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的南粵大地,和風吹拂,藍天高遠,白云悠悠。
位于廣東省東莞市樟木頭鎮的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內,更是松濤陣陣,梵音裊裊,游人如織。
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是國家林業局批準成立的全國首家民營國家級森林公園,位于東莞市樟木頭鎮境內,園區總面積18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92%以上,是集森林氧吧、文化體驗、 姻緣許愿 、生態觀光、娛樂健身為一體的國家級4A級旅游景區,被譽為“南天圣地、百粵秘境”。
?而在24年前,這里卻是一片未名的荒山,無人問津。
?如今,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歷經區區24年的發展,由當年的荒山變成現在的城市氧吧,由曾經避之不及的爛尾項目成為現在東莞市的最驕傲耀眼的一張生態形象名片,這,對于外界來說始終是一個謎。
而賦予這座圣山神話般的神秘色彩的,正是我們要重點采訪并報道的董事長黃淦波先生。
商海嶄露頭角、初露鋒芒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改革大潮涌動華夏,那么東莞作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篇地和改革開放的先行地,也不例外。
?具有商業敏銳嗅覺的黃淦波先生,毅然從令人羨慕的單位離職,悄然步入商海開始打拼天下。
?在國家大政方針的關愛下,短短幾年時間,黃淦波先生就將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微公司經營成明星企業,廣受各方的信任和支持。
在將近3個小時的采訪中,談起當年初涉商海便一舉成為商海弄潮兒的光輝歲月,憶當年崢嶸歲月稠,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董事長黃淦波先生告訴采訪人:
?”90年代開始的時候,當年國家就號召年輕人要下海,要把經濟搞起來。我們那個時候作為年輕人,也積極去響應國家的號召,雖然自己什么都不懂,對商海更是一竅不通,但是既然國家提供了這樣一次機會給大家,那我們年輕人也應該要去嘗試。
?因為年輕人最大的資本就是他的勇氣和奮斗精神,所以我當年就是隨著這個大流下了海。
?那么下了海就才知道這海,既無邊又深,才知道自己的三腳貓的功夫很難在大海里邊搏擊,我就感覺到自己的知識太貧乏,所以每天都要抽時間大量的去學習新的知識。
?現在不是有一種說法,說你永遠賺不到你認知外的一毛錢,你的賺錢能力一定是指就在你的認知范圍內。
?它從側面就再一次印證了,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保障,那落到我們具體的個人身上,大家最終拼的是你的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以及人品。
?比如說我從事的這個觀音山。那么要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它體現在什么地方呢。
?第一是書籍。即歷朝歷代大家們的著作,中西方各自對原創性問題的闡述,它們中間的差異。
?第二是中國人血脈里的那種習慣。
?第三就是各地的景點或叫名山大川,有些流傳了三四千年,或者流傳一兩千年,這些景點遺跡,就包含了傳統文化的一個縮影,它既可縮小又可放大。
?而我們要把觀音山塑造成一個千年的文化名山。它最初是一個荒山野嶺,什么都不具備,只是一個很原始的山,更談不上有文化。
?它實際上除了膽量以外,你的愿景以外第三點更重要,就是你的團隊所掌握的知識,只有你有豐富的知識,才能帶領這支隊伍走向遠方,風云是永遠在變的風云,它是永遠存在的。
?只有知識才可以去駕馭這些風云。
?所以我們在初期經商也好,在觀音山工作也好,我們的要求,結合實際活學活用各方面先進的文化知識,致力打造出一支永遠不斷學習的員工隊伍,只有不斷的學習,你才能適應這個時代的發展。“
樟木頭鎮初相見,一見觀音山悟黃淦波終生。
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前身原為東莞市樟木頭鎮一片未名荒山,隸屬樟木頭鎮石新村社區。
之前的社區領導思想比較超前,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就籌劃搞旅游開發,然而當時國內的旅游大環境并不理想,人們才剛剛溫飽,剛剛改善了生活的人們,還沒來得及考慮到處旅游,國家旅游政策也不清晰。所以社區旅游開發搞了幾年不見效益,在只有投入而沒有任何收益的情況下,且看不到未來,當地村民沒有耐心等待,后來不得不設法轉手,兜兜轉轉,最后終于找到了義薄云天的黃淦波先生。
?采訪人在采訪中又問到了黃淦波先生:“因為我們也有所耳聞,就因為您之前,這個商海的這種經歷是相當的成功的,您是沒必要跟這個荒山,或者說這個被當地認為是這種窮山惡嶺的這個地方進行結緣的。
?憑借您自身的這種學習力和文化建設能力,都已經有了相當這種豐厚的家底和殷實的收入,那但是后來是因為您接手了觀音山,而卷入了這種鎮的和村的這種權力糾紛和博弈,請問您的初心是什么?”
?黃淦波先生娓娓道來:
?“說來話長,那24年前就叫做:偶然發生的事情成為我們的終身職業。
24年前作為東莞市樟木頭鎮的石新村,當時的村委書記幾個人是極有眼光的。
?他們打算做一個公園,當時的石新村,當年就被稱為樟木頭鎮的西伯利亞,那既然它是西伯利亞,等于就告訴別人這一片還很原始,保留的還很好,保護的還很好。從一個方面講是劣勢,但是如果從一個更高的維度講,他就是一個優勢,一片原始的森林,還未遭到大的破壞。
當時我覺得他們的這種想法是非常好,非常具有戰略眼光,但是基于當時的現實,因為畢竟一個村的經濟條件是有限的。
?石新村書記他們當年找我的時候,我是一口否決的。
?可是他們就覺得我是比較合適的一個人選,雖然他們停工了一兩年了,停止在那里了,但是他們不希望這個項目徹底的沒戲, 所以就不斷的找我,希望我能挑起這個擔子來。
?那這種四面楚歌、勝利無望的狀態下,他們想讓我來。”
?采訪人又問道:
?“那黃淦波董事長先生,請問他們為什么能夠將您選為觀音山的天選掌門人?”
?“天選掌門人的原因是什么,我也不知道,我從來沒跟他們探討過這個問題。
我覺得我的個性就膽子大,只要我認為這個事情對大家好,對這個社會是一定有好處的,我就一定會堅持。
?當時有人跟我講,他說黃淦波,你是認理不認人。他說你追求你的理想是很堅定,而且你不會受人家左右。
?這個項目因為各方面的原因黃了,觀音像也豎不起來,村里邊的錢投進去了也打水漂了,也就沒有辦法向村民交代。
?所以他們就急于一定要把這個項目承包出去,據說找了很多人,據他們說找了幾十家,都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或者個人敢接手。最后就把目標對準我,就說你是最后我們找的一個,你不接我們就找不到了,也找完了”。
?三.正值風華正茂,感其誠意,臨危受命,接手觀音山成為天選掌門人
采訪人:
?您的初期的這段經歷,令我們聯想到就類似于歷史上的著名的兩個典故:三顧茅廬和程門立雪。
?他們如此的對您真誠和虔誠,第一個原因是他認為您的性格,具有不怕困難的堅韌不拔的精神。那請問第二個原因是什么?”
?“第二是基于他們對我的信任。
我可能給人家的一個印象就是,黃淦波答應的事情,你不簽合同都行。
?我覺得當時我考慮的簡單,我心想這片山林,至少存在有幾百萬年了,這個山它一直生長在這里,那么現在村里面想把它保護起來,想造福村民,這是天大的好事,等于我們在善待眾生,大家和諧共存。
?他們想在山上豎一座觀音像,這個是天大的好事。廣東人的風俗習慣,每一家都供一尊觀音,早晚都要禮拜。那么在山頂上豎一尊觀音更好了,大家遠遠都能看見都能朝拜。
?這個項目如果能夠成功的話,它會對東莞的社會經濟及文化,帶來一種潛移默化的深遠的影響,它可以造福方圓幾百里。那作為我個體來講,我當年三十七八歲。
?今后享福也是大家的,雖然我承包50年,但是50年后這就是社會的,社會共享這多好啊,所以基于這些簡單的樸素的思維。
?當時他們已經無路可走了,他們必須把這個攤子交給一個企業或者交給一個人,讓它不要黃了。
?他們希望能化腐朽為神奇,最后就找到我,找了多次以后我回絕了幾次以后,后來看見他們也很艱苦,很無助,找我的時候呢他們那個皮鞋都是粘著泥巴,褲腳粘著泥巴。
?我一看哎呀,這么辛苦,這么肯干,這個項目,黃了很可惜。那既然你真心實意的找我,那做的這件事情又是一個對后人對社會有益的事情。
?那我就賭一把,成了大家的功勞,不成是我自己沒本事,辜負了你們的希望。”
?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
?就這樣,正值風華正茂的黃淦波先生盛情難卻,冥冥之中和觀音山結下了天定的緣分。
?那么為人仁厚,做事智慧,性格堅韌的黃淦波先生接手觀音山以后,等待他的又是什么呢?(未完待續)
本期節目完,歡迎收看
觀音山考察訪談錄第二集:初創觀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