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家陽臺上養著兩棵茶樹,是年初他們單位送的,在母親辛勤的照料下,長勢喜人,已有半米多高。
上月底我們剛從深圳回來時,看到這兩棵茶樹像兩個站得筆挺的小戰士一樣,立在陽臺的一角,蔥蘢碧綠的葉子悄悄的點綴著單調的陽臺,恰似炎炎夏日里的一絲小清涼。
住了兩天,就和母親帶著孩子們一起回了鄉下老家度暑假,因鄉下要比城里涼快許多。
等到這個月中旬再回來時,那兩棵原本茂盛綠油油的茶樹葉子已經干枯了,黃綠色的葉子一片片卷著,完全沒有了昔日的綠意和舒展。
一定是工作繁忙的小弟忘記了澆水,被猛烈的陽光吸干了水分才導致枯萎的。
心里不忍又心有不甘,多好的兩棵茶樹。
尤其是一直來照料著它們的母親,心疼得直叨叨:太可惜了,太可惜了!多好的兩棵茶樹,眼看就要到花期了。上次我和你姨媽去市場上看到盆栽的茶樹,還沒這個好,都要差不多兩百元一棵。我忘記交代了,你怎么就沒給它們澆澆水呢?
為這兩棵茶樹,母親一連念叨了好幾天。雖又勤于澆水,但已回天無力。
茶花對于農民出生的母親來說,不單只具有欣賞作用,還有更深一層的意義,因為它們曾經陪母親走過了一段艱苦歲月。
小時候山上的野茶樹很多,一到春天就開得漫山遍野,色彩繽紛的點綴著寂靜單調的山林。
只是那時母親對茶花妖嬈的美完全不放心上,或者說她根本沒覺得茶花美,因為她的心思和目光全在茶花要結成的果實上。
待到果實成熟時,母親會和同村的婦女們帶上麻袋去山上把茶果采摘回來,然后送到鎮上去加工提煉出茶油。那晶瑩剔透的茶油或售賣或自吃都可,在為家里增收的同時也為家里省下一部分買油的錢。
這是山上那些默默無聞的野茶樹帶給母親和全村人最實在的好處,也是那個貧困年代里照在村民眼前的一束小光茫。
我想每個時代,都有這樣一群為家庭拼盡全力默默付出的巧婦,值得我們欽佩。
只可惜這些年山上的茶樹越來越少,村民們也早已不指望用它們來改善生活。如偶有村民意外采擷來的山茶油,就顯得彌足珍貴了。它們搖身一變成了嬰兒“紅屁股”的首選“良藥”。
母親給過我一小瓶,兩個孩子只要一出現“紅屁股”,立馬山茶油抹上,第二天早上就能恢復不少,非常安全有效,這算是一個意外的收獲。
對于茶花我沒有太多的了解,但在楊朔先生的那篇《茶花賦》里,對茶樹茶花還是多了一層新的認識。
且請看那一樹,齊著華庭寺的廊檐一般高,油光碧綠的樹葉中間托出千百朵重瓣的大花,那樣紅艷,每朵花都像一團燒得正旺的火焰。這就是有名的茶花。不見茶花,你是不容易懂得“春深似海”這句詩的妙處的。
我沒有見過這樣大棵的茶樹,但通過先生的文字卻也能想象得出那千百朵火紅的大花帶給游人的視覺盛宴,恐怕再不喜春的人也要跟著掉進這片花海里了。
這樣想著,等我回深圳后,是不是也可以在自家陽臺養上兩棵茶樹,用心培育,不僅能為單調的家增添一抹色彩,還能為下一個春天的到來注滿期盼之心呢!
心有所屬而生活又有所期盼,豈不更美哉!