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冬,32層樓的窗外北風呼嘯,細雨橫斜,暖風還未送,我只好裹緊棉襖,抱著自己取暖。
立冬,有吃水餃的風俗。
同事大姐三五成群地一吆喝,說一起去樓下的餃子店吃水餃。
我們便立即響應。
吃水餃,暖暖身,也暖暖心。
面對熱氣騰騰的水餃,大家的思緒都開始奔騰,回憶著那些與水餃相關的記憶。
1、
老T,60年代末的老大姐,老公出差,兒子留學,難得她成為今天我們桌上的稀客。
她說兒時最溫暖的記憶,就是吃水餃,那時候家里孩子多,一年到頭吃水餃的次數屈指可數,她總是記得母親下水餃時的背影,母親用一手端著一蓋墊水餃,一手往鍋里下水餃,下滿一鍋,用勺子順著一個方向攪動,鍋里的熱氣讓母親的身影若隱若現,她和弟弟妹妹三個人像聽話的學生,圍坐在灶房一角的小桌子上等著。
當母親把熱氣騰騰的水餃端上桌,三個孩子往往迫不急待地就開始吃,總是燙得嘴嘻哈嘻哈好多次。
吃完便各自寫作業去,從未想過父親和母親是什么時候吃,吃的什么。
直到有一次,她到院子里上廁所,經過灶房,從窗欞中看到父母正一人守著一碗水餃湯,吃著咸菜啃著窩頭。
她默默在回了房間。
再等到下次吃水餃時,她讓弟弟妹妹趕緊吃完回房間,她從小桌旁邊的碗柜里摸出一個窩頭,喝著暖暖的水餃湯吃了下去,然后在灶房的小桌上留出了一盤水餃蓋在屜布下。
她覺得,就是那盤水餃讓她長大了。
2、
小F,70年代末的小伙,在三線城市長大的孩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水餃”往往是每個人不同情懷的寄托。
那一年,他上大二,父親在廠里下了崗,母親突然急病臥病,家里的經濟狀況急轉而下。
春節回家過年,母親無法下床包水餃。
過年,一定要吃水餃的。
他和父親決定嘗試著包水餃。
兩個大男人從未有任何經驗,從活面、調餡、到搟皮,最后包出了一蓋墊奇形怪狀的水餃,下到鍋里,水餃翻滾破了一半,他看到父親看著一鍋沸騰的餡子抹了眼淚,然后他見父親把囫圇的水餃一個一個地挑出來,拼了一盤,端到母親床前,母親看著那盤餃子,形態各異,餃子皮上還沾著韭菜葉,就猜到了幾分。
他和父親在廚房每人盛上一碗,有皮有餡,就像疙瘩湯,慘淡的記憶多年之后仍然抹不去。
春天,母親去逝了,父親說:生前也沒讓你媽吃上一個像樣的水餃。
3、
小Q,80后的小鮮肉。
那一年,他剛剛工作,相戀了四年的女朋友在父母的強壓下回了原籍,父親是一所學校的校長,讓她到學校當了一名老師,回到老家的她每天都在想著如何與他團聚。
從此他們便開始了異地戀,自信的期許著未來。
小Q剛上班的工資2000多元,光房租就交去了一千多,而工作后的他已經再也無法開口向父母要錢。
他每天都吃不飽,要么吃8元的拉面,要么吃10元的盒飯,要么泡一碗面,他總等面泡得很脹了再吃,這樣感覺能夠吃得更飽一些,餐費從來不敢超過10元。
第二年,女朋友瞞著父母過來找他,并報了當地的公務員考試,如果考試通過,她就決定和他在一起。
那天晚上,他們倆一起到樓下吃飯,女朋友說,咱去吃水餃吧。
他說,這一家拉面特別好吃,我們吃拉面吧!
其實,他是在想,水餃太貴了。女朋友仿佛看懂他一樣,把一碗拉面吃得熱火朝天,說真的很好吃。
他在心里默默地心痛,心想,等他有錢了,讓女朋友天天吃水餃,想吃啥餡吃啥餡!
后來,他們還是分開了。女朋友考過了公務員,卻沒扛過父母的壓力,她在原籍結婚了,新郎不是他。
小Q說,他欠她一頓水餃。
4、
而我,聽著大家回憶著那些故事,默默地吃下水餃,想起那個寒冷的冬天。
我愛吃薺菜的水餃,母親總是不厭其煩地把一棵棵薺菜擇洗干凈,用新鮮的肉做成餡,給我包飽滿玲瓏的水餃。
那年雪大,母親外出不慎摔傷了胳膊,打上石膏吊著。一只手干什么都不方便。
那天我出差回來去看她,桌子上卻是熱氣騰騰的水餃,我不知道她是怎么用一只手給我包了水餃。
我大聲地呵斥她,為什么不好好歇著,萬一恢復不好怎么辦?一只手你要費多少事?!我告訴她,每次回來都吃水餃,我早就不喜歡吃了!
我的呵斥讓母親覺得委屈,而我也覺得心里異常難過。
現在每次回憶起那次對母親的呵斥,我都覺得慚愧。對于一個母親來說,她能克服一切可以克服的困難,給孩子做最愛吃的飯。
外面依然北風呼嘯,立冬的這天,有多少人吃著有愛的水餃?有多少水餃勾起人家思鄉的情懷?勾起對親人的思念?在中國,水餃就是一個家與愛的承載。
立冬之時,讓我們一起吃起水餃,讓自己內心在這個寒冷的日子里充滿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