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顏控,墨墨日常的一大愛好就是刷(主角)好(看的)劇。剛好近期在惡補2018年的口碑劇《非自然死亡》,看到第四集直接淚奔:佐野是網紅蛋糕工廠的一名工人,雖然活在社會的底層,但他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然而,一次交通意外后,佐野不幸身亡。
由于佐野在事發前的一個月騎摩托車發生過一次意外,因而有三個人可能要負擔部分死亡責任:1、蛋糕廠廠長,強制員工長期加班導致佐野疲勞駕駛;2、摩托車修理店師傅,可能沒有在上一次事故中修理好剎車導致意外;3、醫院醫生,可能沒有在上一次意外后對佐野進行有效的檢查,貽誤了治療時機。
為了還原佐野的死亡場景,判定責任幫助逝者家庭爭取賠償,“非自然死亡研究所”的主人公們展開了調查。
這一集之所以打動人心,大概是在于“佐野”是一個很形象的“家庭支柱”代言人,甚至我們也能在自己身邊找到這樣一個“佐野”——完成一天超負荷的工作后,即便疲憊不堪、在飛馳回家的路上摔傷,也不敢請假靜養。妻子是全職太太,兩個孩子還小,他就是張愛玲所說的典型的中年男人——每天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
佐野的悲劇若是發生在其他國家,有可能導致家庭直接被摧毀。但日本是保險高密度的國度,人均6張保單,因而丈夫不幸身故后,妻子可以通過保險及法律手段獲得經濟補償。網絡上甚至有 “在日本,不買保險的男人是娶不到老婆”的論調。
雖然這個說法有一定夸張的成分,但日本人愛買保險是不爭的事實。日本家庭通常采用“男主外、女主內”的組合。因為丈夫是家里的支柱,所以他通常會購買一份定期壽險,受益人是妻子和小孩。萬一他不幸離世或者失去勞動能力,保險公司可以一次性支付一大筆賠償費用,他對家庭的愛與責任仍能夠在人間延續。
“我活著,我們一起奮斗;我死了,你在這個殘酷的世界里仍有我的支撐”——這可能是一個男人對家庭最好的愛了。因此,在日本,丈夫會通過一份定期壽險,向妻子傳達這份打破生死之界的真情。
看到這里,是不是很多伙伴也有一丟丟種草定期壽險了?墨墨先帶大家看一下簡單了解一下:
在保險合同約定的期間內,如果被保險人死亡或全殘,則保險公司按照約定的保險金額給付,若保險期限屆滿被保險人健在,則保險合同自然終止,保險公司不再承擔保險責任,并且不退回保險費。
從介紹中我們了解到,由于是純消費型的保險,因而定期壽險的杠桿非常高——你可以花很少的錢,獲得很高額的保障。
以某款在售的網紅定期壽險為例,一個30歲的男性每年花約2000元,交20年,即總共花4萬元,就可以獲得100萬元保額至50歲。而如果被保險人是女性,通常費用更低。
可能有朋友會認為:我現在很年輕活得好好的,如果我保險到期了還活著,“沒用上”保險,豈不是幾萬塊都打水漂了?
對此,墨墨是這樣認為的:首先,買保險的目的就是在悲劇降臨時,盡可能去彌補經濟損失。中國約有四分之一的女性選擇了婚后做全職太太,若家庭支柱在事業的上升期、穩定期不幸去世,他的妻兒、父母是難以承擔日常生活開支的,更不必說房貸車貸。
其次,“人終有一死”,46-55歲是各類疾病的高發階段,與其把負債留給家人,為什么不留給他們一份遺產呢?
再者,不同家庭對于保障的需求不一樣,多數群體還是可以找到適合自己、保費壓力小的產品,至于具體哪些產品性價比高,我們日后也會在文章中與大家分享。
總之,定期壽險,絕非雞肋。
墨墨作為一名90后,也和身邊的很多朋友交流過大家對于保險的看法與需求,不得不承認的是,“貧窮”似乎成為了80與90后遠離保險關鍵因素(因為都把錢花在防脫生發上了)。
所以說,在這個保險意識相對淡薄的環境下,如果你是一個女人,
請一定要好好珍惜在定壽保單“受益人”一欄寫上你名字的男人——他不忍心看你吃土受苦,也相信你不會亂花他的錢;
如果你是一個男人,下次紀念日不知該送另一半什么禮物的時候,不如考慮投保一份定期壽險,
畢竟,相比于花錢就可以買到的口紅和包包,這份專屬于她的禮物,代表的不僅僅是信任與關懷,還是一份可以穿越生死、卻又時常被生活瑣屑掩蓋掉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