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學期,我擔任兩個班的數學課。一個優班,一個差班。我沒想到學校會把一個優班給我,畢竟我今年剛換學科,由語文跨到數學,還是直接八年級。
拿到分工表后,我心里有些忐忑。教差班,我有信心完全勝任,教優班,我擔心自己對整套教材不熟悉,知識拓展和延伸自己沒有儲備,會耽誤到學生們。擔心歸擔心,課還備。
我迅速調整自己的狀態。決定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上課方式。
優班,我采用學生上課,先預習,自己根據學到的新知識,自己出一道相關的習題。在班級反饋環節,讓學生講課,我根據他們講課內容,提出質疑,讓他們不僅能講出這節學什么知識,還要講出這部分知識是怎么得來的。最后把自己的習題出示出來,由同學們解答。其他同學把自己出的習題給同桌做。一開始,學生預習熱情很高,講題有點兒不好意思,我采用物質加精神的獎勵方法,慢慢地他們越來越好,我開始提出質疑,有時候能問得他們語無倫次,這時候我就知道他們的學困點兒在哪里,這就是需要我點撥、講解的地方。學生們并沒有因為回答不出我的問題而退卻,相反,課堂上,講的同學不會,會有更多的同學急忙來救場,爭著回答。最后可能都答不出來,但是,學生的臉上卻閃耀著光彩,學習的興趣被全部調動起來了。他們覺得這樣上課,鮮活,充滿未知,充滿挑戰。到現在,已經有十幾個同學能夠條理清晰的講課,講了是什么,還講為什么。
差班,我自己講解和學生的預習相結合。我講的多一點兒,遇到簡單的知識鼓勵學生來講,難點都是我來講。針對這個班的特點:全班數學七年級期末沒人及格,而且三分之二的學生學習注意力都不能集中。我要求全體學生,上課前要準備好課本,演草本和筆(一支黑色的,一支紅色的)上課我挨個檢查。上課時,學生右手中筆不能離手,左手放在課本上(演草本上)做隨時演算的準備。我在講課時,講到一個知識點,都要讓他們親自做一遍,有的學生愛走神,還有不理解,我提示一步,讓他們做一步。到現在,一個月下來,大部分學生知道上課前準備東西,上課時也能跟上我的節奏,當然,節奏真的是慢,四周下來,兩個班的課相差了將近一周。這我并不著急,我相信差班雖然慢一點,但是大部分學生學有所得。光圖快,幾乎所有學生都不會,進度是趕上了,可是,對我學生而言,有什么用呢?
未來,我計劃讓優班的孩子大多都能講課,而差班的學生,也能夠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再培養幾個可以講課的學生。
我堅信:學生的潛能是無窮的。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對方法,創造機會,激發出他們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