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句話來總結瓊瑤劇,愛情大過天。
因為愛情的重要性大于其他一切,所以劇里面的癡男怨女可以作天作地,但以前還可以賺取吃瓜看眾的大把眼淚,上至八十歲老太太,下至八歲小小妞。現在,大概是沒人看了,最多也只能淪為鼻孔帝夸張表情包的種子文件而已。
是我們的觀影層次提高了嗎?未必。各種熱門的小三撕逼家庭倫理劇,跟瓊瑤劇的看點區別也就是現代的小三比瓊瑤筆下的小三段位高太多而已。
是里面的臺詞讓你犯尷尬癥了嗎?如果是群體看,真的會犯。如果是一個人看,也沒什么尷尬的。那誰怎么說的,他們只是把內心所想的毫無保留的表達了出來。對于內心戲比較多的你我他而言,也許那些也是我們心里的臺詞。
是愛情對我們變得不重要了嗎?這樣對那些勇敢追求真愛的人來說顯得太不公平。真愛至上。也還是一部分人的原則,雖然沒那么容易,但也因此更顯珍貴。
兩情相悅的歡愉感受我們越來越難感同身受了嗎?也許是的。現代社會的消費主義讓我們享受到的感官刺激已經漸漸淹沒了你儂我儂的甜蜜滋味,我們的多巴胺為愛情而釋放有多少?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很多人認為在物資充足的今天,我們已經跨過了最初級的生理需求,轉而追求中級階段的歸屬需求甚至更高級的自我實現階段。的確,我們的科技在進步,我們的經濟在發展,我們的生活在改善。
那,我們的愛情呢,有更容易嗎?我們愛的能力提升了嗎?我們感受愛的能力提高了嗎?
以前還可以期待下樓買東西打扮的漂亮點撞到一個行走的荷爾蒙,現在連買水果都可以點外賣了,你偶爾下個樓碰見外賣小哥的幾率大概遠遠大于你等的轉角處的那個他。。。
縱觀周圍我們的生活方式,我們并未跨越初級階段,僅僅在無限升級基本需求的路上越走越遠。在體驗過這種需求升級的一次次感官快感后,我們留給追求愛情的精力還有多少?
剛畢業參加工作的單身狗,在經歷忙碌的被領導甲方狂轟亂炸的一天后,會想我要找個人戀愛可以傾聽我的煩惱呢,還是想我要找個好吃的餐廳大吃一頓壓壓驚呢?
經歷了漫長的準備終于拿到了自己心儀學校的offer的你,會想我要找個人戀愛可以分享我的喜悅呢,還是想我要找個環境好顏值高的餐廳請大家happy一下呢?
毫無疑問,大家都會選擇后者。食物不是僅僅用于維持日常活動所需的物質,他變成了我們情緒的撫慰劑。二十年前,我們沒有這么多菜式和創新餐廳,我們沒有足夠資金經常壓壓驚,那時的食物只是用于實現他們最基本的價值,填飽肚子。食物升級了,口欲一遍遍得到滿足,連情緒都在食物中消化了,我們安于享受這種即時的感官刺激,以至于形成了思維慣性,開心了或者煩惱了,先滿足一下口腹之欲。其他的,先拋到腦后。
以前說情人眼里出西施,看著自己喜歡的人就覺得賞心悅目。而現在,想要養眼,只需動動手指,網絡上一大把西施等著你去點評。只要眼睛看到美,何須費勁找個情人慢慢感覺她的美?
以前琴簫合奏,互訴衷腸,你情我愿。現在無限歌曲隨便你聽,你甚至還可以去聽一場自己喜歡的歌手的演唱會或者音樂會。我何必非要等那個為我彈吉他唱情歌的你?
當你脖子僵了,腰酸了,可以去美容院享受一次全身按摩,專業人士的手法讓你舒服的只想尖叫。那個不知何時出現的你,會按摩嗎?
我們的眼睛,嘴巴,耳朵,身體,都被不斷升級的服務寵上了天,我們沉醉于這些感官刺激帶來的舒適。而且舒適來的這么容易。
如果郁悶了,想來一次全身心的放松,我們可以選擇一次遠游,去往心中的遠方找尋詩意。眼睛看到不曾見過的美景,耳朵聽到別的國度的語言,嘴巴品嘗別具風味的美食,腳步留在了異國的道路上。整個人感覺到無比的釋放,哇,原來,只要感官得到滿足,我們可以這么愜意。
看到了么,感官刺激帶來的滿足感像鴉片一樣吸引著我們。來吧,不開心了就來吃一頓或者聽個演唱會吧,不行去spa或者來個說走就走的旅行吧。多么的灑脫!
當我們沉迷于這些滿足感帶來的心理平和后,看到秀恩愛的也就漸漸覺得,我一個人也可以活的很好。
是的,你這你都可以做到。但是,其實你活的沒有你想象的那么好,你只是可以一個人享受這些感官刺激帶來的快感而已。
墜入愛河的情侶之間的眼神流轉,你不會懂。
初次牽手的期待與羞澀激動,你不會懂。
情不自禁的火辣熱吻,你不會懂。
你能且只能說的,只剩下一句,老夫的少女心。。。
七夕快到了,一大波恩愛秀正在趕來的路上,你可以靜心策劃下一個感官游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