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點體會。第一點,保持開放的心態,不給自己貼標簽兒,第二點,萬事求諸于內,從自身找原因,才是根本途徑,第三點。對時間有耐心,集沙成塔,產生復利效應。
與文中的例子相反。我從來沒有做過自己專業所學的東西,大學學的是國際貿易,但工作以后卻做的是機關行政工作。之后,我又進行了教學工作,教授心理學知識,既跨專業又跨行業。
相比之下,很多家長和孩子,在高考志愿時特別的糾結于冷熱門,事實上大學所給予的只是一個通識教育,本科階段,很多看上去名目復雜的專業學的都是相同的專業基礎課程。
所以,現在無論學什么專業,其知識和技能在四年之后,都必然會被淘汰。而這其中不變的是能力的培養。
因此,不需要給自己貼標簽,認為選哪個專業以后就必須干這樣的工作。四年的本科學習,比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養。
第二點。萬事求諸于內。我們的生活是由中一個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的解決需要從內外部分析。但是,找內部的原因,才是最省力的。
在遇到問題時我們要分析,是什么情況下產生了這樣的問題?我的生活當中還有沒有類似的問題?解決這一類問題,我有什么樣成功或失敗的經驗?從這些經驗中我可以得出怎么樣的解決問題的統一的模式,以求未來遇到這種問題時更加省力有效的解決?最重要的是,在未來的生活中,如果預測問題并提前做出風險防范呢?這個過程,自我管理,自我的修煉。
第三點,對時間有耐心。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但不是所有的河都會流向大海。
如果使用時間的方向是對的,那么你的時間就會產生復利效應。這樣,不必為了時間的流逝而,焦慮和恐慌,只需要踏踏實實的做方向正確的事情,哪怕只是一小步。方向正確到奇點,就會產生爆發。
就像小孩子生長發育過程中,大人常常感到某段時間吃孩子不長了,甚至瘦了,但是過了幾天,會發現孩子突然會長一大截,重好幾斤。所以,積累的過程,有時候看上去甚至是一種倒退。我們在跑步比賽之前那一刻,身體是要往后坐一下,才會有一個更大的往前去的力量。
因此,在生活不同階段的800米跑中,我們要對自己多一點耐心,對時間多一點耐心。時間是公平的,如果它還沒有產生效果,或許是方向不對,心態不對,標準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