺得這是個問題。她的回答是,堅持不是“有沒有必要”,而是“有沒有熱情和渴望”。
“我這個年紀的演員,很少會有主角機會,只要有一點戲我就去,哪怕是 3 場戲、5 場戲,我都去。
到公共場合,比如看到一個人跟她丈夫說話,捕捉到她抱孩子的動作,我就特別興奮……”
我們不是因為年紀大了而無力再去追求什么,而是因為失去了熱情才變得更老。
吳彥姝給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人內心對生活停不下來的熱情。
它讓你能夠不受時間和年齡的限制,去擁抱一個更大的世界。
毫無疑問,這個時代的女孩能擔得起更多。
除了家庭、婚姻、愛情,也能擔得起環境、教育、人類生存狀態等更遙遠的追求。
她們擔得起這份責任。
這也是 80 后女探險家虎姣佼給我最直接的感受。
印象最深的是她剛生完孩子第 10 天,丈夫溫旭要去穿越南極,拿回一張生死合同讓她簽。虎姣佼壓力巨大——
孩子剛出生,爸爸就要去赴險;
萬一出事,家里的老人怎么交代呢?
頂著全家人的壓力,她還是簽了。
“這是他的夢想,也是我的,作為妻子,我必須支持他。”
在社會責任感上,虎姣佼一點都不比溫旭差。
一次冰川探險中,溫旭意外掉入了融化的冰湖里,差點遇難。
獲救之后,夫妻倆最強烈反應是,這是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冰川融化的信號。
我們的下一代孩子們,將面對什么樣的自然環境?
這是虎姣佼最擔心的事。
她是 AccessWater 環球水上探險項目的唯一一位中國人。
這個項目是為保護地球上水資源而存在的,她們會用十年時間,漂流探險世界七大洲的水資源。
2015 年,她完成了恒河漂流。
“我們通過漂流跟孩子們進行對話”,
“去和各個大洲的孩子們建立連接,帶他們一起認識水、親近水、保護水”。
在丈夫溫旭看來,虎姣佼是一個心有大愛和責任感的女人。
所以他也不希望把她困在家庭里。
他們倆的家庭分工很明確,一個人在外面干事業,另一個就回家陪孩子,換著來——
“我們是有一個動態的平衡,比如說我在工作的時候,就希望你多理解,然后多在家里面去承擔一些跟孩子們一塊去陪伴他們的工作,......我覺得這個很重要。”
這和很多重心在家庭的女生不一樣,在溫旭看來,虎姣佼志在遠方。
因為,心懷天下,不只是男人的事。
想征服星辰大海的女人,大有所在。
虎姣佼曾說過:
“在自然面前,男人和女人都是一樣的,公平競爭,冰川大河不會因為你是女人而對你手下留情。”
但現實生活和自然界不一樣,有很多不平等。
短片里的丁臻瀅,作為一個音樂劇女演員,深有體會。
如果你是忠實的音樂劇迷,一定聽過她:
史上首位在倫敦西區舞臺上表演的中國演員;
《獅子王》里邊娜娜的扮演者;
明明很有前途,一生娃,立馬斷了——
“原以為生孩子那一年最難,也許沒工作,得空窗,結果沒想到,生完孩子更難。”
一方面年紀漸長,能演的角色受限;另一方面,帶著孩子工作更難了。
丁臻瀅很剛。用她的男性同行瞿藝的話說:
“力氣大。”
“刁蠻”
“有勁兒”
“像茉莉公主”
懷孕 6 個月的時候還在臺上演戲;孩子長大了,就帶他來劇場看戲;
“我很想在孩子身邊,但我又不想失去自我。”
“我還是希望自己作為一個很優秀的女性站在舞臺上。”
什么是好的女性角色?
在丁臻瀅心里,永遠是她還沒有成為的那一個。
野心不夠,那就去演有野心的女孩;闖勁兒不夠,就演了一只敢杠、敢打、敢爭的女獅子。
在并不包容的環境里,丁臻瀅對自己唯一的要求就是:較勁。
和角色較勁,再用從角色身上學來的特質,和生活里的坎較勁。
“像是跨欄一樣,每跨過去一個欄,你就感覺好像是到了一個新的終點,不斷往前沖,一直往前。”
是自己還沒成為的“那個人”,推著她往前走,也推著更多看她表演的人往前走。
“我希望自己能成為女孩的榜樣——不一定我自己生活中已經成為了這個人——但我希望這個角色可以帶給她們,一個獨立、自強的女性形象。”
很多時候,不是女人要改變什么,而是她們走著走著發現,
鉚足了勁兒往前沖,對周圍的改變和責任,就成了自然而然的結果。
“我當然不會試圖摘月,但月亮奔我而來。”
寫這篇文章時,我去評論區翻了很多以前你們的留言。
我發現大多數的迷茫,來自「停滯不前」——
但重新窺見前路的可能,源于「步履不停」。
堅持不是永遠不動搖,而是在猶豫和退縮的時刻決定繼續往前走。
有時候往前走的方向,是朝向自己的內心。
這也是我們和迪士尼重新討論「什么是公主力」時,想要和你分享的感受——
不斷向內探索,你會發現自己的內在力量是無盡的,它足以讓你從容駕馭生活,也足以讓你擁抱更大的世界,甚至改變周遭的人和生活。
你會發現我們與世界的關系不只有對抗,還有碰撞、理解、感染,和互相改變。
七堇年借用《一代宗師》里的臺詞來形容這種蛻變:“見天地、見自我、見眾生”。
當你看清自己的內心,你才能走向更大的世界。
步履不停,前路不盡,這將是女性畢生探尋內在力量的旅途。
撰稿:Cassie 么有錢
?晚禱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