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四要素之二專注
1.
混亂原則
生活的引力從來都不是把我們引向秩序,而是引向混亂。
我們在探討如何管理時間之前,首先必須搞清楚我們的敵人是誰?如果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個秩序井然的地方,那么時間管理就很容易了。
應對混亂的訣竅:
過有秩序的生活
混沌理論是一個跨學科理論,其基礎是事情開始的方式將會對它結束的方式造成很大影響,蝴蝶效應就是混沌理論的反應,認為像蝴蝶翅膀振動這樣一件小事,也能夠給地球另一邊帶來颶風。
直面混亂
有時候一切都安安穩穩,波平浪靜,可是突然之間混亂就出現了,那我們應該怎么辦呢?通常最好的做法就是隨機應變,盡量躲避致命的危險,身處在混亂當中,很難想象平靜生活的樣子,但你要時刻提醒自己,生活并非總是這樣風風雨雨,雨過終歸會天晴。處在混亂中,最糟糕的事情就是掉頭回去。
留有余地
如果我們的時間表安排得沒有一點余地,不容許有任何差錯發生,那么除非我們生活在一個沒有混亂的完美世界里,否則我們的目標很難實現。
2.
“紐奧”原則
計劃的價值在于制定計劃的過程,而不是所制定的計劃。
我們低估了計劃制定過程的價值,而高估了所制定計劃的價值,我們可以花功夫去制定計劃,然后把計劃究竟廢紙簍里,仍然是做好了準備。反之,如果有人遞給我們一份很完美的計劃,我們并不能從中獲得多少益處,因為我們沒有經歷自定計劃的過程。
制定計劃的過程能給我們帶來很大益處,比如計劃使我們頭腦更清楚,計劃促使我們去思考未來,計劃能幫助我們獲取資源,計劃能幫助我們刪除錯誤選擇,計劃使我們自信。
3.
過程原則
把握好過程,結果自然水到渠成。
人生最大的錯誤莫過于渴望成功,卻忽視了通往成功的過程,問題不在于我們是否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在于我們是否愿意遵循正確的過程。
借鑒別人的成功經驗
向別人學習的最簡單方法是向他們向我們傳授經驗,但是如果他們不愿意,我們仍然可以去觀察抱著一顆謙虛好學的心帶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就能發現別人成功的經驗。
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
人們常說,成功來自好的決定,好的決定來自經驗,經驗來自壞的決定。人難免會做出錯誤決定,這是無法避免的事情,我們能夠避免的是不要做出兩次同樣的錯誤決定。當我們做了一件事情取得了預期的效果,我們就要從中學習成功的經驗,掌握通向成功的過程,以后可以一做再做。如果我們做了一件事,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我們也要從中學習失敗的教訓,避免以后再犯同樣的錯誤。
4.
系統原則
有系統總比沒系統好。
我們為什么需要系統?
其實你找到一個很好的管理時間的過程,如果它太復雜不容易遵循你也不會采用,所以我們需要簡單的系統,它可以使復雜的過程變得簡單,容易遵循,如果你不制定每日計劃和每周計劃,也許是因為你缺少一個簡單的系統,如果你有什么事情一直想做,可是沒有時間,也許是因為你缺少一個系統幫助你管理時間。
什么是好系統?
簡單,清楚,靈活,擴展性好,便于攜帶。
5.
硬時間原則
硬時間會擠走軟時間。
當我們看自己的時間表的時候會發現,有些時間段我們必須出現在某個具體的地點去做某件具體的事情,這樣的時間我們稱之為硬時間,我們在做一天的計劃時候都是圍繞這樣的時間進行的,我們必須首先把一時間留出來,然后才能計劃在剩余的軟時間里可以做些什么,軟時間就是我們有更多自主權的時候,可以靈活決定我們出現在哪里,或者是做些什么,軟時間并不意味著我們不做任何有意義的事情,只是說我們可以自行支配這些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硬時間承諾
如果我們真心想做一件事,就要把它放在硬時間里面,它一旦變成硬時間承諾,會比其它事情具有優先權,我們就不會拿那段時間去做其他事情了,基本來說有三類事情應該成為我們的硬時間承諾,如需要自律的事情,與重要的人在一起,與家人相處。
6.
效率原則
如果你總是在工作,就無所謂效率了。
我們一定要小心,不要落入這樣的思維套圈,認為要做更多的事情,就要投入更多的時間。有些人工作時間很少,但是取得的成就卻很大,如果你總是在工作,就無所謂效率了,是因為如果我們覺得自己要把所有的時間都投入到工作中,那么工作就會占用我們所有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