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打掃衛生的時候,無意間看到那個年代的碟,很多,放的很整齊,雖然很久沒動過,但并沒有多少灰塵,盡管平時媽媽一個人在家,但她每天都打掃,可見,這個她每天都會擦。看到這些的時候,我瞬間怔了一下,似曾相識的感覺瞬間都涌了出來,這么多年,我以為我忘了,原來,他們一直都在,只是我一直都忽視了。
(一)
記得很小的時候,我們一家人還住在爸爸單位的大院里,周圍有很多熟悉的叔叔阿姨,每天我都到處跑,盡管那里很大,但家長卻從來不用擔心孩子會跑丟,因為周圍有無數雙眼睛在幫你看著。叔叔阿姨見著我就會說,小娜,別跑到工作車間去了,那里不安全,去別的地方玩。
那是一個挺大的院,爸爸工作的單位,我們住在最里面,往外走,會有很多鉆井用的鋼管,整整齊齊的擺放在巨大的空地上。我曾試圖弄清楚他們的數量,可每次都沒有結果。細的有胳膊那么細,粗的可以鉆進去一個小孩兒。我和弟弟還有其他的小朋友經常在那里玩捉迷藏,那里見證了最開始有記憶的我的童年。
每次到吃飯的時候,都是我最開心的時候。我隨意跑到鄰居阿姨家蹭飯吃,總之哪有好吃的我就去誰家吃。媽媽說,小時候,我只吃米飯,面食一點兒都不吃,但爸爸喜歡面食。雖然大部分時間他都會按照我們的意思委屈自己。但是有一次,他實在想換換口味,誰知等媽媽做好飯,卻找不到我了,我的小碗兒和小勺兒也不見了,她就開始到各個阿姨家找我,后來她找到我的時候,我正扒在人家桌子上吃的不亦樂乎,她無論怎樣威逼利誘,我都不肯回去。到現在那個阿姨見了我還開玩笑,小娜,什么時候再不想吃你媽做的飯了,還到阿姨家來。
(二)
總之在我沒上幼兒園之前,在我的印象里,我似乎就沒出過那樣一個大院,那似乎就是我的整個世界。
后來我要上幼兒園了,我們家也搬出了那個大院,我討厭上幼兒園,討厭幼兒園的午睡時間,討厭幼兒園那種奶香和小孩的氣味混在一起的味道,直到現在有時候去姐姐上班的幼兒園玩的時候,那種味道依舊會刺激我的神經,那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會讓我又熟悉又陌生。
小時候的記憶都是片段式的,沒有前因后果,只單單記住了那樣一個場景和那幾句話,甚至會弄不清時間的前后順序。記得有一次,幼兒園放學等家長來接,那天的陽光很好,風也暖暖的,小朋友們坐成一排在走廊里,不記得老師讓干什么,我背著媽媽給我準備的小紅書包,里面有她早上放進去的小零食和小玩具,我沒怎么吃,只是坐著,曬著暖暖的太陽,什么也沒干。后來小朋友們一個一個都被接走了,眼看太陽已變的紅彤彤了,我時不時的向走廊盡頭張望。由于媽媽經常警告我,如果我不聽話就把我偷偷丟掉,然后想著想著我就哇的一聲哭了。不知過了多久,我看見了熟悉的身影,逆著陽光,依稀看見那是一張年輕的臉,彎彎的眉眼,好看的嘴角……那幅畫面定格在我的腦海里,到現在,依然是最美的。無論后來我再看過多美的景,都不及那時那張年輕的臉。
小時候媽媽就告訴我要學會為自己做的事情負責任,可那時的我一直也沒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直到后來的一件小事。
小時候我上的是日托,早上送去,晚上接回。所以導致我必然每天雷打不動的哭兩次,早上一次,因為不愿意去,晚上一次,因為不愿意回。那天媽媽像往常一樣到幼兒園接我回家,她每次來接我都會給我買一個小零食,那天的是一個圓圓大大的棒棒糖,我坐在媽媽的自行車后座上,舔著我又圓又大的棒棒糖。那天的陽光真好,我坐在自行車后座上盯著地上的影子,大大的影子后面有個小小的影子,影子下面的轱轆歡快的轉著,亦如我當時的心情。回到家后,發現鄰居家來了客人,其中有個比我小點兒的小男孩兒,自我回來他就盯著我看,連眼睛都不眨一下,看的我發毛的時候我就換個地方,依舊享受著我僅剩一點的棒棒糖。媽媽回家做飯了,我自己跑到外面玩,小男孩兒跑開了。過了一會兒,他領來了一個年輕女子,很漂亮,不過比起媽媽還是差了點兒,她溫柔的伸出手,上面安靜的躺著三顆不知什么名字的糖果,她蹲在我身邊微笑著說,小朋友,阿姨用這三顆糖換你手里的這顆棒棒糖好不好?我歪著頭想了一會兒,盡管有一絲猶豫,但轉念一想,反正也快沒了,換了我也不吃虧。后來那個阿姨走了,那個小男孩兒滿意的舔著我的棒棒糖,我看著他,撥開了一顆放進嘴巴里,然后我就后悔了,真的是除了夸張的甜味什么味也沒有,遠不如我的棒棒糖。然后我即懊惱又生氣,我跑回家了。后來媽媽說了什么我卻不記得了,我只知道就算要回來我也不會吃的,我只是生氣自己剛剛做的那個決定。
現在想想那樣一個小事,其實卻包含了一個道理。任何時候都不要占小便宜,同時也要為自己做的事情負責任。如果那三顆糖真的好吃,為什么她不留自己的小孩,而要來換我都吃了一半的糖。那個阿姨當時笑瞇瞇的臉,還有手心里的三顆糖似乎可以讓人明白很多長大后才會懂的道理。
(三)
后來我上了小學,或許是我長的比較乖,剛開始老師就讓我當班長,而一當就是五年,直到我小學畢業。(是,我很聽老師的話,但僅僅限于老師,除了老師,我似乎沒什么害怕的,我也不知道我這是什么毛病,直到現在我依然很怕老師)
然而,多得是老師不知道的事。他們被我的表象所迷惑,熟不知我在班里是如何橫行霸道,濫用職權,公報私仇,儼然快成了班里的大姐大。老師不在,搖身一變是小老師,如果是我不喜歡的人,班里的同學都不許跟他玩,現在想想真的很可笑。現在媽媽還說我,小時候的那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勁兒去哪了,有時候我也在想,或許真的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也或許是生活真的改變了我。雖然說性格很霸道,但是在老師面前乖的像小綿羊,每次的獎狀獎品都被我拿走了,家里的墻上都快貼不下了。不僅僅是自己班里,在學校應該也可以算是個風云人物,在大隊委弄了個干部,也算是風光極了,有時候會代表全校同學發個言什么的,真是活在各種贊揚聲中。在那個時候媽媽一定以為我以后會考個好大學。可是,事與愿違,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我討厭學習。(要說是中國的教育毀了我,似乎也談不上那么嚴重,可能還是資質有限吧)現在想想小學應該是我過的最舒服也是最充實的階段了,每天除了學習,還有豐富的課余生活,學校的鼓號隊,舞蹈隊,老師每次都會挑中我,學習之余,我們會到很多地方參加比賽。
說到比賽,讓我想起來一件事情,同樣也只是莫名其妙的記得,有一次,我們排的一個舞蹈要到別的地方去演出,那天下午老師正在給我們化妝,很多家長都來了,給自己的小孩收拾東西,雖然有很多老師跟著我們一起,畢竟我們都還小,家長都不太放心,媽媽也來了。(說來也奇怪,其實我媽是個挺厲害的人,我從小就有點怕她,可是這些小時候的記憶里全部都是她溫柔漂亮賢淑的樣子,媽媽年輕的時候學過裁縫,手很巧,小時候很多衣服都是她做的,不過真的很好看,一點也不比買的差,加上那個年代小孩子的衣服也沒有現在這樣有很多樣式,所以很多人都要找媽媽做小孩子的衣服,又好看又舒適。)那天她提著一個自己做的布口袋,里面裝了兩個又大又圓的紅蘋果,還有一些小零食,她遞給我的時候,我有點不太高興,因為人家的家長都給自己孩子錢。現在想想那個時候真傻,其實媽媽做的比起其他的家長做的更多,有錢不一定能買到東西吃,別的小朋友拿著錢,也要等著下了車才可以買東西,而我上車就可以吃。不用再花時間去買。媽媽真的很好。
(四)
我的整個小學都是在那里度過的,那里屬于油田的前線,所有的住戶都在一個地方工作,那里有齊全的生活設施,但是那并不大,簡單的說可以是另一個“大院”。這個所謂的另一個大院被那里唯一的一個十字路口隔開,一邊是工業區,人們白天都在那上班,另一邊是生活區,生活區有兩個分部比較集中的住宅小區,在兩個小區的中間地帶有一所小學中學一體的學校。基本所有職工的孩子都在那里上學,每個年級只有三四個班,一個班也就三十幾個孩子。
那里有一個叫做大商店的地方,賣很多東西,吃的用的玩的等等只要你能想到的似乎都可以買到。可我卻惟獨對那里的一臺冰激凌機印象深刻,每次投一元錢,拿著小小的塑料杯就可以接滿滿一杯子的冰激凌。隨著年齡增長,我吃過了許多種冰激凌,即使是奢侈的哈根達斯似乎也滿足不了我挑剔的記憶味覺。
有一個叫做猴山的地方,就是一個挺大的石頭山,被一個巨大的鐵絲網照著,里面有十幾只猴子,其實我從來沒有見過有飼養員喂養過它們,總之我在那生活的那幾年沒見他們餓死。在那個互聯網和電子產品還沒有像今天這么泛濫的年代,周末的我們會找各種娛樂活動,其中喂猴子就像是一項必做的功課,到后來我們家搬走之后,我最擔心的就是那幾只猴子。
那里的道路簡單,沒有所謂的交通概念,偶爾見到從外面來辦事的車,人們都會警惕是不是有什么政策要改變或是有什么人事調動。每到夏天,吃完晚飯,人們都出來散步,有的人會一直走到一個叫做西大門的地方,那里有一個巨大的門,到很晚的時候就會關上。外面就是一望無際的麥田,真的很像古代的城池,只是守城的將士變成了兩尊巨大猙獰的石獅子,嘴巴里是一顆圓滾滾的石質球狀物,總有淘氣的孩子試圖把它從獅子的嘴巴里拿出來,可是很多年后當我回去看的時候,它依然安靜的被獅子頷著。
如果覺得走個來回太遠的話,大多數人走到一半就會停下來進去散步聊天。那里有一個被人們叫做中心花園的地方。夏天的中心花園真的很熱鬧,特別是休息日和暑假期間,有人組織跳舞,很多人一起跳,就是現在說的廣場舞,放著那個時候流行的音樂,小孩子們在人群中跑來跑去,偶爾有一兩個小店賣冰棍,會嚷嚷著讓大人買來吃,那個花園雖然不是很大,但設施真的很全,池塘,假山,長廊,小魚真的是應有盡有。隨時隨地都會碰見熟人,人們相互打招呼,聊天,真的可以說的上是個世外桃源。雖然那里的人們來自五湖四海,天南海北,口音各異,飲食風俗不同,卻融洽的生活在一起。因為似乎每個人都明白遠親不如近鄰的道理。現在我們早已遠離了那個像世外桃源一樣的地方,而且隨著時代發展,人們追求的東西越來越實際,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離開了那里。人們的家門越來越難被敲開,更多的時候卻是被撬開,睦鄰的人依然大大存在,可難纏的鄰居卻也越來越多。
隔著那里唯一的一條大路,花園的對面是一座辦公大樓,就是搞行政的地方。那里也是我小時候常去玩的地方。或許這個所謂的世外桃源真的是太小了,所有能去的地方都成了那時我們的樂園,當然只要不吵到人家的正常辦公,不會有人趕我們的。花壇里面有很多修建成圓球形的綠色植物,現在也很常見,尤其是辦公的地方,可是我卻依然不知道它的學名是什么。
那里沒有什么車,因為用不著,甚至是自行車都只是著急上班的人才會騎,如果你徒步走的話,三四個小時左右就可以把那里轉一圈。那里的一切都恰到好處,什么都不能太多,什么也不能缺少,一家醫院,一個商店,一個超市,一個菜市場,一個花園,一所學校,一個猴山,可卻裝載了我的整個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