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細雨也有幾日了吧,斷斷續續下個不停。昨晚從半夜開始嘀嗒,一陣急,一陣緩,一會隨風細飄,一會亂珠墜地,撩的人心緒不定,睡意全無。
秋雨如絲如縷,從天而降,又飄飄灑灑,輕輕落地。好似掛在天邊的一片白練,在隨風搖擺中溫情地觸摸著大地,愛撫著關中平原上這一條條山脈,一道道河流,一個個城市,一塊塊綠地,一片片樹木和一眼望不到邊的農田。
01
秋風秋雨秋煞人。
秋是肅殺,也是收獲,就像秋瑾毅然決然赴死的那個秋日。秋風烈烈,秋雨綿綿,一縷鮮紅的血,從掄起的大刀上飛濺,騰空而起。這血色滑過細雨彌漫的半空,與那雨水交雜在一起,潑灑在那雨中耷拉低垂的黃龍旗上,順著旗桿流下,打濕她臥倒的殘體,滲入她深愛著的那塊土地。
那熱氣騰騰的血,那堅貞不屈的血,那一個俠肝義膽、威風凜凜、舍身取義的女子的血,悲壯地定格在了晚清江南的那個秋后。
她的血刺痛了很多人,即使當時仍處麻木之中的那些國人。她的血,當然也使得奉命拘捕她,并監斬行刑的山陰知縣李鐘岳背負了太多的自責與愧疚。
他審問秋瑾的那個午后還歷歷在目,那女子堅毅的眼神,誓死的決心,革命的豪情,對同志犧牲、國人仍麻木不仁的悲憤,最后都演變成大義凜然與淡定從容。
李鐘岳是痛苦的,作為一個傳統的有良知的地方官吏,他所能做的也就是找人寫下一封悔過書,讓秋瑾簽字畫押,以求免死。
秋瑾拿起筆,望了望窗外滴滴答答的秋雨,看了看這個一臉真誠的父母官,寫下了這廣為流傳的七個大字,秋風秋雨秋煞人。
秋瑾死,審案期間有意為秋瑾開脫的山陰知縣李鐘岳被免職;三個月后悲憤與悔恨交織,李鐘岳自縊身亡;四年后清亡。
這是肅殺,也是收獲。秋風伴著秋雨,把那塊深情的土地用血水澆灌,革命的成果隨之而來。
02
而今識盡愁滋味,卻道天涼好個秋。
秋是悲戚,也是才情。生不逢時的一代詞人辛棄疾,獨自一人可沖入敵陣廝殺,武藝文采均為世所稀有,然而最美好的年華卻在朝廷的棄之不用中賦閑度過。
他生于南宋時期,出生時,北方久已淪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贊雖在金國任職,卻一直希望有機會“投釁而起,以紓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憤”,并常常帶著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辛棄疾也不斷親眼目睹漢人在金人統治下所受的屈辱與痛苦,這一切使他在少年時代就立下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
他在金占區,組織起一支2000多人的漢人義軍,并與南宋朝廷取得聯系,起事南歸。
當他帶領不多的人馬沖過戰場烽火來到南方時,懷著滿腔熱血,渴望一展宏圖,卻不料從此陷落在碌碌無為的境地,這使他感到難以忍受的苦悶和悲憤。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他的詞里豪情萬丈,才情飛揚,但又有止不住的悲戚和報國無門的哀愁。
覺人間、萬事到秋來,都搖落。
因他強烈恢復中原的政見,不容于當時茍且偷安的南宋朝廷主流思想,賦閑期間他把最美好的年華和一腔的熱血,都匯就成一首首慷慨悲壯、英雄悲愴的詞章,奔騰在偏居一隅的南宋,一直傳唱到今天。
03
雁飛霜落,孤寒起時,遠在大漠邊關,又是一番清冷。長征久矣,人未歸還,思緒馳騁,悲從心起,多有幾分凄涼。
秋,還是一份相思,一份無奈,一份悲壯。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閑。—李煜
山后仍是山,一山連一山。山遠旅途長且阻,天高無處傳音信。秋來寒氣起,霜降水冰寒。心里相思難相見,楓葉都似血染。
菊花開了,又敗。邊塞的雁兒都從北方南歸,長征之人卻未能回來,又是清冷的秋天,心里空空的,從簾里望著那清風明月,苦熬著這漫漫長夜。
這是帝王雍容華貴里自我臆造的邊關閨怨,落腳卻在一簾風月。
后主李煜一生悲榮幾度,南國爛漫曾有無數,榮華富貴極盡奢侈,奈何一朝被虜去,苦恨終日,淚濕衣衫,詞多泣血。
其居南國時,多寫風花雪月,男情女愛,其居北國時,多寫故國之恨,常有追憶之念。念念不忘,苦恨終日,終被宋主一杯毒酒了卻性命。
這首寫于南國的詞,雖涉及男女相思和邊關閨怨,但詞章輕俏華麗,不如其后期感情復雜深刻。終是一代帝王,未能知凡人生之艱辛,終是一代昏主,未有胸懷天下之心。
同時邊關秋色,再看范公。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宋名臣范仲淹,出將入相,經營北疆,有宋一代屈指可數的人物,他筆下的秋多了一份豪壯,當然也多了一份凄涼。從邊關秋景猝不及防的轉換成征人的無奈,一代良臣心懷社稷又掛念民間之情自然流出。
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這是超然天下的悲戚與無奈。
秋雨綿綿人盡思,千秋愁緒無更改。境界不同,思緒各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