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美容院做護理,發(fā)現我的美容師不像之前那么活潑。我問她最近是不是有什么苦惱,原來感情出了問題。
詩其是94年的姑娘,20歲跟著表姐來上海工作,去年剛談了男朋友。
她和男朋友都是安徽人,兩人戀愛一年多,今年見過雙方父母以后,男朋友開始催著詩其結婚。
詩其是個性格好強的女生,她想留在上海,想趁著年輕好好工作,然后憑著自己的努力在上海立足,即使買不起上海的房子,至少也要在周邊買房。
她把自己的想法和規(guī)劃告訴了男朋友,結果一腔熱血被淋得透心涼,男朋友說:“你怎么這么天真,幾萬塊一平的房子,我們這輩子買得起?別瞎折騰了,我們還是安安穩(wěn)穩(wěn)在上海賺些錢回老家吧。”
詩其心里憋著氣,想著先好好工作,以后曲線救國,慢慢跟男朋友溝通。
她男朋友呢?上個月休假回家,回來時告訴詩其,他和父母已經拿出所有的積蓄在老家買了房,143平,首付25萬,月供2000元。
他說想給詩其一個驚喜,順勢向她求婚,希望她能辭掉工作一起回老家生活,房子裝修好他們就結婚。他會重新找一份工作,詩其先生個孩子,然后負責在家?guī)蓿群⒆涌梢匀雸@了,再找份輕松的工作就好了。
詩其聽得目瞪口呆,這哪里是商量,分明就是通知。而且,詩其還沒有嫁給他,他就能如此想當然地安排她的人生,這樣的求婚詩其一點都不覺得驚喜,反而覺得有些驚嚇。
詩其的男朋友是家里獨子,父母對他特別寵愛,從小到大的生活幾乎都是被父母張羅好的。他心底善良,待人熱情,但是在工作上沒有上進心,更沒有規(guī)劃。
這一點上,男朋友就像《我的前半生》里老金的年輕版,喜歡穩(wěn)定的生活討厭有挑戰(zhàn)的工作。他學歷低,收入也不高,花錢卻大手大腳,因為父母還很年輕,各自都有工作,經常主動給兒子錢花。
在短時間里,這樣的生活看似高枕無憂,但是三五年后呢?父母年邁不能工作了,詩其不知道這樣的男朋友能不能負起責任,支撐起整個家庭。
詩其原本想著,他們都才二十幾歲的年紀,在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雖然生存的壓力很大,只要自己肯吃苦,就有希望買房,退一步講,即使買不起房,手上攢的錢多一些,以后自己的選擇權也能多些。
男朋友顯然沒有這樣的想法,而且他在老家買房的事情,完全沒有跟詩其商量過。現在房子買了,開始準備裝修了,他才跟詩其說了自己的打算,并且還要求她一起回去,辭掉工作,結婚生子。
不管站在哪方面想,都聽讓人生氣的。
一個男人不求上進,可以安慰自己是性格原因、成長環(huán)境導致,但是做事自以為是,完全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就沒辦法自我欺騙了。
詩其很難過,但是她更傷心的是對方的不尊重,甚至自以為是為她好。詩其內心左右掙扎:到底是該繼續(xù)下去還是該分手?
我發(fā)現這件事真的很有意思,以前很多女孩子找對象會優(yōu)先考慮條件,有房子和安穩(wěn)的工作是首選;現在,姑娘們再選擇對象,不再把物質條件放在首位,反而更在意三觀的一致,精神的契合了。
說到底,我們都渴望一份能嫁給愛情的婚姻,而婚姻需要經營,只有精神匹配,彼此才會更好地成長,你走在前面,我努力追趕,你落下了,我放慢腳步等你追上來;而不是互相嫌棄和抱怨,在長久的婚姻生活里做彼此的差評師。
上個月,七夕前,微博上一條“七夕送女朋友什么禮物比較好,200塊錢以內”的帖子被熱議,以此為調侃的段子層出不窮,網友的評論也褒貶不一。
段子權當下飯菜,真要一本正經地討論愛情本身,相信很多女孩子是不介意禮物的價值,她們關注的點在于男朋友是否對自己足夠在意。
單以禮物的價格來當做衡量愛情的標準,的確過于膚淺。我覺得節(jié)日被賦予的意義因人而異,大多數人慶祝節(jié)日的目的是為了加深彼此的感情,禮物只是一種錦上添花的生活儀式,送禮物看的是對方的心意,如果過度在意它的價格則是本末倒置,這就讓一件原本十分美好的事情變質了。
來,拋一個“大姨媽”似的問題:一百元在你身上花九十九塊和一百萬在你身上花一萬的男人,哪個更愛你?
很顯然,答案無解。
真愛你的人,從來生怕給你的不夠多;不愛你的人,就怕你要求得太多。
你在意的人,從不在意他送的禮物貴不貴;你不在意的人,送上房和車仍然嫌棄到底。
你還在糾結買什么,而姑娘們早已經修行悟道跳出三界外,自己賺錢買花戴。
誠然,在愛情中,除了彼此吸引之外,我們更多的是考量對方的行為。你可以沒有很多錢,但不能沒錢還算計;你可以為事業(yè)打拼,但不能把對方的付出視為理所應當;你也可以憧憬另一半足夠優(yōu)秀,但也請給她時間成長。
生活不是一個人的戰(zhàn)役,也不是固定化的程序,它需要的是兩個人的相互理解與支持。最好的修行是成為你自己,而不是讓對方變成你想要的樣子。所以,在和誰在一起這件事情,不能將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