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早晨4:30起床,坐在我剛剛搞定的大書桌面前:
打開我的windows電腦(通常不拿出來,要不是因為用視頻直播共讀,我就把它賣了)和大家共讀《思考,快與慢》。
找了下手機相冊,在我沒有換書桌之前的一張共讀常態照片:
通常是:流程圖、腦圖、YY、三個版本的《思考,快與慢》再加上我,和一百多名伙伴共度早晨沒有人打擾的時光。
2
今天早晨,我們在靜默閱讀的時候,發生了這樣的一件事:群里有個伙伴問上一次共讀是不是20號,然后有兩三個人回復說是昨天,伙伴又問昨天不是周二么,不是沒有共讀么,緊接著就有四五個人各種發表情。
在靜默閱讀完成后,我就這個事情,講了一個關鍵原理:為什么一樣努力的人,結果卻不同?關鍵原因在于復雜。
這里的復雜指的是復雜系統,自然界存在著無數復雜系統,比如:昆蟲群落、大腦、免疫系統、互聯網、生物代謝……復雜系統是系統理論研究的重點,一個現代人,必須要擁有一些系統思維,而對復雜系統的學習,是構建系統思維的有效方式。推薦書籍:《系統之美》、《第五項修煉》、《復雜》,如果更高級一點的話,可以去看看《網絡科學導論》和《復雜系統與復雜網絡》。
這些書我啃了很久,但是發現邊際成本快速下降,因為在萬物互聯的今天,每個人不斷被卷入復雜網絡、復雜系統之中,你越是對整體環境有所理解,越能過好生活。嗯,復雜系統,就是高手的一種暗箱。
3
既然是系統,那就必然滿足系統基本模型:
對于簡單系統(線性的)而言,穩定和效率是最重要的。比如說計算器,A在輸入1+1之后,系統會輸出結果為2,B這樣做的話,也可以得到同樣的結果,CDE……等人完成后都是這樣的。
但是,我們所處的社會人際網絡,我們用來認知、思考、感受的大腦,海量的信息都是復雜系統,它的邏輯和簡單系統根本不一樣,對于復雜系統而言:任何輸入端的細微變化,就會帶來輸出端的天壤差別。
這個重要的結論,《復雜》一書通過邏輯斯蒂公式做了MATLAB的推演,輸入端在小數點后30位上差了1(這個誤差在科學實驗中是完全被忽略的),但是最后生成的圖形,一點相似性都沒有!
這么說有點復雜,我們換個常見的效應:蝴蝶效應。據說南美一只蝴蝶扇了下翅膀,就可能引發北美刮起一陣龍卷風,這就是混沌系統(復雜系統的一種)很有可能出現的結果。雖然,這是容易出現的結果沒錯,可是不代表所有扇動翅膀的蝴蝶都能帶來龍卷風啊,甚至同樣的兩只蝴蝶,在同一時間扇動翅膀,只是距離差了幾厘米,就會導致完全不同的結果。
之所以這樣,因為復雜系統的系統模型,并不是上圖所示那樣的簡單,而是這樣的:
你看,是不是變得復雜了,除了原有的外部輸入之外,系統本身就會成為自己的輸入,同時,系統輸出之后的結果也會反過來影響系統本身。就拿大腦舉例子,假設我們在看一本書,輸入端是看書,大腦在自組織過程中會形成很多想法,想法和想法之間就會影響自組織過程。對于書籍的理解,會繼續回來影響對書籍的后續理解,更會影響了最后的結果。
4
復雜系統告訴我們一個什么樣的道理呢?我想主要有3個:
首先,請停止在果上努力的愚蠢行為。唯物辯證法中提到過因果關系的問題,任何事情必有因,不要在結果上拼命的努力,因為世界并不像你想的那么簡單,看到別人的結果好,你就要去追尋。每個人的復雜系統的現狀以及下一步發展各不相同,盲目地參考他人,不見得是高概率正確的事情。如果可以,想辦法跳出你所在的系統(這是持續學習之后的結果,不學習,就得交智商稅),看到系統運轉的動力原因,并在因上努力,以期待獲得更好的結果。
其次,只有你能對你的結果負責任。很多人在結果不如自己所愿的時候,就會將責任推卸給他人,認為是環境不好、爹媽不夠有錢、老板不夠傾斜資源、同事都是豬一般的隊友……但是,你才是這個復雜系統中最關鍵的因素啊。并且,你要知道,這個復雜系統不會因為一件事情結束而停止運轉,如果你抱怨了、推卸責任了,就相當于對復雜系統增加了全新的輸入,你敢肯定“推卸責任”是高概率正確的事情么?
最后,如果可以的話盡可能采用高標準。昨天的文章《如何站在自組織的角度理解目標》中已經論證了,心理目標是心理系統的核心動力因素,而目標的四要素:范圍、進度、質量、成本中,平庸的思維會考慮占據更大的范圍,來顯得自己好厲害的樣子。但是,你要知道,范圍越大,未來被碾壓的面積就會越大,到時候的心情就越不好!所以,建議你的策略調整成提升質量,這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這是一條難走的路、這是一道窄門。
對于最后一點,我尤其想說一下,在《思考,快與慢》的學習進程中,必然會出現松懈的情況,因為這個項目要耗費將近一年的時間才能完成,如何在整個過程中保證高標準,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我把我在后宮團的發言給大家看看,你可以找到一點端倪:
最后,引用佛家思維來類比說明,我們既然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起心動念都在造業,因果緣分我們無法分析的那么清楚,但是會成為一個因,造就后續的一個個果。
這個世界上99%的問題,都是由于缺乏基本認知和能力造成的,學學佛法很好,畢竟,它可以幫你理解和解釋自己所遇到的各種情況;但我還是建議多學學系統知識,因為系統科學不僅可以理解和解釋,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指導你去校驗自己的假設,可以更好地改造世界,我想,這對很多人來說,更加重要(否則,你數念珠就是了,為啥還要來看這篇公眾號呢?),把未來掌握在自己手里吧。
5
我希望和我一起共讀的伙伴,能夠保持基本的標準,畢竟,中途放棄的事情實在是太簡單了。我想,有必要重新申明一個關鍵邏輯,這個邏輯是小學老師成天掛在嘴頭的邏輯:越是有人監督的時候,自己越是可以放松一些;越是沒有人給你要求,越是要高標準、嚴要求!
想想看,這句話還真是有道理,可是不知道為什么,很多人做成反的了,甚至說:“我這個人就是自制力不夠,需要有人監督,有人監督我,我就會干得很好!”這是得多XXXX,算了不評價,為什么要把自己的缺點拿出來當優點給別人說啊?你這得多不懂事啊,怎么好意思說出口?
難道不應該是,自己發現自制力不好,然后考慮如何改進和優化,尤其選擇那種沒有人監督的時候,慢慢提升么?怎么還變成招牌了,到處賣弄了呢?
說了半天都沒有說到題目上,最后終于扣上去了。不要再做那些蠢萌的事情了,復雜系統會將你的每個思想、行為放大的,你的結果你自己承受,早點在關鍵原因上努力吧!
各位伙伴,凡是每天觀察我并且留言的伙伴,我已經將你們的留言記錄整理至http://50.runwith.cc了,請自行查找是否把你漏掉,如果漏掉的話,請重新提交你的文章地址到我的公眾號后臺即可。
今天是第19天觀察,問題來了:“在越來越沒有人監督你的年代,你要開始做什么事情,來讓自己的自制力不斷增強?你決定做一件什么事情、用什么樣的標準持續做下去?另外,在今天的文章中,你收獲最大的一點是什么?”
趕緊來留言吧,今天的留言標簽是#觀察永澄50天實驗-1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