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快到了,在網絡平臺已把此節搞得熱鬧非凡。在半個月前,就和一個朋友聊過這個節日,話題源于為其母親選擇節日禮物的困擾。而當時的我,可謂心緒萬千,因為出生農民家庭的我,很少為母親做過什么,更別提送禮物之類的事了。盡管不青睞于西方的節日,但對于如此宣揚孝道的節日,難免也會激蕩出內心的幾分酸楚。
我的母親,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在我從小的映像中,她是一位十分要強的人,哪怕現在,她的這種性格,依舊沒有褪色。每當農忙時節,她永遠要忙在最前面,因為在她心里,即便再苦再累,也要做個農活“第一人”。就連平時和村里的其他婦女比,她都不忘記她高中畢業的身份,那些人比不了她,哪怕富一點的,她也歸咎于她們福氣好。是的,我的母親就是一個如此不服輸的人。
也正是這樣的心性,鑄就了我母親的堅強。直到現在,每每我們幾個兒女聊起來,總會記住母親在我們兒時常說的兩句話:月到十五自然圓;有效無效,責任盡到。
第一句話,總是出現在開學交學費的時候。四個子女同時在上學,對于一個普通農村家庭,可謂不堪重負。而此時,我的母親總會四處去借錢給我們交學費,即使沒有借到,她也會鎮定的對我們說:月到十五自然圓,一定會有辦法籌到你們的讀書錢的,再去跟老師講講。是的,正是這句話,讓我們幾個子女度過了一個難忘的讀書歲月。也正是這句話,讓我們更加相信,遇到事情,不能氣餒,樂觀一些,總會有解決的辦法的。
第二句話,在遇到困難問題的時候,母親總會說起。比如在家里的耕牛生病時,母親除了四處找獸醫打針,也會熬很多別人說的草藥喂,此時,我們總會勸她不要白費力氣,獸醫都醫不好,你就不要亂怎了。可母親總會要強的說:“他們醫不好,萬一針水是假的呢,我喂了這些,它還不好也就沒辦法了,有效無效,我也責任盡到了”。說也奇怪,沒過幾天,耕牛就好了。這句話讓我知道,遇到任何困難,都不要放棄努力,努力了,哪怕失敗,也不會覺得后悔。
談到母親,不禁會想到這樣一句話: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無論在何時,都是你最好的避風港,也是最心疼子女的人。
記得在我高二的時候,假期回家割菜籽,一不小心鐮刀砍在小腿上,鮮血可以說是直噴出來。我的母親把我扶到村里一個醫生家,醫生簡單的做了傷口消毒處理,就要縫針。在沒有打麻醉的情況下,醫生要將一個一厘米多深的傷口縫合,可想會多疼。而當時的我,可能麻木了,沒感覺多疼。而我的母親,在一旁撕心裂肺般的哭泣,不時還念叨著:我的寶啊……我知道母親當時的焦急,也正是這份母親的心疼,讓我本不覺怎么疼的傷口,轉移到心痛,因為那刻,你會感受到父母的愛是通徹心扉的愛。現在每每看到腿上的傷疤,我總是會想到母親心疼的淚水。
隨著我們的成長,母親也慢慢的老了。或許是時代的變化,與子女總會有些思想理念沖突。當我姐買東西給她的時候,她總是一頓臭罵,因為在她心里,自己節儉點沒什么,只要子女自己過好了就好。她已然忘卻,子女也有羊羔跪乳的報答之情,而她,始終認為,子女過好了,就是對她最好的報答。再多的不解,再多的代溝,我們都應多些理解,多些關愛,因為她額頭上的皺紋,是她一生對你付出的最好紀念,她頭頂出現的白發,是她一生為你操心的印記。
生活在變,理念在變,而父母的關愛未變。如果你的母親若我母親一般,請記得想起她、感恩她。因為有她,你的世界與眾不同,因為有她,你的生活風雨無阻。致敬天下偉大的母親,更致敬我平凡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