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獨漉篇》
獨漉水中泥,水濁不見月。不見月尚可,水深行人沒。
越鳥從南來,胡鷹亦北渡。我欲彎弓向天射,惜其中道失歸路。
落葉別樹,飄零隨風??蜔o所托,悲與此同。
羅幃舒卷,似有人開。明月直入,無心可猜。
雄劍掛壁,時時龍鳴。不斷犀象,繡澀苔生。
國恥未雪,何由成名。神鷹夢澤,不顧鴟鳶。為君一擊,鵬摶九天。
▲?落葉別樹,飄零隨風??蜔o所托,悲與此同。 ?
此詩
《獨漉篇》原為樂府“拂舞歌”五曲之一,古辭以“刀鳴削中,倚床無施。父仇不報,欲活何為”,抒寫了污濁之世為父復仇的兒女之憤。李白改四言體為長短句,寫為國雪恥。
此詩作于安史之亂爆發之后。根據裴斐《李白年譜簡編》,唐肅宗至德元載(756年)秋,李白從秋浦到潯陽,上廬山;冬入永王李璘水軍,參謀幕府。李白在入永王幕府前作《獨漉篇》。
李白所指的“國恥”,指的就是安祿山之變。
李白時在東南,入秋季:“落葉別樹,飄零隨風”,觸情而作,乃至于“客無所托,悲與此同”。
“越鳥從南來,胡鷹亦北渡”,焉能不思故土?
“國恥未雪,何由成名”,文士豈能偷生哉?
此圖
此圖攝于去年秋冬,在“最美600米” 的明孝陵石象古道。
出差鎮江,草草了事,急忙趕了過去。這也是第二次拜會此勝景了。
這個季節的明孝陵,該紅的地方紅,該黃的地方黃。美哉!
“落葉別樹,飄零隨風”,以一小景取之。
色調尚好、形態俱佳,后期也沒有多花心思精調。
雖時至秋冬,但江南煙雨一點也沒有少。雨水澆在黃葉之上,更潤了。
這時候的雨水,看上去竟然有些油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