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兜媽去德陽學習,即將連續六天不回家,無法照顧杜兜。最開始得知兜媽這個計劃時,我著實為杜兜和我捏了一把汗,從出生到現在,已經三歲七個月的杜兜從未如此長時間和兜媽分開,甚至幾乎分開一個整天也沒有過,而這次杜兜將連續六天看不到媽媽,他是否會持續哭鬧?
昨天晚上,兜媽已經給杜兜說了她這次國慶節的決定,并告知了杜兜未來六天將不會有媽媽哄他睡覺,杜兜當時沒有表示不同意,也沒有哭鬧,這讓我們稍稍放了點心,但心里的石頭還是沒有落地。今天早上,我和杜兜送兜媽到德陽上課,早上九點,開課前與媽媽分別時,杜兜傷心地哭了一場,但并沒有不依不饒,他似乎知道媽媽必須上課,而他是應該支持媽媽的。我輕輕把他抱出教室,他嗚咽著,走到室外,自己下來走,邊輕輕哭邊跟著我找吃早飯的地方,走了不到五十米,過馬路時就不哭了,出乎我意料。
后來就完全適應了,我帶杜兜把兜媽的行李放到幾米賓館,然后帶他出賓館去買花卷、豆漿、雞蛋。他因為早上喝了牛奶,不餓,只喝了三分之一杯豆漿,其它作為我的早餐。我將他帶回賓館,讓他看動物世界關于天鵝的節目,他在賓館小房間里玩得不亦樂乎,后來無聊了,我便帶他出門玩。本來想帶他去德陽動物園,后來覺得時間不夠,再者德陽動物園又小,還不如之后抽時間去成都動物園,所以打算帶他去附近玩玩,出了門后瞎逛,竟然來到了德陽文廟廣場。看上去一個大廣場,似乎很無聊,沒想到后面是一片仿古商業街,還挺有意思。杜兜一路玩得高興極了,途中看上一把槍,巴雷特,我想這可以作為他國慶節的禮物,就給他買了。他一路玩得更加高興,完全把想媽媽這件事拋之腦后了。
中午12點,兜媽下課和我們一起去吃飯,杜兜又開啟了黏媽模式,做什么事都要媽媽。12點半我接了從鹽亭趕來前來照顧杜兜(因為兜媽這幾天不在,我一人無法照顧杜兜)的我媽。四人吃了烤生蠔、扇貝和花甲米線,杜兜吃了抄手。我心想等會杜兜與媽媽分別時,又將是一場傷心淚別,心里又有些擔憂。沒想到,兜媽借口上廁所"消失"后,杜兜竟然沒有任何哭鬧,開開心心地在德陽文廟廣場玩起來,喂魚、打泡泡、打槍……不亦樂乎。
下午四點,把兜媽"丟"在德陽,我們返程彭州,杜兜一上車就睡覺了,到了家還睡到六點過才起來吃飯。吃飯時,我和杜兜看了兩遍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的視頻,他十分感興趣,睜大眼睛,問了我各種問題,還和我一起共唱《歌唱祖國》,這首歌每次我唱時他都跟著我唱,我忍不住問他:"你怎么會唱?你們老師教過嗎?"他說:"沒有,我自己學的。"我心想,這真是個愛國好兒童。這算是一次有意義的國慶節活動吧。飯后我又帶杜兜去噴水池找小朋友玩,噴水池冷冷清清,大部分小孩都回老家或出去游玩了,幸好還有好朋友滿滿在,兩個好朋友仍然玩得盡興而歸。
回家路上,杜兜突然認真地抬起頭問我:"爸爸,媽媽怎么還沒回來嘛?"我心一緊,心想,糟了,又要提起他的傷心事。假裝淡定沉下心來回答,"因為媽媽在學習,這次學習要學幾天。"他說:"媽媽為什么要學那么久嘛?"我說:"因為媽媽要認真學,我們要支持他哈。"他很認真地說了一聲:"好"。一聲不吭地默默抹了幾下眼淚。我知道他在暗自傷心了。我假裝沒看見,因為我了解他不喜歡別人揭露他的內心軟肋。他很快調整好自己的情緒,用輕快地語氣對我說:"爸爸,回家給我放電視好嗎?我很久沒看電視啦。"我心想,這下對了。但是對即將回家哄他睡覺這件事仍心懷擔憂,可完全出乎我意料,他此后再也沒有提起過"媽媽為什么還沒回來"這個問題,也沒有給我造成任何壓力。甚至比往常媽媽在家更聽話(也許他知道媽媽不在家,爸爸靠不住,所以自己要更自理一些12),我帶他洗漱后,給他講了兩本故事書,就乖乖睡下了。我出一口大氣,心里仍未完全踏實,恐怕他入睡時又想起媽媽而哭鬧,可再次出乎我意料的事,他依然沒有任何要媽媽來陪他的要求,安安靜靜(只在我起床玩手機時說了句"爸爸,你快睡呀。")地入睡了。我這才真正相信了三歲多的杜兜的體貼和懂事,大大超乎我意料。他隱約知道媽媽去學習是正確的事,他應該支持媽媽去學習,所以從未和媽媽分別超過一天的他第一次就這么堅強,把對媽媽的想念藏在心中,不因此對大人造成負擔。
他常常讓我們感動。有一次我們問他:"爸爸媽媽愛你嗎?"他說:"愛。"我們又問:"那你最愛的是誰?"他說:"你們。"我們想考倒他于是又問:"為什么你最愛我們?"他竟然隨口說了一句我認為最好的答案:"因為你們是我的爸爸媽媽啊。"并不是因為我們對他好,給他買衣服、買玩具……,他才最愛我們,而是因為我們的身份是他的爸爸媽媽,這一種血濃于水的愛。
這樣的例子越來越多,很多來不及記錄已經被我遺忘了。杜兜的成長讓我一次次感到欣慰,我發現他逐漸變成了一個更有主見的人,他內心世界的成熟度似乎超越了他的年齡。我們常常會驚訝地發覺,他內心已經是一個真正的個體,他不會被我們曾經慣用的育兒伎倆所誘導,他說出的話常常超過我們對他的了解,我沒有想到,這樣一個小人,腦子里裝了這么多東西。那天,幼兒園兩位老師又對兜媽說:"他好聰明啊,他什么都知道。"老師們甚至想找兜媽討要育兒經,"你們是怎樣培養的?你們是老師吧?"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杜兜的表現讓我們感到十分欣慰。當然我也知道,現在不代表將來,可我關注現在,作為父母,我們其實不求她聰明,只想他成為一個內心充滿力量的人,而力量從何而來?我想,一方面需要我們傳遞給他,另一方面需要書籍傳遞給他。
其實我們對他的教育算是寬松,很多小缺點都比較縱容(當然也可能是太多了管不過來),我們只有關注他大缺點和原則性問題的精力,比如我們沒有時間為他亂放玩具的事天天說教(我也是實在不想多說)等等,但是有大問題一定要給他講清道理和告知危害,他性格上的很多弱點比如有時他不喜歡我們指出他一些事物認知上(比如今天他說幼兒園升旗的孩子也是軍人)的錯誤,我也不忍心非得當場糾正他不可,我甚至都不忍心反復指出他的認知錯誤,說出口了,他難為情了,我都不會說第二次,以維護他的一個三歲小孩的強烈自尊心。以及會容忍他有時的任性和脾氣,因此我甚至常常擔憂會不會養成他嬌寵的毛病,但是他又常常顯得那么體貼懂事,反而給我以鼓勵,我感到他目前是一個善良的、熱情的、有愛的、好強的、活潑開朗的也十分敏感的小孩,因為他的敏感我們對他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把他當成一個大人一樣,比如媽媽去學習這件事會認真地告知他等等。我十分擔憂不了解他性格的人對他的傷害,但又提醒自己要讓他知道并不是每個人都理解他,他要在與各類人的接觸中成長。我體會到父母的偉大是,我們保護他,但又要主動把他推出去,就像讓鷹學會飛翔。
如果杜兜真的像老師說的那樣"聰明",最大的功勞應該是我們從他一歲左右就開始培養他的閱讀習慣,閱讀增強了他的理解能力、情緒管理能力等,他從書本上了解到很多平時生活中難以獲知的知識,涉及到各種方面,可能這是老師們給出"他什么都知道"這個評價的原因吧。但我們的初心并不是希望他知道得很多,只是希望他更多地了解這個世界、了解自己。而培養孩子閱讀習慣這件事也并不高明,只是需要我們的堅持而已,好在,我和兜媽堅持到現在并將繼續堅持下去,好在,杜兜的閱讀習慣已經養成,我深以為然,"閱讀"是教育孩子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