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風漸緊村愈忙,
杏梅枇杷趁麥黃。
淺霜悄染泊客鬢,
此心安處是故鄉。
圖片發自簡書App
從黃山去望江,一路上風景如畫。城里人是從空調的溫度知道了季節的變更,而鄉村則是實實在在的農事。
圖片發自簡書App
對于大山里長大的我而言,這個季節是最享受的季節。在物資匱乏的童年,枝頭的黃杏、枇杷、櫻桃,田間的豌豆莢,芒草花蕾、嫩薔薇頭、草莓……整個山野就是個大果園。而熬過了青黃不接的腸胃,終于可以享受到新麥面的醇香了。杜鵑鳥,尤其是四聲杜鵑,日夜鳴叫,時刻提醒人們抓緊農時,“割麥(me)插棵(插秧)”。老父親說:年輕的時候最怕聽這個杜鵑鳥叫了。這個四聲杜鵑就如同是農事的鬧鐘。它一叫,就意味著午季雙搶(搶收搶種)開始了。鄉俗云:栽秧又割麥(此字讀me),愿死不愿活。可見當年雙搶時的勞動強度有多大!不過現在好了:農業早都實行了機械化,杜鵑鳥的叫聲也動聽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長江安慶段,稱為皖江。航道極其繁忙。農業忙,工商業也忙,一切都生機勃勃,欣欣向榮。這個季節,也最催人奮進。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車至升金湖濕地,車后胎癟了。等候師傅換胎的時候,看到老鄉趕著水牛匆匆而過。在機械化耕種的年代,牛已經成了稀罕物。尤其是農村出身的我,咋一見也有種說不出的親近感。水牛,可是我兒時的好伙伴呢。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望江,地處皖江腹地,為農業大縣。師傅選擇從皖江大堤行駛,美妙至極。透過車窗玻璃,路兩邊的田園風光如同加了層濾鏡,頗具懷舊感。是的,老家過些天也應該是這種景色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車至池州,顯示屏上提醒車外實時溫度為39.2℃!今年的夏天真的很積極啊!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