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從小就聽過讀書無用論?
你的朋友圈曾經被張二狗(那個讀書很差的小學同學)逆襲致富經歷刷過屏,這似乎是上述觀點的例證?
你或許也讀過不少書,卻發現讀過的書很多都無法學以致用?
你或許曾經最終無奈的得出過這個結論:
讀書好像白讀了。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最近,中國最有錢的讀書人李笑來在知乎live和朝夕日歷分享了他的讀書方法,為錯誤打開讀書姿勢的小伙伴們指出了一條明路。
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李笑來的讀書秘笈。
1、選擇有繁殖能力的知識,而不是冷知識。
先來看看冷知識。
有些人以知道“乜(mie),虍(hu),殐(su)”這種生僻字的讀音為榮,覺得自己高人一等,自信心爆棚。然而,除了能用來裝x,這些冷知識卻連一點用武之處都沒有。
那什么才是有繁殖能力的知識呢?
舉個栗子,前段時間我們討論過一個心理學效應叫“錨定效應”,知道這個效應不單單能在你的知識庫中添加一個專有名詞,還能讓你在諸如議價、談判中做出對的事情。
在議價場景,人類的本能會讓我們不愿意首先報價,好像誰先出價誰就落于下風。而在了解這個“錨定效應”后,率先出價200元,可以將議價的起點落在這個價格附近;而如果你讀過羅杰.道森的《優勢談判》,你又能知道破解錨定效應的套路:對報價驚訝,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然后對價格做出“二次錨定”。
這些能對日常生活產生指導,能形成故事進而可以作為案例分享給他人,使之受益的知識才是真正有繁殖能力的知識。
2. 學而不用是絕大多數人失敗的根源
比起學以致用,用以致學是一種高效閱讀并且迅速把知識轉化成成果的最有效手段。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所以無論是誰,在生活和工作場景必然會遇到問題,帶著這些問題去找合適的書,展開主題閱讀是一種使人短時期內快速成長的極佳策略。
在2015年之前,筆者的識人、用人策略總會受到上司的質疑,讓郭嘉去找顏良單挑,請呂布去和他人舌戰群儒的事情筆者沒少干過。
三國志游戲里你可以看到郭嘉智力97,武力28;呂布智力13,武力100,這,幫你省去了識人的關鍵步驟,而工作場合可未必就有那么走運了。
識人智慧哪里有?網上自有套路等你搜。
DISC,MBTI,九型人格每種模型都能讓你醍醐灌頂;細心旁觀,深入了解一個人的VABE,(value價值觀,assumption假設,belief信念,exception期望)也能方便你探查別人的底層意識,助你預測ta的行事方式。
所以,套路在手,識人我有。
深入掌握這些模型,把這些切入點作為了解人們的鑰匙,再學不會識人,請您來打我。(如有效果也請您來打賞我~( ̄▽ ̄~)~)
3.嘗試落筆是固化閱讀收獲的最佳手段
落筆的作用是什么?
落筆逼著我們不得不采取“只字不差”的閱讀策略,逼著我們不能掃讀、略讀,而后者會讓我們稍不留神就跌進坑里、錯過很多細節,有些細節恰恰是重點,恰恰是知識能夠學以致用的關鍵。
而且長期如此,落筆還能養成我們耐著性子了解事實的習慣。
畢竟,動心易,定心難。
為什么有些人說服能力強?因為他們說得出更多關鍵的事實!觀點無法說服觀點,唯獨事實可以。
面對生活和工作中的問題,落筆更可以逼著自己想清楚。
想清楚意味著要采取行動去洞悉問題的來龍去脈;
洞悉了問題的來龍去脈則幫助你分析問題的根本原因;
分析了問題的根本原因才能采取針對真因的有效措施;
采取針對真因的有效措施,方得以最終解決問題。
在這個世界上,善于寫作的人比例不到1‰,排除一些天生只靠腦子想就能把事情琢磨清楚的天才,落筆是人們思考深度存在巨大差異的主要原因。
總結:
1.讀書無用論是個坑,讀書白讀在于讀書的方式不正確。
2.讀書要選擇有繁殖能力的知識,而不是冷知識去讀。心理學,策略學,腦科學等等都可以歸于前者。
3.帶著問題“用以致學”,尋找能迅速解決當下問題的知識來讀是一種助你快速成長的讀書方法。
4.積極落筆,寫讀書筆記,固化讀書的收獲。成為那1‰,善于寫作,深度思考的人吧。
讀完這篇筆記,祝你以后的書都不白讀。
點擊“錨定效應”:給你看這個有繁殖能力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